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19岁男孩捅死滴滴司机,凭什么赖抑郁症?

作者:壹读 来源:壹读 公众号
分享到:

03-28


一起赶走黑狗的壹读君 | didi

最近,19岁高中生杨某淇因捅死一名滴滴司机,成为网友讨伐的对象。

2019年3月24日凌晨,杨某淇叫了一辆网约车。下车时,后排的他乘司机陈某不备,朝陈某连捅数刀,致其死亡。事后,杨某淇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据他供述,他悲观厌世早有轻生念头,当晚因精神崩溃,无故将司机杀害。

一句“无故杀人”惹怒了众多网友。在相关微博的评论区,人们说他悲观厌世“自己去死不就得了,干嘛伤害他人,破坏一个家庭”。

甚至有人说“永远无法理解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在媒体报道和人们以往的认知中,抑郁症总是跟“自杀”挂钩较多, 比如作家托尔斯泰、海子、三毛等名人,都因抑郁症自杀离世。这些人和杨某淇同有严重的抑郁倾向,都有悲观轻生念头,但最终死亡行为模式却完全不同。有的自杀,有的杀人,这是为什么呢?

抑郁症会杀人吗?

抑郁症患者的攻击多指向内部,他们有一把刀,刀口对向自己。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不会伤害他人。

因为抑郁症的本质是对自身的厌恶。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抑郁症的症状会包括认知症状(悲观、自责和低价值感),干扰到躯体功能(睡眠失调、食欲下降),失去体验兴趣和快乐的能力(快感缺乏),且症状持续至少2周以上。由于长期沉浸在悲观绝望的心境之中,而且丧失对自身存在的认可,活着就成为一种“累赘”,由此抑郁症患者更容易产生自杀行为。

有很少一部分严重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考虑到自己死后亲人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为了使亲人跟自己一起“脱离苦海”,于是杀死对方后自杀,这称之为“利他性自杀”,或者“扩大性自杀”、“慈悲杀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极端案例,某大学一位男教授被患抑郁症的妻子所杀。教授生前对妻子照顾有加,怕她一个人在家闷着,还给她安排了一份图书馆的工作。但是妻子一直觉得很痛苦,认为死亡才是唯一解脱,并且觉得自己丈夫一直照顾自己也很痛苦,想让丈夫一起解脱,最后发生了悲剧。这位男教授当场死亡,妻子杀害丈夫后自杀,但因为发现及时被抢救了过来。

对于这位妻子而言,她本意绝不是伤害丈夫,杀害他完全是出于对被害者的“爱”和“保护”,其杀人动机纯属善意,是利他精神使然。而且,必须强调的是,抑郁症患者的利他性自杀较为少见(目前并无具体统计数据),以女性居多,受害者均为患者极其关心爱护的人,一般为幼小子女或配偶。

这是一种扩大性自杀,和意图伤害他人的杀人完全不同。抑郁症患者不会攻击他人,如果一个长期抑郁悲观的人,突然出现狂躁和攻击倾向,则应该考虑另一种心境障碍:躁郁症。

躁郁、抑郁有什么不同?

躁郁症(英语:bipolar disorder,亦称双相情感障碍、情绪两极症),在CCMD-3中是这样描述双相障碍的: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者混合发作

躁郁症患者在轻躁期,会感到或表现出异常的开心、有活力,对每个活动都感到欣快,甚至有患者将这种体验比作“持续的性高潮”;而在狂躁期,患者的认知能力会受损,可能产生妄想或者认知扭曲,甚至在高昂的情绪与幻觉中产生暴力或者自残行为。而在郁期,患者会悲痛、自我厌恶,也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在2019年3月24日的滴滴司机遇害事件中,嫌疑人杨某淇“因悲观厌世早有轻生念头”,当晚精神崩溃,连捅二十多刀致司机死亡。在警方通报的信息中,并未透露嫌疑人精神诊断的最终结果,但根据其表现粗略判断,他有悲观抑郁期,也有精神高昂期,因此很可能不是网友口中的“杀人的抑郁症患者”,而是一个处于狂躁期的躁郁症患者。

毕竟抑郁症和躁郁症是两种不同的心境障碍,有很大的区别。

简单来说,躁郁症患者会经历情绪的亢奋期和抑郁期,情绪从消极-积极的一端滑向另一个极端,躁期和郁期发作反复出现,且狂躁发作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诱发事件;而单相抑郁症(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则只经历抑郁期。

据躁郁症患者陈述,他们“在抑郁发作的时候只想死,在躁狂发作的时候很任性,语言伤害家人,想法一会这样一会那样。总之很痛苦,现在靠药物和意志力在控制。”

还有躁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跟院方发生冲突,“揍了几个保安,还不小心把管床护士的脸踢肿了”,这位患者认为“躁狂尤其是青壮年的男性抑郁症患者很容易伤人。”事后患者也很内疚,但当时确实超出自己控制。

除了攻击和伤害他人,躁郁症患者尝试自杀及自杀成功的概率也很高(高于单相抑郁症患者)。据估计,躁郁症中自杀率为9%~60%,大约有15%的躁郁症患者自杀成功。而且相对于一般人,躁郁症患者由于自然原因死亡的风险,也是常人的两倍,这通常是由于生活习惯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有些人很幸运,长期处于轻躁的状态,而且症状比较稳定,患者会一直感觉特别有活力或者创造力,这种精力充沛的人,常常变成所谓的工作狂。很多具有创造力的工作者,娱乐、艺术、宗教领域的领导者,都可能利用并不严重的轻躁,实现社会意义的成功。

但症状失控时,特别有伤害自己或他人风险时,即使病人本身不愿意接受治疗,仍有强制治疗的必要。

目前,我们尚未彻底了解躁郁症的病因,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长期压力、童年受虐)等因素,都有可能致病,或者略微增加发生躁郁症的风险。截止目前的研究,也并未发现根治的方法。

但这绝非意味躁郁症不可治。如果患者在发作初期接受良好的治疗,就能保护自身的社会功能,也能有效避免攻击他人的事件发生。即使发展到中后期,我们仍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去缓解和控制这些症状。

如果早有认知,很多悲剧本不会发生。

参考来源:

https://news.sina.com.cn/s/2019-03-24/doc-ihtxyzsm0107137.shtml男子悲观厌世无故杀害网约车司机后自首 已被刑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躁郁症

WHOMortalityDatabase.https://www.who.int/healthinfo/mortality_data/en/

2003.AnnM.Kring.变态心理学[M]. 2016.

汪志良, 范强. 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与利己性自杀[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2, 45(3):175-176.

陈晋东, 陈远光, 周金艳. 抑郁发作与扩大性自杀[J]. 湖南医学, 1998(2):101-10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19233/answer/29933426. 抑郁症除了伤害自己,会伤害他人吗?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为什么女强人都栽在小奶狗手里?苏明玉:谢邀

点击图片阅读 | 没了眼袋的苏大强,好俊俏

点击图片阅读 | 因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开除的人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阅读39004
司机 抑郁症 
举报0
关注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壹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壹读

微信号:yiduirea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