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男性也将有避孕药了?常规避孕法,哪个最好用?

作者:健康时报 来源:健康时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4-08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一直以来,避孕药都需要女性来服用。


不过,最近听说男性避孕药将要问世了!


男性也将有避孕药了!


3月25日,美国华盛顿研究团队宣布,他们研发的男性避孕药“11-β-MNTDC”通过了 I 期临床试验,即人体安全性及耐受性试验。


那这种避孕药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据报道,这种测试性避孕药是一种修改过的“睾丸激素”,它同时具有雄性激素和黄体酮的特性。


它能抑制促使精子和睾丸激素产生的荷尔蒙的水平。


简单点讲,就是它能让精子减少,但不影响性欲。


肯定有人关心这种药物是否有副作用。


研究发现,该药物副作用很少且轻微,其中包括疲劳、痤疮或头痛。当然,没有受试者因副作用严重到停药。


而当用药停止后,药物的影响也会消失。就是说,你想孕育下一代,还可以继续。


但其实女性避孕药也存在副作用,服药初期约 10% 女性表现为头晕、呕吐等类早孕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出现乳房胀痛、月经失调甚至子宫内膜突破性出血等。


虽然不少人期待这款避孕药,但预计上市还需要10年时间。


所以,目前还是用好现有的避孕方法吧!


避孕,要会选方法!


注:安全期法:指在女性月经周期的第8-19天避免性交实现避孕的方法。


1. 宫内节育器


属于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之一,在适宜的时间放入后,就可以发挥高效的避孕作用。


在各种避孕方法中,使用率比较高,在中国有超过40%的人,通过在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来达到避孕目的。


一般适于育龄妇女,尤其是生育后的人群使用。


目前,临床广泛适用的带铜或含激素的“宫内环”使用时间在5~15年,使用年限到期后要及时取出来。


2. 皮下埋植剂


长效、可逆、高效的激素避孕方法之一,埋入8个小时后就开始发挥避孕作用。皮下埋植在国外应用比较多,比如在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女性,尤其是年轻人。


皮下埋植就是埋了一个含有避孕药的避孕棒,一次埋入一根后,可提供3年避孕保护,且有效率可达99.5%,生育前后都可以使用。如果不想避孕可随时终止,取出植入剂后即可计划妊娠。


3. 绝育术


包括男性输精管结扎和女性输卵管结扎。通过将双侧输精管或输卵管结扎或剪断,阻断卵子进入输卵管或阻断精子进入输精管,从而阻断精子与卵子相遇 。


一般推荐不想生育的人,可以使用该方法。虽然可以解扎,但是存在一定概率。


4.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在欧美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短效口服避孕药,其避孕成功率在99.9%以上。属于高效避孕方法。


现在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还有高效、对人体伤害小等特点,在避孕的同时也对一些妇科病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特点。对于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停药后一次正常的月经就可以开始怀孕了。


而对于紧急避孕药,不能当成常规避孕方法频繁使用!


5. 避孕套


有男用避孕套和女用避孕套之分,属于有效避孕的范畴,但必须坚持和正确使用,否则失败率较高。


有统计显示,若使用避孕套避孕,在一般情况下,每百名妇女使用一年发生非意愿妊娠的人数大于15,并非是最高效的避孕措施之一。


6. 外用避孕药(膜剂、栓剂、凝胶)


外用避孕药(膜剂、栓剂、凝胶)属于效果较差的避孕方法。


即使在完美使用的情况下,每百名妇女使用一年发生非意愿妊娠的人数仍大于18。


处于不同的时期,不但其生理状况不同,因此,各个阶段的最佳避孕方式也不同。


1.新婚夫妇

以男用避孕套、女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为佳。


2.探亲夫妇

以男用避孕套、女服用探亲避孕药片为佳。


3.乳期妇女

以男用避孕套,女用阴道隔膜加避孕药膏为佳。


4.独生子女夫妇

以女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为佳,如需要再生,停服避孕药即可。子女幼小,男女双方不宜行结扎术,以防子女意外。如果不再想生育了,以结扎术为最佳。


5.更年期妇女

以避孕套、避孕膜、避孕栓为佳。



大家都在看:

常用药暴涨50多倍!总理再次发话、国家出手要降药价了!
未成年女孩流产,怒怼医生:“大清都亡几百年了,你们医生的思想真可怕!”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在看”↓↓


本文参考资料:

① 参考消息《男性也有避孕药了:通过安全测试副作用很少》

② 健康时报《避孕套、安全期都是较差避孕法 高效避孕方要知道》

③ 毛鹏飞. 常用避孕方法优劣浅谈[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3.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阅读38382
避孕药 最好 
举报0
关注健康时报微信号:jksb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时报

微信号:jksb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