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
导演: 娜丁·拉巴基
编剧: 娜丁·拉巴基 / 吉哈德·霍加里 / 米歇尔·凯斯沃尼 / 乔治斯·哈巴兹 / 哈立德·穆扎纳
主演: 赞恩·阿尔·拉菲亚 / 约丹诺斯·希费罗 / 博鲁瓦蒂夫·特雷杰·班科尔 / 卡萨尔·艾尔·哈达德 / 法迪·尤瑟夫 / 海塔·塞德拉·伊扎姆 / 阿拉·乔什涅 / 娜丁·拉巴基 / 埃利亚斯·库利 / 努尔·艾尔·侯赛尼
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获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黎巴嫩版《无人知晓》,记录片视角,控告“生育癌”。
主演为素人。
哪里能看 电影院
上映日期 4月29日
12岁应该做什么?
你在做什么?
赞恩·阿尔·拉菲亚的12岁,主演了一部名为《何以为家》的电影。
在那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电影或戏剧。
他不会读,不会写,从未上过一天学。
他不需要读剧本,就成为了今年最受国际瞩目的未成年“演技派”。
他是怎么做到的?
坐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的法国影评人无法理解。
这个12岁男孩,是怎么做到,在这部有着纪录片视角的电影里——
脏话不断,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熟练地搬运、安装煤气罐,像工作了十年的苦力工人一样;
在完全没有大人和社会帮助的情况下,抚养一个婴儿;
在街头流浪,丝毫不慌,像已经流浪了一辈子那么久……
唯一的解释是,这些在富裕西方国家看来等同于奇观的影像,就是黎巴嫩无数“赞恩”们的日常。
事实上,赞恩是一名在黎巴嫩生活了8年的12岁叙利亚难民。
他在街头长大,从未睡过真正的床。
短暂生命中遭受过的暴力,都清清楚楚地刻画在他稚嫩的、不会笑的脸庞,和营养不良、饱受磨难的身形上。
在《何以为家》中,他顶着自己的本名,饰演着他所熟悉的生活。
《何以为家》原名《迦百农》。
在阿拉伯语中,“迦百农”意为“混乱无序之地”。
它也是《圣经》里的地名,耶稣在这里发迹又将它诅咒,不是为了将它灭亡,而是为了让它悔改。
演员出身的导演娜丁·拉巴基,花三年时间调研采访流浪孩童,又和制片人丈夫一起抵押了房子,花六个月时间拍摄,将五百小时的素材,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剪到现在的两个小时。
这些影像太过真实,又因为真实,而显得沉重又轻盈。
没人能用一句话说清它的主题——
往小了说,它剖析了国人所关注的原生家庭问题,狠狠打脸了管生不管养的“生育癌”父母;
往大了说,它控诉了战争、政治体系带来的暴力;
它涉及儿童买卖、未成年婚姻、童工、违禁药品交易、黑户居民、非法移民、非法居留劳工……
与此同时,它也只是一个小男孩在很短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实录。
赞恩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孩子们头和脚交叠在一起拥挤着睡觉,一道毫无隐私的布帘后,睡着他们还在不停生孩子的父母。
他的弟弟或妹妹,脚上拴着铁锁链,坐在脏兮兮的地板上,哭哑了嗓子也没人管。
稍大点的兄弟姐妹,早早学会了走上街头,工作赚钱。
挂满书包的面包车一次次经过,却与他们无关。
抽烟、模仿斗殴和战争,是这些从小目睹暴力的孩童们玩耍的方式。
父母教他们用假的处方笺买成瘾镇痛剂,回家泡水浸透在衣物中,背到监狱交给入狱的亲戚贩卖。
母亲拖家带口给监狱里的子女“供货”,隔着铁窗和家庭成员打招呼,就像串门一样日常,丝毫没有违法的自觉。
父母对赞恩说过最温和的话,是“滚开,杂种”。
他从未被爱,因而从不会笑。
他作为人与生俱来的那点善良,都倾注在妹妹萨哈身上。
萨哈来了月经,他知道父母会将妹妹早早嫁人,于是用幼稚的手段帮萨哈遮掩。
但萨哈还是被父母以商量好的价钱,强迫嫁给了有钱的房东。
赞恩的小拳头,在父母的决心和武力面前不值一提。
一气之下,他独自一人开始流浪。
军阀和儿童,共享着这个世界。
前者强大却野蛮,后者无辜却受害。
路途中,赞恩被游乐园吸引,决定下车。
没有人愿意雇佣童工,他流浪,乞讨,最后被非法劳工拉希尔收留。
拉希尔,一位生了黑户孩子,只能将孩子装进买菜用的手推车,藏到厕所中哺乳的黑户母亲。
一个无力抚养孩子的女人,一个流浪儿童,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
三个非法人口,组成了《无人知晓》式的陌生人家庭。
肤色,语言,出身,年龄,性别——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这些不同驱使人们大打出手,彼此憎恶。
但在拉希尔的非法棚屋,不被社会承认的女人、儿童和婴儿,却在用本能的善良彼此守望相助。
他们自有自己报团取暖的方式。
拉希尔的假身份过期,无力支付伪造证件的黑钱,同样穷苦的游乐园同事试图帮她撒谎。
拉希尔被捕,一起被捕的女人教她挤去乳汁,隐瞒自己还有孩子的事实。
赞恩不知拉希尔被捕,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靠偷盗和贩毒,以及一小部分人的善意,一个人抚养着拉希尔的孩子。
最后,就连棚屋都被强行收回,一个儿童和一个婴儿走投无路。
在生存问题面前,赞恩哭着将婴儿交给人口贩子,换取自己偷渡到发达国家的一个机会。
为了取偷渡需要的身份证明文件,他回到家,才知道——
自己同样是没有身份的非法居民,父母连自己何时出生都记不清,而妹妹萨哈已经因为怀孕流产死去。
于是故事线回到最开始,赞恩持刀杀萨哈的丈夫未遂被捕。
在法庭上,他要求控诉自己的父母。
“我控诉我的父母生下我。”
这是在那些渣滓遍布的环境里,野草一样生长的人类孩童,发自内心的控诉。
影片饱蘸导演的个人情感,同时尽力克制。
立意不在说教,而在展示。
为什么强迫萨哈结婚?
父亲塞利姆有自己的理由:
这是为了让她摆脱痛苦,和我在一起,她没有希望,她连睡觉的床都没有,吃的喝的都不够,也不能洗澡,电视也看不上。我对自己说,嫁了她,起码能有大床睡,真正的床,有毯子的床。
被赞恩捅伤,导致萨哈怀孕致死的阿萨德,也并非无耻之徒,他顶多是无知——与幼女结婚,是当地风俗。
我不知道她会因此而死,周围很多女孩这个年龄已经结婚,我继母也是年纪轻轻结婚的,她就在这里,活得好好的。
原谅条姐的剧透。
条姐相信,《何以为家》打动人心的,并不在故事,而在影像的记录本身。
每一帧画面都带来动摇三观的震撼,是文字无法赘述的。
这样的电影,能在国内上映,史无前例。
去看看吧,这个和我们共享一个时空,却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
你会记起,人性是如何在每个个体的善恶中闪光,在结构性的暴力和剥削面前,什么应该敬畏,什么值得珍惜。
责任编辑:二一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
商务合作请联系QQ:157757269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头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头条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