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
文:竹映月江(读史专栏作者)
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
相门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
——清·洪成鼎《乾隆壬辰秋月过绵竹吊诸葛都尉父子双忠祠》
这首诗中提到的人,就是在三国时期魏灭蜀之战中领兵拒敌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因为诸葛亮的光环太过强大,以至于诸葛亮去世多年后,诸葛瞻依旧可以成功“拼爹”。但这场拼爹之旅,最终却造成诸葛瞻的一场惨烈失败。
那么,诸葛瞻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为何会迎来一次惨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01、官运亨通
诸葛瞻是蜀汉名相诸葛亮的独子,而且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7岁了,妥妥的老来得子。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诸葛瞻年方7岁,诸葛亮留给他的,唯有一篇培养品德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诸葛亮以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结合切身经验,要求子孙从修身养德做起,励志勤学,为将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做好准备。同时指出,“淡泊”、“宁静”是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的前提。
诸葛亮还阐明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肯定了才能和学业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此外突出强调了“淫慢”与“险躁”是养性励志的大敌,从而更加肯定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但诸葛瞻显然没能好好理解父亲留给他的这段遗嘱。作为最耀眼的官二代,他的仕途一帆风顺。17岁那年,刘禅把公主嫁给了他,还让他担任骑都尉,真是事业爱情双得意。
接下来的十多年间,诸葛瞻的事业更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虽然在此期间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诸葛瞻功绩的记载,依旧阻止不了诸葛瞻官运亨通。
这就是妥妥的“拼爹”啦,但即便诸葛瞻未立寸功,蜀汉君臣看在诸葛亮的份上也依然敬重他。老百姓则常常把许多其他人做的好事说成是诸葛瞻做的,蜀主刘禅更是疼女婿,让诸葛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共掌朝政。
诸葛瞻就这么顺风顺水的位极人臣,而这一年,他才仅仅34岁。
这一切实在来得太容易了,诸葛瞻并非才能出众,也未曾立下大功,他现下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过是日后他狠狠跌下的前奏,可惜当时的诸葛瞻并不明白。
02、能力不足
作为一个在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官二代,诸葛瞻多少有些飘飘然了。无数人的彩虹屁早已让诸葛瞻迷失了自我。他开始深信自己位极人臣绝对是实至名归。
人们总是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诸葛瞻也不例外。其实诸葛瞻的名望虽大,却大多是浪得虚名的,可惜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正渐渐地成为一只生活着赞美声的温水中煮着的青蛙。
诸葛瞻成为蜀国重臣后,正逢宦官黄皓弄权,这事若换成诸葛亮,黄皓肯定死了十次了,毕竟当年诸葛亮北伐时,刘禅仅仅是误信宦官之言召回诸葛亮都惹得诸葛丞相大开杀戒呢。
可诸葛瞻面临比诸葛亮当初更加恶劣十倍的黄皓乱政时,他竟然毫无办法,只能一边内心恼恨黄皓一边无奈的看着黄皓祸乱朝纲。
作为国家重臣,就算不能内惩奸佞,也该提醒君王亲贤臣远小人啊,可诸葛瞻竟然连这样退而求其次的要求都达不到。
面对黄皓的种种恶行,诸葛瞻装聋作哑,一言不发,白白辜负了自己执掌国政的高位。
公元262年,姜维战败回朝。说来奇怪,之前在宦官面前温柔如水的诸葛瞻突然又有了朝中重臣的气势,严厉指责姜维太爱打仗了,为了打仗搞得国穷民怨,实在是罪大恶极。
然而,姜维之所以常年在外征战,全是为了贯彻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战略啊。可惜诸葛瞻虽然做到了和他父亲一样的高位,却远远没有他父亲那般能够与之匹配的眼光和能力。
但诸葛瞻好歹也是国家重臣,按理说只要他想处罚姜维没有办不到的,毕竟他身居高位还是忠良之后,而姜维呢,只是降将罢了。
可是当诸葛瞻谏言夺姜维兵权让他回朝当益州刺史时,一向对诸葛瞻照顾有加的刘禅竟然没有同意。
先不论作为朝中重臣,诸葛瞻扳不倒姜维本来就是能力不足的体现,就说他这次节制姜维失败后,虽然内心对姜维恨之入骨,却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姜维一次又一次北伐而毫无办法,不得不说诸葛瞻的能力与他的地位简直是反比例关系。
虽然诸葛瞻的能力和地位之间相距甚远,但这丝毫不影响无数粉丝对他的狂热崇拜,诸葛瞻依然是无数人心中完美无暇的丞相公子。
但正如灰姑娘的马车到了十二点就会还原一般,诸葛瞻身上硬让粉丝吹捧起来的美名,也终有现出原形的一天。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或许到了那时,诸葛瞻才会明白,天堂和地狱,只不过是一念之间。
03、绵竹之战
公元263年,魏军三路齐出,总计十八万人马伐蜀。其中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甘冒奇险,率一小股军队穿越七百里无人烟的高山险谷,沿阴平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县,绕过蜀军剑阁守将直取蜀汉的大后方——成都。
诸葛瞻奉命领兵拒敌,他带领一帮高干子弟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出城了。此时,诸葛瞻本应该率军迅速奔赴前线阻拦邓艾的,可他实在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因此在涪县犹豫不定,徘徊不前。
黄权之子黄崇劝诸葛瞻立刻抢占险要重地,万万不能放邓艾进入川西平原。
这无疑是个正确的建议。值此国家生死存亡之时,身为统兵大将的诸葛瞻竟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结果让邓艾抢占险要,迫使诸葛瞻不得不退守绵竹。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诸葛瞻的能力不足却身居高位,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大失误,造成了后续蜀汉军队无可挽回的大伤亡。
蜀汉军队主动让出险要地势后,双方在绵竹展开一场大战。邓艾先派邓忠、师纂出战,二人未能取胜,回来对邓艾说:“灭蜀时机未到。”
邓艾一听大怒:“现在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还说什么时机到不到的!”命令二人再战。
邓忠、师纂奉命而去。魏军占了地利,再加上诸葛瞻临阵经验不足,结果魏军大获全胜。
这一战,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战死,张飞之孙张遵战死,黄权之子黄崇战死,李恢之侄李球战死,绵竹失守。如果诸葛亮地下有知,只怕棺材板要按不住了。
更为严重的是,诸葛瞻之死不仅使蜀汉门户洞开,邓艾大军直接进入一马平川的川西平原,而且还极大的打击了蜀汉军民的士气,蜀主刘禅听闻诸葛瞻死讯后,丧失了最后的勇气。
此后邓艾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这才有了刘家丢帜,汉祚失宫,可以说诸葛瞻要对蜀国灭国承担重要责任。
可叹那个万千人心中完美无瑕的诸葛公子,终于闯下了天大的祸事!
但诸葛瞻自己,又何尝不是牺牲品呢。假如当年刘禅没有为他一路大开绿灯,假如当年百姓们没有人人吹捧他,假如当年朝臣们没有个个迁就他,假如他深刻领会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沉心学习修行,或许,诸葛瞻也不至于有今天这样身死国灭的下场。
毕竟,再多的吹捧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命运给予诸葛瞻的每一件东西,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人生在世,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End .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好看 哦 !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