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车行迹
(昨天因为某些原因删除,今天重发,请管好你们的味蕾)
川渝,又称「巴蜀」
顾名思义,是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
「蜀」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
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
蜀王望帝、丛帝的墓就在成都郫都县望丛公园
巴国则位于蜀国东部
即今日的重庆境内
《山海经》记载:
「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
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在地理位置上
川与渝,皆位于四川盆地
北接秦岭大巴山,南临云贵高原
地域相邻,文风民俗相近
好似黄金双星,拱卫在西南核心腹地。
俗话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也是中华料理的集大成者。
川菜,因为地域和口味,大致分三派
分别为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
上河帮川菜以川西成都、乐山
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小河帮川菜是以川南自贡、宜宾、泸州等
为中心的盐帮菜
下河帮川菜即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
为代表的重庆菜
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
风味流派分支菜系
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车行迹》的川渝风味寻踪
今天起细数川渝美食美景。
重庆火锅图鉴
重庆美食,火锅总是躲不过的一道菜。
在最新一季的《The Grand Tour》中国特辑中,「三贱客」千里迢迢来到重庆,自然少不了火锅的「洗礼」,导演也为重庆火锅安排了30秒的镜头。
于是我们驱车前往「雾都」重庆,顺着辣椒的辛香味,在当地4万多家火锅店中,寻找重庆的街头味道。
▲来川渝玩耍的游客,无论能不能吃辣,总要找一家火锅店,煮一锅翻滚的红汤拍照打卡,哪怕红汤的一半是鸳鸯
重庆的洞子与洞子里的火锅
虽说重庆火锅早已火遍全国,但是重庆籍演员陈坤主演的电影《火锅英雄》无疑将重庆火锅的知名度又向上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电影里的「老同学洞子火锅店」虽是剧组搭建的场景,但重庆真的有开在防空洞里的火锅,数量还不少。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火锅英雄》的取景地——重庆市南岸区烟雨路118号江南体育馆下穿隧道内的「老同学洞子火锅」(原店名:歪馆良心老火锅/歪馆洞子老火锅)打卡,这家店生意不错,而生意红火的唯一缘由就是味道地道。
▲该店特色菜是店家自己发的豆苗,卖相上佳,生命力十足
防空洞的存在,源于重庆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事不断扩大,北方失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重庆是山城,两道江从城中流过,大致划出三块区域,重庆就建在山上。
这也是国民党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的原因。重庆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易守难攻,进可收复中原,退可西上青藏高原,同时具备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化水平,为抗战提供坚实的基础。
▲山石质地坚硬,用来建立防御工事最合适不过
随着重庆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国民政府将原来重庆的地下基础防御扩建为大大小小的防空洞。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防空洞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数量多达1200个,足以容纳45万位居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防空工程。
这些向外冒着凉气、略显阴森恐怖的「大洞」,在1938年至1943年重庆遭受日本狂轰乱炸时发挥了极大作用。
当时的重庆地面几乎被夷为平地,是这些防空洞保护了市民不受伤害。
更重要的是,随国民政府从沿海陆续迁到重庆的工厂、企业在防空洞中躲过炮弹的袭击,为人民生活和前线需要提供各类物资。同时,兵工厂在防空洞中生产了大量机枪、炮弹,为后来的抗日反攻打下基础。
然而这些给人民带来庇护、给反攻提供摇篮的防空洞,也给重庆带来不可抹灭的伤痛。
在1941年6月5日,日本飞机如往常一样对重庆进行无区别轰炸。因为没有提前得到消息,突然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后,惊恐的市民不断拥向十八梯公共防空隧道。
由于缺乏计划和引导,造成洞内人数过多,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又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
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上万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
▲那次“惨案”的受害者皆为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其中不乏老人和幼弱的儿童
今天的防空洞早已不是战争中人民的庇护所,而是和平年代的休闲乐园。
重庆有「火炉」的别称。在没有空调的夏天,重庆市民携家带口到洞里纳凉。
也有的洞子被开发为加油站、洗车场、酒窖、饭馆儿。
当然,还有火锅店。
吃火锅,除了进洞还可以上山
和其他城市位于CBD的火锅店不同,既然重庆是山城,有不少火锅店就是开在山上。
距离市区仅有15公里的南山批把园,吃的不仅仅是火锅,更是一种意境。
一条火锅街依山而建,沿山势排列,亭台楼阁层层叠叠,火锅翻滚升起的热气如烟如霞、错落有致。
枇杷园所在地南山,是远眺重庆城最好的观景台之一
在梯田中,在桃花下,俯瞰万家灯火,无论嘴里吃进的什么,心都是满的。
吃罢火锅,驱车进入南山景区,直接在导航中搜「老君洞」,不到20分钟,这条云雾缭绕的山路就开到了尽头。
此时停车熄火换步行,沿川黔古道拾阶而上,经过老君坡的600余级石阶,眼前看到一座道观——老君洞——道教川东第一业林。
这是深受重庆土著欢迎的祈福圣地。据说在老君洞求的签很灵验,送子娘娘也有求必应,不少人得偿所愿后来此还愿。
如果时间凑巧,在老君洞的后门还能遇见一位戴眼镜的甘姓算命先生,附近人称他「甘老头」或「甘眼镜儿」,他擅长根据生辰八字推算人的前程,听说很准。
无欲无求的,也能到道观赏赏美景、看看精美石雕。
来到重庆,无论走到哪里,脚下踩的都是山。
要说重庆的名山,必须是北碚的缙云山。从市区出发,开上兰海高速,一路向北行驶大约1小时,再走一段堪称「十八弯」的山路,就到了。
大山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每当清晨的阳光和傍晚的夕阳一照,整座山呈现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在明朝学者曹学佺所著《蜀中广记》中记载「此山有轩辕洞」,黄帝曾在此「合神丹」、「觞百神」。
据说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翻越大巴山秦岭,跨越黄河长江到重庆一座山上炼丹,练完丹还要翻越大巴山秦岭,跨越黄河长江回到中原去治国理政。
然而这其中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是缙云山确实由来已久,这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和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
山上有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据《缙云山志》中记载,「(六朝)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僧慈应开山建寺,历齐、梁、陈、隋,至唐太宗元年赐额相思寺。」又说该寺「明末遭于张献忠兵燹」,清康熙二十二年得以重建。
驱车下山。
山下嘉陵江畔温汤峡口的金刚碑古镇近年来成为游客打卡圣地,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心头好。
金刚碑之名,源于当菂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到缙云山建寺,得到金刚力士助力。
力士搬巨石,不慎遗漏一块在此。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又因此石深入嘉陵江中,状似一碑,故得名「金刚碑」。
清康熙至同治年间,这条路是川渝煤炭通过水路运销外地的必经之路,从镇上到金刚碑码头,溪河两岸半山腰建起青瓦房、石头墙,地上的青石板路被牛车、马车踏出坑坑点点。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政府在重庆建立陪都,大量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在此,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等较大的民居建筑群。据说老舍在这里完成《四世同堂》,教育家梁漱冥在此兴办「勉仁书院」教书育人。
如今的金刚碑已不复往日繁华,商贸、文化皆已远去,留下摇摇欲坠的竹木夹壁墙老房。
空荡荡的小楼豁着缺失的窗户,像是被挖去五官的人脸在无声呐喊,石拱桥两旁爬满蕨类植物和攀缘植物,仿佛向世人昭告:任尔荣华富贵、一朝登先,终敌不过时间。
不想去网红古镇「磁器口」的朋友,可以到金刚碑古镇看看。
远离喧嚣,一片清净,方得始终。
无论缙云山有仙气还是有凡尘气,总是在重庆。在重庆,就免不了被火锅霸占。
缙云山半山腰的枣林里火锅,邀请园艺大师在院子里栽种了上千棵枣树。
真正是人在枣树下,菜在火锅中。
▲缙云山比重庆主城海拔高,加上山中草木繁盛,气温比主城低几度。炎热夏季在缙云山上吃火锅,不仅能享受凉气,也沾沾仙气
重庆火锅吃的是什么?
经过一天的上上下下,这时来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火锅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但是不同地区的食材和吃法大相径庭,对于重口的重庆人来说,火锅的主材又是什么呢?
随便走进一家火锅店,先看锅里,翻滚的浓汤中,肉类、蛋类、内脏类、蔬菜类、肉蛋菜的混合类、不知道属于什么类……应有尽有,却又无统一规格。
再看菜单。毛肚、鸭肠、黄喉、肥肠、血旺……横竖都不像是好操控的食材。
一锅火锅,最重要的是锅底。
重庆火锅的锅底基本为牛油、豆瓣、辣椒、青椒、葱姜蒜、香料(山奈、八角,桂皮,茴香,豆蔻,香果,丁香,草果等),加入牛棒骨熬成的高汤制成。有的火锅店会在锅底加入冰糖、醪糟,还有的会放一些中草药等,增加独特口感。
老牌火锅店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包括锅底配料的种类、配比等。这是一家火锅店的立店根本,密不外传。
除了锅底,火锅的第二秘宝就是菜品。
重庆火锅最地道的菜品是各种内脏、器官,如鸭肠、毛肚等。这与传说中重庆火锅的起源分不开。
部分菜品的俗名及学名,有的菜品光看名字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重庆位于两江交汇处,自古漕运业务繁忙。
早年间,不少当地穷苦人家在码头从事货物搬运工作,辛苦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
牲畜的肉类价高,收入较低的劳工们只能买些便宜的肠子、腰子、肚子等下水。
几个相熟的劳工就在江边支起一口大锅,就着江水洗净下水。由于内脏的味道浓郁,必须用辛辣之物压住,正好重庆地区盛产辣椒、花椒、豆瓣等,加上葱姜蒜一股脑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将处理好的内脏在锅中滚两滚就可以下肚。
▲古今火锅对比
这样的饮食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辛辣的配料还有驱寒除湿的功效,因此在与水打交道的漕运劳工中十分盛行。后来逐渐成为本地人喜爱的小吃,名为麻辣毛肚火锅,延续至今。
现在的火锅,早已不是漕运人家的「专利」,而是重庆人的「最爱」。如今的重庆城,无论是新建的现代化住宅小区,还是沉淀了历史的老城巷子,必有火锅店的存在。
曾有重庆媒体评出「重庆火锅50强」、「重庆火锅100强」,但重庆本地人并不买账。
被问及榜上火锅,哪家最好吃,重庆人总是瘪瘪嘴说:「都不如我楼下那家好吃。」
重庆的火锅发展到今天,有的主打环境,有的宣传概念。但不管就餐环境如何高档、菜品如何复杂,让新顾客回味流连,吸引老顾客一而再再而三光顾的,还是锅底口味和菜品品质。
这一点上,反倒是隐藏在重庆老城街头巷口的非著名火锅店,更受当地人的青睐。
给芭比娃娃穿上肥牛肉片,把火锅店装修成书吧,也敌不过街边小店的火热。
重庆人爱吃。酸甜苦辣、各国菜品都曾在重庆「试水」,但「抢滩」成功的是少数。重庆人的最爱还是火锅,必须是重庆老火锅。那是历史与地理造就,深入骨髓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
重庆城奇特。在这里,整日爬坡上坎也不叫累,叫「锻炼身体」。
在这里,住山边吊脚楼也不害怕,叫「风景独好」。
在这里,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轻轨可以穿楼而过,古镇可以挂在山上,立交桥能弯成盘香。
重庆,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城市,等待你来发现。
下期,我们将跟大家聊聊串串,不见不散!
长期招聘撰稿人、汽车编辑,简历发至邮箱:
car1q85@163.com
世界纷繁,我们只呈现有价值的思考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车辙”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车辙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