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就抱着手机,时刻刷着明星的动态;沉迷“爱豆”耽误学习,甚至背着家长偷偷去看演唱会……这样的“追星族”你家也有吗?
“追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大多数父母并不认可,怕孩子荒废学业,也担忧“追星”给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不良影响。而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往往家长越是反对,孩子追得越欢快。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追星?到底应不应该禁止?又该如何引导呢?
按照惯例,当然还是要为大家
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教师
↓↓↓
黄兴力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
《 孩子“追星”了,你该怎么办 》
主讲人:黄兴力 宁波二中
没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编也为大家划好了这一课的重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啊!
“追星”并非“洪水猛兽”
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星”实属正常。而且青春期的孩子认知程度有限,分辨力不高,容易从众。有人说,追星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全心全意地爱着一个人,或许那个人一生都不知道你的存在。
少年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乃至个性培养、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有了偶像崇拜心理,明星是青少年心里寄望的投射。此外,娱乐需求也是中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在枯燥生活中、学习压力下增添生活趣味。
孩子的“芳心”为何被“爱豆”捕获?
1. “追星”的背后可能是现实的缺失
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注重集体向关注个体转变,由崇尚理想向重视利益转变,从强调节俭向尊重享受转变。从崇拜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向崇拜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方向转变。
2. “追星”的背后可能是父母忽视的心理需求
孩子需要父母的温暖,需要父母来作为他们的榜样。在很多时候,可能父母忽略了这一点。
3. “追星”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最初的梦想
追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为自己设计勾画理想的自我形象,并使这理想的自我逐步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每个时代的青少年心目中都有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
让孩子的“追星”成为家庭教育的契机
建议各位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引导孩子理性认识娱乐需求,拒绝成为“狂热失智者”。
和孩子共同探讨“明星”与“偶像”的分别,关注“明星”正能量。
找到孩子“追星”的根源,激励孩子用“追星”的热情比肩“偶像”。
策划: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浙江省妇联儿童部
忘记在底部留言点赞哦~
编辑丨墨池 监制丨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