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黑科技》是创业邦推出的海外系列栏目,带你领略海外最新的技术、最酷的产品、最有趣的应用,这第34篇报道。
01
5年前,一个名为埃德温·凡·鲁姆贝克(Edwin Van Ruymbeke)的法国航空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名为“Bionic Bird”的电子鸟,它可以像一只真的小鸟一样扇动着翅膀在天上飞翔。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对它进行遥控,Bionic Bird内置的电池可以连续飞行8分钟,并且它的电池还支持快充,在12分钟内即可充满。
有意思的是,这个应用提供了两种操控模式:简单模式和困难模式。
在简单模式下,应用可以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器对Bionic Bird进行操控,用户可以像玩Wii游戏机一样,将手机当成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法棒,指挥BionicBird在空中闪转腾挪。
在困难模式下,用户则需要通过点按手机的屏幕来控制这只电子鸟,这种模式更适合喜欢挑战的用户。
在项目上线之后,这个外形有些呆萌的电子鸟在Kickstarter网站上成功地完成了众筹。
02
如今鲁姆贝克带着他的新项目又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一次,它的产品名叫“MetaFly”,其灵感同样来自大自然,MetaFly是一只电子昆虫。
如果你曾经玩儿过无人机,你一定知道这种体验有多么奇妙:遥控着一架无人机飞上天空,恍惚中你会觉得自己也离开了地平面。
MetaFly可以给你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飞行体验,如果用1-10来形容刺激程度的话,那么MetaFly的刺激程度可以说是11,甚至是12。
与Bionic Bird一样,MetaFly的翅膀同样可以扇动,不过与Bionic Bird不同的是,新产品的翅膀扇动是以昆虫为蓝本的,它可以向一只真正的昆虫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
严格说来,MetaFly与无人机完全不一样,它属于一个小型的扑翼飞行器。
MetaFly使用了仿生飞行方式,模仿的是大自然中生物的飞行方式。如果你家中曾经闯入过一只小鸟,你一定曾注意过,它能够在你的家具间自由飞行,从来不会撞上家具或是墙壁,而MetaFly也能做到这一点。
MetaFly能够像真正的昆虫一样飞翔,它会转向、会加速、当然也可以减速。有了这些特质,MetaFly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上下翻飞,无论是办公室、别墅、还是普通公寓中,MetaFly都能够游刃有余。
如果你想要体验最佳的飞行效果或是最快的飞行速度,最好还是把它拿到室外。
通过调整尾巴的角度,你可以改变MetaFly的飞行速度。尾巴处于与身体平直的状态时,空气阻力较小,它飞行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尾巴与身体呈现的角度越接近90度,空气阻力越高,飞行速度就越慢,但是能够带来更轻松的控制。
或许你会担心自己的反应不够快,让MetaFly撞在了树上怎么办?别担心,MetaFly是一个“坚强”的小家伙,撞在树上、墙上、家具上都不会对它造成损伤。
它的全身都使用了坚固、灵活的材料,例如它的翅膀,使用的材料包括碳纤维、液晶聚合物和定向聚丙烯薄膜,这些材料有着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保证了MetaFly的耐用程度。
03
MetaFly可以说非常轻巧便携,它的重量只有不到10克,头到脚的全长为19厘米,翼展为29厘米。它的内部安装了一个机械无芯电机,并且外部还使用了铝制散热板。而在动力方面,它使用的是可充电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而且,这个电子昆虫的充电方式也比较丰富,除了可以使用自带的充电底座对它进行充电之外,在户外的时候,你还可以使用常见的充电宝为它进行充电。
MetaFly的设计者还为它准备了一个1500mAh的充电宝,不过需要额外付费。
对于人手至少一个充电宝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我们完全不需要额外购买,而且1500mAh的容量也实在是太“寒酸”了一点。要知道,中国人的充电宝一般都是10000mAh起步。
该产品的设计者表示,MetaFly的完全充电时间为15分钟,充满电后可以连续飞行8分钟。
或许从纸面上看,这个“投入产出比”有点太低,但是为了保证超轻的重量,MetaFly内部注定无法使用大容量的电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只有等到电池技术有明显突破的那一天了。
此外,该公司表示,他们提供的1500mAh的充电宝可以对MetaFly进行20次完全充电。也就是说,如果换成1000mAh的充电宝的话,你可以对它进行将近133次完全充电。
做道简单的算术题:一次充电15分钟,然后飞行8分钟,也就是说一次完整的使用需要23分钟。133次完整使用就是3059分钟,换算成小时的话,四舍五入就是51个小时。
也就是说,整个周末你都可以带着MetaFly在户外体验飞翔的快感。
该团队表示,MetaFly遥控器的最大控制距离为100米,而MetaFly的最快飞行速度为18公里/小时。
目前这个设备正在Kickstarter上进行众筹,最低众筹价格为78美元。未来在完成量产之后,它的预计零售价为146美元。
MORE | 更多海外黑科技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创业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创业邦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