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说过一个笑话,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情,一种是肚子饿出来的事情,一种是吃饱了撑的事情。
笑话归笑话,国医大师葛琳仪认为,得胃病还真跟这两个原因分不开。
葛老说:“随着时代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早些年,因为条件差,消化道出血、黑便的病人比较多见,但现在的消化道疾病往往是因为吃得太好引起的。
拿胃病来说,以前由于普遍营养不良,胃经常空磨,就会饿出许多毛病。现在贫穷导致的胃病几乎没有了,但吃得太饱引起的胃病却越来越多。
1. 冤家一:吃太多
大吃大喝,一顿饭吃成了急性胃扩张,这样的病例可不少。如果有基础性疾病,还会诱发一些严重的问题,譬如诱发胰腺炎。
2. 冤家二:吃太晚
部分人经常在晚上9点之后才吃晚饭,而且吃完就睡。但是如果不按时吃饭,胃酸没有及时被食物中和,高酸状态则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大约需要两小时,吃完饭就睡胃肠道没时间消化,会导致消化功能异常。
3. 冤家三:吃太咸
盐太多会降低胃中保护性黏液的黏度,使它对胃壁的保护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更容易作用于胃壁,致使胃病发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盐摄入量和胃癌风险之间有正相关性。
4. 冤家四:吃太辣
喜辛辣、重口味会让肠胃受伤不浅。辣椒在嘴里能带来爽辣的感觉,但吃得过量,不但胃部产生灼烧感,还会刺激肠道,造成腹泻或便秘。
5. 冤家五:吃太凉
胃、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在秋冬发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天冷。
寒冷之物会引起胃肠的不适,是因为寒冷会使胃肠的血管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的黏膜化生为血液。胃痛、腹部不适,消化能力降低,这时进食生冷食物就会引起或者加重胃部不舒服症状。
6. 冤家六:吃太快
吃饭快,狼吞虎咽仿佛成为上班族的一个通病。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粘膜损伤。
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保护胃。
7. 冤家七:吃太烫
很多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食物。当黏膜细胞出现病变后,有可能引起癌变。
1早起喝杯温水
35℃~40℃的温水,是胃肠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晨起喝杯温开水,能帮肠胃道“减负”。而且,温开水能帮助缓解便秘,降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还能帮助吸收早餐中的营养。
2坚持吃早餐
调查表明,不吃早餐会引发肝胆病、胃病。一份均衡的早餐中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以及水果、蔬菜等几大类食物,每样都吃点,以保证充足的营养。
3日常吃点山药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好食材,味甘性平,其补脾养胃的功效特别显著。切开山药,能拉出黏黏的细丝,这正是它特有的黏蛋白。这种物质能够滋润胃黏膜,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对治疗胃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4午饭前喝点汤
在食物比较干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汤水有益于消化和吸收,尤其适合在冬季肠胃“懒惰”时。汤水能够稀释唾液和胃液,但是对肠道消化液的影响很小。
5饭后记得站立
胃容易有灼热感(烧心)的人,尽量不要饭后躺着或久坐,否则容易反流到食道,使症状加剧。用餐后半小时以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6带把花生米
胃不好的人,随身带一把生花生米。在餐前空腹吃,一天2~3次,一次三五粒即可,要嚼碎了吃。
花生米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适量的蛋白质能够帮助中和胃酸,而适量的脂肪则能够刺激小肠粘膜分泌肠抑胃液素,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此外,花生中还富含磷脂成分,对胃黏膜可以起到保护效果。
7胃胀按揉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穴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位置:小腿前外侧,胫骨旁开一横指(中指)。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好看”↓↓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等
大家都在看: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