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假要打,没有假“造假”也要打,以牟利为目的的打假人实在令人深恶痛绝。31日,记者从湄潭县检察院获悉,湄潭县一茶产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茶叶,可就因为一个疏漏,竟被“打假人“钻了空子。
2018年9月份,遵义市湄潭县一茶产业接到北京东城区法院的一张传票,要求该企业到北京应诉。该企业一了解,原来2018年6月,北京的一名消费者在某网上购买了湄潭这家茶企业的一款茶叶,下单10盒,共计8000多元钱。可是这个茶叶寄过去以后,对方对茶叶的保质期提出了质疑。
保质期会有什么问题呢?企业负责人仔细一看自己的宣传界面,才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原来在该款茶叶的网站出售页面上,由于工作人员疏忽,竟然 把365天的保质期写成了3650天。而稍有绿茶常识的人都知道,绿叶不可能有这么长的保质期。
因对方对茶叶的保质期存疑,向茶会提出退货,这家茶企业也同意退货。谁曾想,茶叶在退回茶企的途中,外包装损坏。这样的情况,在该销售网站上,商家是可以不退换的。因此,茶企并未对这批茶叶进行退还。
谁知,6月20号,对方再次在另一网商处下单,购买了同类产品共计8000多元。收到茶企寄的茶叶后,那位北京消费者就已茶企涉嫌欺诈为由,向北京东城区法院提起起诉,并提出5倍索赔。
质量没有问题的茶叶,却因涉嫌欺诈被起诉索赔,湄潭的这家茶企觉得实在冤枉,认为该消费者第二次下单购买属恶意购买,就是奔着要索赔去的,该茶企向当地检察院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对该茶企的困惑,湄潭县检察院检察人员表示,实物与宣传有误时,法律支持实物包装上提供的产品介绍、期限证明、有效期说明。像该茶企遭遇的情况,保质期刊登有误,属于茶企的宣传失误,该认错的认错,该道歉的道歉。但如果茶企已经把错误修改过来了,而消费者还在购买该款商品,并以此为由来要挟企业,消费者就涉嫌敲诈企业。
据了解,那位北京消费者在同一个法官手上,有四五起索赔案。全部都是通过购买大量的商品,寻找商品瑕疵,进行多倍的索赔起诉。该茶企怀疑这位消费者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一位职业打假人。
那么法院到底会如何判决此案呢?在检察官的法律指导下,该茶企收集、并固定了相关证据,积极配合北京东城区法院调查。目前,该案正在北京东城区法院进一步审理中。
1、
2、
3、
4、
编辑:宋胜海丨审核:周钰姣丨签发:熊 俊
热线电话:19908522221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遵义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遵义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