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槽值(caozhi163)
被《复联4》占领了一周的朋友圈,总算慢慢冷静下来。
可小妹心有不甘。
不让更多人知道另一个震撼的故事,才是最大的遗憾。
黄渤、徐峥都在微博为这个故事卖力赚吆喝:
没错,是被称作“奥斯卡最大遗珠”的《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
它让3万人在豆瓣哭着打出了8.8高分,如今上映,上座率却很惨淡。
因《我不是药神》爆红的章宇说,故事中的主角小男孩,贡献了“伟大的表演”。
与其说是演技,不如说是很多被埋藏在暗处的生活本身,就足以给人一记暴击。
如果可以选,多少人不愿来到这个世界
父母,如果不是新生命对抗世界的第一道保护伞,这场被动的人生,注定充满无限悲伤。
所以小男孩 Zain 在影片开头就说: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他的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给他一个合理的存在理由。
更没给他机会,先做个孩子再长大。(以下情节稍有剧透)
拥挤的房间里,Zain 只能蜷缩着、和兄弟姐妹一个叠一个睡。
他们与父母之间,只有一条不隔音的帘子。
同龄人都在上学,Zain 只能羡慕地看着校车上的书包,带着弟弟妹妹沿街叫卖饮料;
他到杂货店打工,拖着赶上半个自己大的煤气罐从街头送到街尾;
拿着假处方,去药店一遍遍地撒谎,帮父母买制作“毒品”的原料......
一边的成年人吞云吐雾,Zain 已经习以为常,稚嫩的脸显出几分冷漠。
脏话成了他的日常用语,似乎只有这样,才敢用小小的身躯与周围险恶的世界周旋。
求生的种种技能,好的坏的,他比大人都熟练。
被迫过早进入大人世界的孩子,只有满满的无助与绝望。
在这样一个不堪的环境里,这家人拥有最多的,也是孩子。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天生无法平等。
父母决定了要不要给孩子生命,孩子却无法选择要不要出生。
一个人的出身,不一定能决定他的一辈子;
但父母,注定掌控一个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几乎整个世界。
稍微大一点的出门干活补贴家用,小一点的养在家里,抱不过来,就用链子拴着放在地上。
对于 Zain 的父母,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挣钱的工具。
无力反抗,恶性循环
比受苦本身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受苦却没理由。
生活给了小小年纪的 Zain 足够的经验,这不是什么好事,但他只能承受。
即便发现自己一次次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无人来救,也还是要反抗。
Zain 看到妹妹 Sahar 月经初潮,他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不能告诉父母。
这是只有亲眼见过悲剧的人才会有的反应。
Zain 手把手教妹妹如何处理血渍,给她偷卫生巾,生怕她会被父母卖掉。
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偷偷收拾了妹妹的衣服,去杂货铺偷了许多食物,跟大巴司机商量好价钱,准备带着妹妹离开这个家……
但还是晚了一步。
Zain 回家去接妹妹时,妈妈正在把妹妹往外推。
他试图阻止、乞求,却换来一顿毒打。
只有11岁的 Sahar 这就变成了别人的妻子。
她的价值,是用来抵押房租。
对父母心灰意冷的 Zain 离家出走。
一个孩子独自面对成人世界,让画面有着天真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他站在比自己还高的柜台前试图找份工作,可没有人要他。
成人世界根本没有他容身的位置。
直到他遇上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单亲妈妈。她让 Zain 照顾孩子换食宿。
为了哄孩子,Zain 在小屋里用镜子反射光看动画片;
用加了糖的冰块给孩子吃;
迫于生计,他学着父母卖“毒品”,赚钱养小孩。
尽管 Zain 如此努力地改变现状,现实也总能给他致命一击。
不久后,这个单亲妈妈突然失踪,Zain 不得不独自照顾她幼小的孩子;
辛辛苦苦赚的钱被房东拿走,无家可归的他和小孩只能露宿街头;
那个曾经因为心疼妹妹,把家里小孩脚上的链子扯开的 Zain,如今却主动用绳子绑住了另一个小孩的脚。
即便恨透了无比讨厌父母的做法,无路可走的Zain,还是在挣扎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里说:
人的一生,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是无能为力,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瘦弱的身躯努力想要与这个世界抗衡,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些什么。
可没有父母的引导,一个孩子,终究只能是个孩子。
活不下去的 Zain,只能把小孩卖给人贩子。
“你想扮演大人物吗?你终要付出代价的。”
年幼时,拼命想改变生活;后来没死,用天真抵了命。
也许,这就是代价。
有罪的不是贫穷,是爱无能
Zain 带着小孩子独自求生的挣扎,让人数次泪目。
这还不是最让人揪心的。
饰演 Zain 的小男孩是“纯素人”,从难民堆里被导演发现的。
影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
“本片大部分剧情,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看到这,心像被揉碎了。
十五年前,是枝裕和也向世人讲述过一个无比残酷的故事——《无人知晓》。
单身母亲一次又一次恋爱,生下四个没有户口的孩子。
为了掩盖本不“应该”出现在世界上的生命,四个孩子中只有长子能在阳光下生活;
剩下的弟弟妹妹,就藏在两个大行李箱中进门,或者趁夜色溜进来。
他们隐匿在冷酷的社会中,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每次搬到一个新处所,都会有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
但随着母亲再一次遇到“真爱”,五个人的家庭开始分崩离析。
长子一边翘首盼望着久不归家的母亲,一边在一次次失落中承担起照顾妹妹们的重担。
买菜、做饭、洗衣服,除了维系基本的生活需求,他还要仿冒妈妈的口吻给大家写信,将仅有的微薄积蓄分装到四个信封里,佯装是母亲给大家的节日礼。
渴望上学,也想要打棒球,但只能孤独地看着学校大门;
密不透风的生活以及孤立无援的处境让人很难生存,但姑且还能维系过活;
直到家里的钱慢慢耗尽,水、电、燃气被断掉,食物成为了奢望……
原本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慢慢难以维系,本就狭小的空间堆满了脏衣服、发霉的碗筷、废物杂物,逐渐变成了垃圾场,沦为一片废墟。
仅有的几次渺茫的生机短暂闪现,又瞬间倾塌,死亡接踵而至。
家中最小的妹妹因失足踩滑而死。
小女孩安安静静被装在箱子里带到这里落脚,又悄无声息地被放在箱子里离开。
在这个无人知晓的清晨,永远地安睡。
死亡是世界上极其残酷的事情,但比死亡残酷的是世界的冰冷无情。
当屋子里已经饿臭熏天的时候,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里的异常,世界的冷漠在一个小小的区域里达到了极致。
无能的大人、冷漠的社会以及早熟的长子;
如地下老鼠一样的生存处境,看不到太阳也不能上学;
两部影片的主题何其相似。
和《何以为家》相似,《无人知晓》也改编自真实事件——1988年东京巢鸭儿童遗弃事件。
但真实远比电影残酷。
1973年,年轻女孩惠子(母亲)与男同事开始同居,生下没有户口的长子,又被孩子的父亲抛弃。之后,另外三个孩子陆续出生;
1987年,惠子带着四个孩子搬到东京巢鸭的一间公寓;
一年后,惠子彻底抛弃追求幸福的“绊脚石”,一去不复返。
一直照顾家庭的长子年仅14岁,因为家里没钱,屋里被停了水、电、燃气,沦为垃圾厂;
长子的两个朋友频频出入玩耍,最后害死了小妹妹。
直到三四个月后,房东因多月未收到房租,又找不到承租的大人报案。
当巢鸭署的警员接到投诉进入屋内,只看到两名女童奄奄一息地躺在垃圾堆上……
罪魁祸首不是捉襟见肘, 而是那拮据渐渐让人无法用爱对抗生活。
就算再艰难的处境,只要有一丝渺茫的爱与关怀,生命都可能焕发不一样的温暖生机。
《无人知晓》中一个短暂出现的温情角色,是一个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女学生。
她被同学排挤,在一家小孩最困顿的时候,加入了这片无处落脚的“废墟”。
她和小妹妹一起画画,同大家一块去公园接水、浇灌小小的种子,一度给灰暗的生活带来明亮的艳色;
《何以为家》中,收留 Zain 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争取生存的机会:
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
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 Zain 加入他们的生活;
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
流浪的 Zain,在别人的妈妈这感受到了信任与温暖。
因贫穷而失去爱的能力,比死亡更残酷。
Zain的父母有罪吗?
或许是。
但让他们同样无力的是,贫穷使这个“庞大”的家庭以无比畸形的方式运转。
让更狠绝的伤害,出自最亲近的人。
男孩想尽一切办法隐瞒妹妹的成长,但也无法从父母手中抢回朝夕相伴的亲人。
这种对生命的“残害”循环往复。
11岁的妹妹Sahar因难产失去生命,她的“丈夫”却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
生而不养的父母、无知的“妹夫”,无形中都成了帮凶。
流浪许久,回家后的Zain发现妹妹去世,怒不可遏。
他没有一点犹豫,抄起一把刀,上街,刺向那个害死妹妹的男人。
失去孩子的母亲在审判场上也委屈地控诉生活有多难:
“为了让孩子活,我愿意犯下千万罪,没有人有权批评我,我是自己的法官。”
Zain 入狱,她来探视,却告诉他一个新的生命即将取代 Sahar。
“作为补偿”。
这场“没有爱”悲剧中,一切按下了开始,就再也没有停止的可能。
这故事离我们并不远。
多少人,还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为何,就开始创造新的生命。
父母没能给这些孩子的,在这些无知的孩子变成父母后,依然无力给予。
“即使是番茄酱也有名字,都有生产日期和到期日期。你的孩子只打一出生就死了,他不存在。”
饰演Zain的小男孩,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合法身份,开始上学,全家移民到瑞典。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故事中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只有他被选中,才迎来命运的如此转机。
创造一个生命并不伟大,只是本能;
人性与良知,才能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不化妆,是中国直男最后的倔强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