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在北京找遍风水宝地,为儿子造房,终年无霾

作者:一条 来源:一条 公众号
分享到:

03-28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4年前,北京的雾霾非常严重,

最夸张的时候,

能见度连续5天不足100米,

为了能让孩子有好的成长环境,

北京人陈和两个好朋友一起,

花了大半年时间,看了十几处地方,

终于在北京的郊区昌平,

发现了一处风水宝地。


北京市区PM2.5接近300的时候,

这里的PM2.5只有30多,

不用空气净化器,

室内的空气质量依然很好。

于是,他们花了150万改造当地的老房子,

带孩子来躲霾的同时,

也把这里变成民宿。

天气好的时候,

在露台上甚至能看到银河,

这是在北京这座城市里,

很难享受到的美好风景。

花6000块就能租下整栋房子,

目前已经预定到6月。


他们还把民宿一半的空间用来做厨房,

提供炊具和各种调料,

但就是不提供餐饮服务。

“我们在城市里花大量的时间看手机,

真正留给家人的时间却很少,

亲自给孩子做点好吃的、陪他玩,

其实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时刻。”

自述   陈熙   编辑   张翔宇


我叫陈熙,今年48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2015年,北京的雾霾非常严重,最严重的时候,能见度连续5天不足100米。我和两个朋友都已经为人父,孩子也都差不多4、5岁,就想给孩子找一个远离雾霾、接触大自然的地方。


在最开始选址的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标准:

1、空气要好,不能有雾霾;

2、要有山、有水,其实在北京有山的地方挺多的,但有水的地方很难找;

3、距离城市也不能太远,方便一家人带着小孩来住。


我们三个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前后看了十几个地方,最终在昌平区十三陵镇的碓臼峪村找到了两排老房子,这里距离北京市区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建筑师刘阳

我们找到了建筑师刘阳,希望由他来帮我们完成房子的改造。

没想到改造完成后,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们都想来住,而当时我也正式辞职,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于是我们就决定,将小屋改成民宿,把这里的好山好水分享给更多人。


 不用空气净化器,

 这里的空气质量也常年是优 

从高速下来,沿着山路正好开30公里就到了这里。在古代,“舍”是一个度量单位,30里为一舍,而且这里有山、有水,是大山里的房子,所以我们就把它取名为一舍山居。

因为地势的原因,民宿正处于山口处,即便没有风,空气也自然地向地势低的方向流动。曾经有客人测试过,北京市区PM2.5接近300的时候,我们这里只有30多,山上再高一点的地方,可能只有十几。不用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也一直是优。


东院

西院

民宿的占地面积有600平米,建筑面积400多平米。整个设计和改造用了一年的时间,花了150万。


一舍山居设计平面图

我现在有两个小孩,儿子8岁了,女儿一岁零2个月,算是个奶爸。碰巧设计师也有孩子,民宿刚建成的时候,我们常常相约带着孩子来民宿小住,一周会在这里待3、4天,有时候甚至会住10天左右。

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上学了,为了不影响读书,我们带孩子来的次数相对减少,但也尽量保证一、两周能来一次。


 悬空玻璃亭、上下铺、独立院子…… 

 每个房间都有好玩的东西 

民宿一共有两个院子,由一条小路自然地分开。西院设计成了开放式空间,以厨房和餐厅为主。东院则更私密一点,以居住空间为主。


东院一共有5个客房,每个房间都带一个独立的小院子,5个房间共同围和出一个大院子。


房间“诧”的天窗

这间叫“诧”的房间,从平面上看是一个正圆形,中间有一面完全落地的玻璃幕墙,一半是室外的院子,一半是室内空间。这个房间没有摆放一件家具,只有一个榻榻米,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住下。

这也是建筑师刘阳最喜欢的房间,他开玩笑说,这是他给自己设计的房间,每次他带着孩子来这里,我们都会把这间房间留给他。


这间叫“水”的房子,位于院子的最东侧,早上将落地窗打开,能听到小溪的水流声,下雨天还能听到雨滴落在地面石头上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房间。

床头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窗,大人在房间里看书,也能看到小孩在外面嬉戏打闹的样子,心里是放心的。


“舍”这个房间里,原本布置了两个上下铺的床,有点像学生宿舍,这是大城市里没有的体验,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找到上学时候的记忆。

后来,因为来这里住的人大多是一家三口和情侣,利用率不高,刘阳就建议我们把房间从中间断开,加盖了一堵墙,变成了两个房间,只保留了一个上下铺,另一房间改成了大床房。


最特别的客房是一个套房,60多平米,有两个卧室,都能看到漂亮的大山。先经过一个小院,才正式进入室内空间。与里面客房相通的,是一个180度的悬空观景玻璃亭,能看到山景和小溪。

晚上,房间里会亮起暖色的灯光。当你从远处开车过来,就会被这个晶莹剔透的玻璃亭子吸引,这也成为了一舍的标志。


 不提供餐饮服务,

 却把民宿一半的面积用来做厨房 

我们三个人都是奶爸,也都喜欢做饭,所以在民宿设计之初,就跟设计师要求,一定要有一个宽大敞亮的厨房,大家能在这里一起做做饭、说说话。没想到,设计师索性把民宿一半的面积都用来做厨房。

 

厨房的屋顶,是两边高、中间低的形式。其中一侧朝向院子,每一扇窗户都可以完全打开。屋顶的另一侧微微翘起,对着远山。早上,太阳从大山后面慢慢升起,透过一排玻璃高窗,照进厨房。早上在这里为家人准备一顿早饭,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厨房的操作台,设计在了正中心的位置。做饭的人可以面朝院子,院子里和厨房里的人,也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做饭的人在这里有一种被欣赏、被尊重的感觉。来这里的客人,有时候一天都会待在厨房里,不肯出去。


餐厅位于院子的北侧,房子保留了屋顶的木结构。我们将餐厅朝向院子的窗户,全部变成了落地窗,坐在餐厅里可以看见厨房和院子。

院子、厨房和餐厅,像一个“舞台”。我觉得厨房是中国家庭交流的重要场所,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母亲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对她说一些平时不太敢表达的话。有了这样一个“舞台”,一家人都会有一个很放松的状态。


虽然我们有这么大的厨房,但我坚持不提供食材,也不提供餐饮服务。我们给客人备齐了各种炊具、灶具,米、面、调料也都有,每个来这里住的人,都要自己带食材过来,自己烧饭吃。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为此拒绝过很多客人。但我始终觉得,幸福感不是无条件地索取,而是要为家人和朋友付出些什么。

在城市里,大家在家也忙着看手机、看电脑、看电视,既然来到这里,就应该多留些时间给家人。


 几乎看不到玩具,

 却随处都是孩子喜欢玩的空间 

在最初民宿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想好了,一定要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玩乐空间。民宿里几乎看不到玩具,却到处都是好玩的地方,留给孩子们自己去发现。

与大门相对的,是一个坡度比较大的楼梯,可以直接通往天台。小孩到这里,经常喜欢来来回回地走上走下。虽然这对于大人来讲,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但孩子却不厌其烦。


刘阳还设计了一个水滴状的亭子,通过悬挑结构,探到院子里。并且在亭子的北侧,种植了很多爬藤植物,它们顺着亭子一直长到屋顶,阳光好的时候,就会出现树影婆娑的景象。

小孩喜欢在这里捉迷藏,大人也爱在这里喝茶。


除了室外空间,房间里也有很多有趣的设计。刘阳在其中一个房间里,做了一个下沉式的软坑,小孩经常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跳到坑里。很多小孩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家长们在外面,光听听玩闹的声音,就知道他们很开心。

客厅沙发的坐垫、沙发靠背的宽度,比普通的都要宽一些。一方面是考虑到安全,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多小孩把沙发当作独木桥,有时候还会自己重新组合这些坐垫,当作“城堡”。


 每个人都想走到露台 

 晚上抬头就能看到银河 

5个客房,共同围和出一个椭圆形的大客厅,朝东的一侧是大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山景和小溪。


因为朝东的采光不是很好,刘阳预留了椭圆形的天窗,白天不需要开灯,自然光就可以透过天窗,照进室内。晚上,当灯光亮起来,室内的光线又回透过天窗映射到露台。

客厅的屋顶很特别,通过楼梯可以直接走上去。这里是整个民宿的制高点,视野很开阔。我们在这里摆放了三个躺椅,当作露台使用。

这里的村民一般到了晚上8点就关灯睡觉了,所以晚上躺在这里,基本没有光污染,抬头就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有时候还能看到银河。这是北京这座城市里,很难看到的景象。


很多民宿都强调私密性,但在我们的民宿里,私密性是很模糊的。因为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一家三口、情侣或者朋友,所以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些“暧昧”的空间。

比如在房间的墙上、院子里故意开设了一些洞口、窗户,不同空间的人可以透过这些设施交流,像迷宫一样有趣。

2018年9月,6个程序员把一舍的客房全部租下来。虽然只是换个安静的地方工作,但他们走的时候说:“住在这里,工作效率提高了,我们也都长胖了,大家都很放松。”


 城里、郊区两边跑 

 和家人在一起,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时刻 

因为小孩要在城里读书,所以我在经营这家民宿的同时,也要送他们上下学,每天都要开100公里,城里、民宿两边跑。

城市的生活非常嘈杂,压力也很大,但每次只要回到这里,我精神上就很放松。

如果是第一次来的客人,我会亲自接待他们,我觉得这是一个民宿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会打理一些琐事,这里的每一棵花草都是我亲手种下的。


3月中旬开始,山上的桃花就陆续开了,我会到山上捡一些桃树枝回来,亲手插花,这是个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能陪伴孩子成长。每天送他们上下学,周末带他们来民宿玩,是我很享受的生活状态。我之前并不是一个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人,但我想把这个民宿一直经营下去。能和家人在一起,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时刻。


部分图片由大料建筑提供







阅读40259
北京 
举报0
关注一条微信号:yitiao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一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一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一条

微信号:yitiao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