近日,大批游学团涌入香港多所大学观光,被学生投诉滥搭免费校巴、声浪扰乱教学秩序等数条“罪状”,最被诟病的是他们成群结队在价格优惠的学校饭堂吃饭,“蹭饭大军”占用了本该服务于学生的校园资源,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时间安排。
依小新同学所见,到大学蹭饭的何止观光团,梳着油头穿着黑皮鞋还想到大学饭堂蹭饭的,大有人在。
世界上的未解之谜,除了“为什么毕业后母校帅哥就变多”,还有“为什么一毕业饭堂就变好”。
郑州大学2017年花600万翻新食堂,活泼帅气的涂鸦风格令人眼前一亮,吃顿饭堂都能享受在网红店的观感。
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都引入了“自选区+无人支付”的智慧食堂模式,菜菜公平,再也不怕师傅手抖了。
因为曾被食堂阿姨算错饭钱,华工吴同学研发出了食堂无人结算系统。
毕业后饭堂菜式和环境的大飞跃,是校友们心中无法迈过的一道坎。
校友们对学校饭堂的爱真是薛定谔一般的存在——学生时代的百般嫌弃,都在毕业工作后转化成强烈的怀念。
当初所有编过梗嘲笑学校饭堂的人,后来都千方百计扮成学生溜回学校蹭吃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饭堂与我本无缘
橘子烧排骨,维生素C和蛋白质齐飞;辣椒炒月饼,火辣与甜蜜共色;草莓炒橘子,两大国民水果的硬核碰撞;玉米炒葡萄,颗粒感满满……
大学食堂菜,早已晋身中国的第九大菜系,以掌勺人想象力爆棚、材料搭配匪夷所思而闻名。
食堂阿姨起菜名,透露出一股新媒体小编的气息。
食堂阿姨,地球上想象力最丰富的一群人。
虽然广大网友对推广校园奇葩菜式一直不遗余力,哪个山旮旯的饭堂出了个新菜都恨不得拿村里的电台广播一番,但是实际上,出品画风正常的饭堂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可是,没有天马行空的新菜式的饭堂尽管画风端庄,依然逃不过被群嘲的命运。
“众筹替饭堂阿姨治疗帕金森”、“米饭一定很贵,因为吃起来像钻石”、“一颗蛋成就一锅汤”之类的刻薄段子层出不穷,展现了苦饭堂久矣的学生们缤纷灿烂的想象力。
食堂阿姨,还可能是全宇宙手臂最灵活的一群人。
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出现了禁止外卖进校或禁止外卖员骑车入校的规定,学生们纷纷指责行政以食品安全为由,保护自身利益为实,罔顾学生的情感和填肚需要。
反对声浪四起,学子与饭堂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最高峰,还有学校发起了罢吃运动。可以说,没有吐槽过饭堂的,绝对不是一个寻常的大学生。
但是,人类的本质是真香。
出来工作以后,被令人窒息的物价和食品安全问题反复鞭打蹂躏的社会新人就要开始云吃回头草了。在离开之后,他们终于体会到母校饭堂的好。
“食堂,你真香!”
饭堂有真情,外卖是浮云
根据饿了么2017年的数据,以深圳为例,白领点外卖的交易额和订单量占整体的99%,高校则只占了1%。
深圳大学数量不多,点餐需求相对其他教育大城来说要小得多,但这压倒性的差距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白领的吃饭问题,解决的途径太单一。
煮饭一小时,吃饭五分钟,社会人表示真没空。
社会人对外卖的依赖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搞活动升价减量的奸商行为已经让他们懒得生气,外卖行业哪怕千疮百孔,依然屹立不倒。
令人作呕的外卖速食包丑闻也好,挂着大厂名号送的却是小作坊菜品的欺诈也罢,都无法让社畜下定决心,起早贪黑为自己备饭盒,毕竟生活太苦,不想洗碗。
回头想想,校园食堂的那些过往,竟然美好得令人落泪:
阿姨手抖抖掉几块肉,都是为你维持低体脂率的需求着想;几十个颜色各异味道却一样的饭菜,证明了师傅稳定的业务能力;拖堂后排过的长队,让你在人山人海中要到了男女神的微信;饭堂油腻潮湿的气息,都是校园生活的共同回忆……
学生时代,吃四格不锈钢饭盘,叫三菜一汤填满餐格,十五元埋单就算是每周的奢侈大餐了。
社畜时代,公司太小没饭堂,点外卖花个三四十,送到时不仅麻辣烫的汤洒了,商家还少给了两颗牛肉丸,愣是没吃饱。
每到这种时刻,还没学懂“外卖质量全靠运气”这个道理的新鲜社会人,只能饿着肚子流下两行热泪,恨不得给饭堂阿姨写首激昂的赞歌,换顿饱饭吃。
这首赞歌可以题为《失去方知珍惜:我与大学食堂不得不说的虐恋深情》。
蹭饭可以,别伤了感情
2015年的毕业季,中山大学推出根据校园卡消费记录整理出来的《我的饭堂日记》,几分钟内页面访问量过万,这份“那些年吃过的饭堂”的高级回忆杀让校友热泪盈眶,纷纷表示学校饭堂还能再约五十年。
回学校蹭饭,一来是为了怀念,给你千疮百孔的社畜心注入一点温情,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便宜。
不过,说到精打细算,每天早上守着食堂开门的大爷大妈的抢饭速度,可比你迅猛得多。
晨运结束刚好遇上饭堂开门,大爷大妈的日程实现了无缝连接,耍完太极买早餐,一买就是十个白花花的大馒头、肉包子、花卷,早餐窗的大叔阿姨再也不怕产品滞销了。
只是苦了赶早课的学生,睡过头了想踩点在上课前买到早餐,还得翻越前面比你精力充沛一百倍的老人队伍。
来到中午,食堂的战况只会更惨烈。
附近公司的白领们利用自己下班时间更自由的优势,早早抢滩登陆高校饭堂,对于晚五分钟下课等于排队多一小时的学生来说,成群结队来蹭饭的白领就是扼杀午休时间的大魔王。
广西有一名年轻人小吴,就在朋友的帮助下集齐了当地三所高校的校园卡,每周的午餐都可以实现三校灵活切换,堪称社畜界的人生赢家。
最惨的是,由于校外人员只接受现金,有人拜托校内学生刷饭卡却不给钱,拿到饭后转身潇洒地消失在饭堂的人山人海之中。
本来以助人为乐为己任的纯真大学生们,在饭堂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社会人的骗术巡演。
为了应对校外蹭饭人员,各大高校多年来不遗余力,开发新策略,比如加收10%-20%搭伙费、每人限购两个包子五个馒头的限购令、校外人员登记身份证才能进校等,可惜低价又(相对)安全的饭餐诱惑力实在太大,在求吃欲旺盛的蹭饭族看来,条条框框那都不是事儿,层层设置的门槛统统可以踏平。
学校饭堂的好,进入社会的人才懂得,因此比在校生更积极用双腿支持。但这份追逐学校饭堂的“热情”一旦过了头,难免会打扰学生的正常生活。
在校学生的要求不多,只求社会上的大哥大姐们将心比心,留个活路,在饭点时间留口饭吃。蹭吃可以,但请遵守蹭吃的规矩。
不要忘了,学校饭堂的初衷是解决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温饱问题,开放给社会人士,本来就不是必选项。
【欢迎留言讨论】
毕业后,你还会回学校蹭饭吗?
撰稿 | 隋浩然
编辑 | 秋裤
排版 | 阿明
* 未标明出处图片来源自网络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