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
佛山莲塘人陈屏贤
在石湾朱紫街上创立陈太吉酒庄
2014年
在陈太吉酒庄传统工艺第七代传人策划下
它化身满载着岭南酒文化的博物馆
遍布粤酒文化的足迹
展示佛山本土老字号的勃勃生机
岭南酒文化博物馆首期面积9000平方米。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走在东平河畔的太平街上,发酵的醇香扑鼻而至。
对于佛山人来说,这股醇香饱含着独特的记忆密码——坐在喧闹的茶楼里,倒满一小杯“石湾玉冰烧”,与街坊、老友闲话家常,怡然自得;在家中的厨房里,做菜时打开那瓶常备的“石湾玉冰烧”,倒入几滴,香味四溢。
或许,由于这股醇香过于家常,再加上“广东酒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广东没好酒”的偏见,导致了人们一直以来存在对广东酒低度低档低值的形象误解。“改变一种观念是需要时间的,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恰恰是我们建立酒文化博物馆的初衷之一——推广岭南酒文化、改善酒企形象。”岭南酒文化博物馆馆长周文燕说,石湾酒厂集团自2009年开始筹建佛山市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历时4年多时间进行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筹备,2014年正式对外开馆,首期投资4000多万元(未含文物藏品成本)。
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内的铜像雕塑《玉冰烧功夫王》。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整个博物馆仿佛是一本酒文化的百科全书,包括:
一楼的产品展示厅;
三楼的手工酿酒现场;
五楼有酒文化广场、古埕酒窖、品酒多功能会议室等休闲体验区;
六楼的酒文化历史陈列馆着重介绍了中国酒、岭南酒,还穿插了佛山酒、陈太吉酒、酒俗酒趣、酒与养生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开放面积总共超过5000平方米。
酒香成为博物馆独一无二的“导赏员”,用不同的香味为参观者介绍博物馆每一个区域隐藏的信息。在五楼观光平台,可以闻到浓浓的米饭香味,因为下面就是蒸饭车间,每天蒸煮的大米约100吨,连绵不断的饭香从烟囱里飘向四周;古埕路上,可以闻到发酵的味道;电梯里也是浓浓的酒香,无论是否爱酒之士,都有浅尝一杯的欲望。
从2009年筹建至今,经过十年打磨,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酒文化实物约700件(套),其中文物数量约500件(套),年代最久的可追溯到汉代。
负责博物馆日常管理的陈文青告诉记者,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在过去十年里,他们陆续从各地收集了不少酒类文物,目前馆里不乏珍贵的国家文物,但馆里的镇馆之宝都来自佛山。因为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藏着不少宝物,陈太吉酒庄这个百年老字号正是一个宝库。
↑↑酱釉竹节高足瓷杯(明代)。
←石湾素胎直身陶酒瓶(明国)。
循着酒香,来到五楼的古埕酒窖区,会被这里陈列的400多个古陶酒埕所震撼。陈文青介绍,古埕酒窖现藏有晚清、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等不同时期的古陶酒埕。每个古埕容量约20公斤,经过这些古埕陈放的米酒,醇和、甘滑、余味爽净。这些古埕并不是简单的展品,而是还在持续使用的酒埕,它们内藏年份酒液,包括享誉盛名的石湾玉冰烧、酒庄定制酒等岭南佳酿,是目前国内不间断使用超过100年历史、数量最多的陶质酒埕群文物,也是见证陈太极酒庄189年历史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文物,更是毋庸置疑的馆藏之宝。
馆藏之宝——古陶酒埕,是目前国内不间断使用超过100年历史、数量最多的陶质酒埕群文物。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岭南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岭南酒业在唐宋期间就有相当规模,之后持续发展,覆盖面遍布整个岭南地区。石湾陶同样底蕴深厚,两者的缘分在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得以展示。
走在六楼的陈列馆,一个似铁非铁的圆桶状文物并不算特别显眼,但这个清代的石湾酱釉陶甑同样被列为镇馆之宝。“它是一个蒸酒时使用的冷凝器,密封性良好,还能馏出高度的酒。”陈文青说,馆内的酒文化文物数量多,特别是唐至清代以来的石湾窑出土文物,为石湾民窑实用酒器作了系统的介绍和梳理。
石湾酱釉“林均益”款陶甑(清代)。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岭南酒文化博物馆能够征集到这么多有价值的文物,不得不提我们厂里的老员工。”陈文青介绍,当年筹建博物馆的呼声一出,老员工们非常踊跃,无私献宝。例如,放在陈列馆内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太吉”酒标,就是由石湾酒厂退休员工霍炎秋捐赠的。当时这些酒标都要拿到饭堂烧毁,霍炎秋冒险带出一沓酒标放在家中屋檐上藏起来。得知博物馆需要征集有关物件后,他主动割爱,将酒标无偿捐出,使更多人可以一睹60多年前酒标的真面目。
双头鸟盖三足青铜爵(仿商代)。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老员工情深,博物馆内也是满满佛山旧情怀。
东平河畔,大榕树下,工人们卸米、装酒,一片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广德堂”成药铺内,医师正用药材与米酒浸泡制成的药酒给病人治疗跌打损伤;龙窑边上,两名陶工正在小桌前以酒佐餐,一杯下肚顿觉疲惫的身躯变得轻松爽快……馆内众多陈设再现佛山明清时期的风俗人情的同时,也告诉了人们酒与佛山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陈太吉酒庄石湾玉冰烧酒非遗酿制技艺展示区又是一番风格。数名身穿宽松长衣、头扎大辫子的“壮汉”在演示区内不断烧火,红火上的锅里热气腾腾,阵阵米香随之散发。大米蒸熟后,“壮汉”把大米从锅里掏出,放在大桌子上摊凉……酒庄创立初期的手工酿酒场景被复原至参观者眼前。
博物馆内重现了当年陈太吉酒庄的繁忙景象。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佛山文博专家王建玲说,岭南酒文化博物馆最大特色就是接地气。目前,不少业内博物馆内容雷同,定位不清,没有挖掘自身文化内涵,也没有和当地酒俗、酒史结合起来,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力度不足。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依靠百年酒庄,打造一个具象的落脚点,让参观者来此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让王建玲更欣慰的是,数年前她建议石湾酒厂兴建的朱紫街,在今年2月迎来首场开放活动。史料记载,朱紫街最早出现在宋代,清朝年间陈太吉酒庄在此开张,逐渐让此街繁荣兴盛,此后更聚集了茶楼、商铺、酒肆等,名噪一时。
复原后的朱紫街全长100余米,走进这里,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酒香。放眼望去尽是砖雕灰塑、台角楼、青砖墙、三角墙、满洲窗等岭南传统建筑和装饰工艺,太元酒楼、陈太吉酒庄、酒衙门、翰林院……仿佛瞬间穿越回清末民初时期。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石湾太平街106号石湾酒厂集团总部大楼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联系电话:0757-82260130、82267610
这座“宝藏”博物馆你心动吗?
周末一起走进岭南酒文化博物馆
感受踏进时光隧道的奇妙
探寻老字号的传家宝吧~
今日精选
文字 | 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
编辑 | 王琦玥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佛山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佛山日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