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前两天说了,因为圆锥角膜的缘故,视力持续弱化;本季中戴了隐形眼镜,然后,看清楚了。
“哇库里看不清都能投这么准”之类的玩笑话放一边,这件事非要说明什么的话,就是:库里的适应能力,真的强。
NBA伟人里,有近视眼或其他眼睛问题的非常多。麦肯、天勾、皮彭、伯德、勒布朗、韦德,都多少有过点眼睛问题。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肯戴眼镜的。因为对绝大多数球员而言,“习惯感觉”比“看得清”重要。
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好处是看得清。坏处是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适应时间往往不短,许多人根本适应不过来。
而球员们在这方面,是很敏感的。以前韩国队射手文景垠他们怕影响投篮手感,吃饭都不敢用力握筷子,类似于此。
天勾早年不戴眼镜,嫌烦;中年才接受了。
麦肯一直戴眼镜,结果就是经常被人把眼镜打掉。而且1950年代NBA场馆许多是冰球场改的,水气重,眼镜会结雾。最搞笑的是1950年总决赛第一场在锡拉丘兹,因为场馆里人都抽烟,搞得他眼镜什么都看不清。那场他得了37分14篮板,赛后他说了这事,结果第二场民族队所有观众都抽烟,结果麦肯第二场32分,湖人还输了……
皮彭近视眼,但他早年场上场下都不戴眼镜,怕影响效果。1990年东部决赛对活塞第七场他突发偏头痛10投1中,之后才开始:场下眼镜,场上不戴。
活塞以前的约翰·萨利也是近视眼,试着戴了眼镜,后来跟邮差一次肉搏时眼镜掉了,他觉得“戴了眼镜之后,我不那么勇敢了,瞻前顾后了”,于是摘了眼镜,继续盲打。
NBA球员近视眼许多都是如此:要么很早就矫正(勒布朗),要么一直到退役再说。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调整过来的。因为篮球是个手眼全身协调的运动。习惯了之后,很难改。
真打过篮球的都知道,真练熟了的,投篮前看篮筐,不为了看清篮筐再临时决定怎么投,而是确定大概的距离方位,练熟了的肌肉记忆会调动起来出去。
就像所谓视野,除了看得见队友外,也跟记忆力与判断力相关:许多时候看得见传球机会,不一定是眼睛多好,而是预判到那一下队友会在那个位置。
是否看得清,并不是最重要的。对许多球员而言,“习惯”比“看得清”更重要。只要球馆不太暗,看个意思就行。
当然会有人开玩笑说,库里平时强投能进,定点瞄一下反而不进?
其实这跟视力,倒没决定性关系,还是那句:投篮这玩意,吃的是身体节奏和肌肉记忆。眼睛不需要看得清篮筐上每个篮网的孔洞,只是看方位距离、调动身体感觉出去。
举个例子:库里这个球,抬头的时候球已经出去了。
看不看得清,真那么要紧吗?不一定的。
库里能在赛季中做这调整,我还是挺佩服的。
因为这玩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
许多球员是拒绝变化的;哪怕改变,也多会选休赛期花时间适应。
前年夏天,写到过这个事:
金州勇士因为在湾区,有许多硅谷大佬帮忙,从数据模型到训练方式到训练日程到交易,都有各色高科技参与,自不待提;在球员的具体训练上,也有各色神经学啦、运动心理学啦之类的琢磨劲。
……
比较有趣的是,勇士似乎曾想让其他队员都这么试练练;并不是每位球员都积极——NBA球员大多自负,习惯于自己已有的技艺,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重新花时间熟悉新东西,遭遇受挫感,去重开自己完全不熟的领域。
但库里对这个训练方式,以及其他训练方式,都接受得很快,“他不但对各种新训练不抵触,还配合得很积极。”
赛季中,肯接受改变,而且很快适应了,嗯。
题外话一个。
中国男篮史上最卓越的射手之一胡卫东,在我们江苏球迷内部俗称胡三炮。1999-2000季CBA习惯打法:开场找唐正东或鸟人安德森持球掩护,先三个运球强拔三分,有就全场热,比如打姚明的上海得了44分;没有就全场冷,不提也罢。
1999年亚锦赛决赛对韩国也是这样:当当当当连续四个三分球瞬杀解决问题,亚锦赛MVP。
我们都说他为啥这毛病?
因为胡卫东是个超级近视眼,根本看不清篮筐,投篮全靠身体感觉——据说连打麻将时都要戴眼镜,不然牌都看不清……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