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交通银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110周岁生日。过去一年里,交通银行在持续深化改革、在立足金融科技创新,在摸索“两化领跑、双轮驱动、双线加力”的差异化经营之路,继火传薪,不断寻求利润增长的内生动力。
截止至2018年三季度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93,915.37亿元,较年初增长3.91%;资本充足率14.08%,较年初提升0.08个百分点。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型商业银行在面对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科技周期三期叠加的压力,亟需持续探索适合未来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道路和现代公司治理模式。
交通银行作为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自2015年始,便围绕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实施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创新三大重点深化改革。
第一,在探索并完善中国特色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方面,2018年12月,交通银行和汇丰控股集团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内容的共识,将双方原先的合作战略定位从“引资、引智、引制”,升级为“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创造价值”。2004年汇丰正式入股交行,截止至2018年三季度,汇丰持股比例18.7%。同时,汇丰也派驻两名董事进驻交行董事会,全面参与到交行的公司治理中,双方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推动交行的国际化布局。具体来看,交行发挥与汇丰合作优势,成功实现孟加拉电站升级改造项目、沙特阿拉伯延布炼油厂等“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投放落地,积极参与海南自贸区FT账户体系架构设计与上线工作;积极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参展商、采购商提供全方位、全时段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第二,在深化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方面,交行紧抓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精准激励基层经营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等关键族群。2018年以来交行继续以职业经理人改革为重要抓手,围绕“延展实施范围”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深改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经营积极性。据悉,去年9月,交行以聘任总行业务总监的契机继续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同时以23家省直分行分管前台板块的副职为试点,将职业经理人改革扩大延展到经营单位副职,并一系列在管理、考核、薪酬上进行改革。
第三,在经营模式转型创新方面,交行深化事业部改革,实现“分行+事业部”的双轮驱动发展,总行组建金融市场、离岸金融、私人银行等15个事业部制利润中心,分行全面推广大客户准事业部制改革。2018年上半年,交行托管、信用卡、市场、资管、贵金属、票据等六大事业部利润中心税前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3.43%,成为自身新的利润增点。另外,交行还在香港、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建立起资产托管等5个事业部制境外分中心。
发力金融科技,交行也能“大象起舞”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变革,未来数字技术对金融业的重构将超过想象。
银行业内掀起一波金融科技浪潮,科技引领、科技驱动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金融与科技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更体现为思维、理念、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融合。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同业规模逐渐收缩,零售的战略地位愈发受到重视,加快“零售转型”也已成为各家银行共同焦点。据交行零售与私人业务板块总监徐瀚透露,交行零售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交行零售业务对全行利润贡献度同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
在零售转型成功的背后,金融科技是其支撑点。2018年,交行顺应金融科技发展浪潮,积极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轻型智能服务新模式,打造“您的财富管理银行”品牌特色,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同时,交行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在信用卡领域的应用。目前,手机信用卡从申请提交开始,最短2秒,平均49秒即可完成审批;99.78%的营业网点配备智易通等智能设备,平均排队时长较上年末减少6.27分钟。
2018年,交通银行正式启动信息系统智慧化转型工程,即“新531工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生物技术、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银行业务应用深度融合,助力交通银行领跑金融科技新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里交通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资产证券化,创造业内多个首单。2018年4月,交行区块链国内信用证项目投产;6月,交行上线业内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聚财链”;7月,第一笔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融资产品的基础资产信息由交行完成上链;9月,交行成功上线了亚洲首单区块链技术CLO项目交盈2018年第一期RMBS;12月,交行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国内首个资产证券化系统——“链交融”正式上线。
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彭纯表示,“新531”工程以保持IT架构体系的先进水平为基础,以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交行为核心,以持续提升集团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力为最终目的,以“1+2+5+N”为总体框架,是用智慧化手段推动经营管理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对交行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撰文︱安澜
本文由华尔街见闻旗下W品牌实验室基于品牌方营销传播诉求而撰写。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