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综艺文案大胆“分家”,品牌自主化、岗位独立性凸显!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5-08

作者丨沐渔  来源丨清娱(ID:fm-qingyu)


导读:电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在我们充分肯定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有声语言在内容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综艺日益精品化的今天,节目制作的精细化分工也终将成为必然趋势,综艺文案这一重要环节也是时候引起重视了。


电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除了通过流动画面作用于观众的视觉,通过文字配音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同样十分重要。综艺文案不同于广告文案、企划文案,节目的题材特性、内容卖点、主题升华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让人听饿的除了李立宏独特的声线,还有画面感十足的文案;《花儿与少年》使人神往的除了唯美的异国风景,还有吴梦知治愈满分的文案;《变形计》令人泪目的除了浪子回头,还有引人反思自省的节目文案……



以文字触达“五感六觉”

综艺文案功用丰富升级


广义的综艺文案是电视节目的总体设计蓝图,包括节目的主题、构思、基调、结构、旁白、花字、串场词等方方面面所有的问题,通常被统称为文学台本。而笔者本文想讨论的是更为狭义的综艺文案,即旁白性字幕或解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综艺文案都具有十分硬性的功能作用,如交代拍摄时间、地点环境、出镜人物等,在电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这种简单运用解说文案或画面堆积,都是属于线性思维的表现,而一个好的节目文案需要从线性思维到场性思维的转化。


关于“场性思维”,一位从事节目文案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就是文字不仅要满足观众获取基本信息的需求,还要触达观众的视觉、听觉,激发观众联想想象的能力,甚至让观众陷入沉思,获得更加沉浸的视听享受


如在陈晓卿导演的美食纪录片中,其综艺文案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微观上而言,其使用了大量的描述性文字,把食物静态的颜色、质地、口感,动态的变化、气味等通通以文字的形式触达受众的“五感六觉”。从宏观上而言,通过文案叙述,向受众传达了每一道美味背后的制作故事,并将每个故事之间串联起来,完成了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美食连接,从而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场”。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来的暖湿季风,植物正在疯长,又到了白马占堆忙碌的季节,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一个月后,他们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从峡谷到雪山,七千米的海拔高差,让林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


弟弟高中毕业,白马得迅速赚够他读大学的费用,在此之前,他为弟弟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这里,白马努力搜寻几天前发现的蜂巢。现在他得想办法达到树顶,在当地人眼中,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它冒险,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这种风俗已延续了数百年。


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根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一个小时后,白马爬了很高,但还有更高的距离要爬。父亲放心不下,匆匆赶来,白马不敢用双手砍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现在,他准备摆脱藤条,40米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这是一次危险的行走,野蜂并不怕人,白马从长辈那里学会了点燃烟雾,迫使蜜蜂放弃抵抗,砍开蜜蜂藏身的树洞,就可以得到最甜美的蜂蜜。在与世隔绝的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带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甜食是人类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和人工提炼的蔗糖不同,蜂蜜中的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在中国的厨房,无论制作菜肴还是甜点,蜂蜜都是其他糖类无法替代的。当然,白马甲最喜欢的是酥油蜂蜜。


获得蜂蜜,对藏族小伙子来说,要攀爬十层楼的高度,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要经过上万公里的艰苦跋涉。


油菜花刚刚开花,谭光树已经准备启程,老谭是职业养蜂人,二十多年来,依靠这份工作,他养育了一双儿女。每年清明,他都要和妻子吴俊英,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一昼夜,蜂箱已在500公里外的秦岭。花的味道决定了蜂蜜的味道,地区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这正是蜂蜜作为美食的的神奇之处。秦岭出产中国最顶级的槐花蜜,但老谭心里一点也不轻松,毕竟,养蜂是靠天吃饭的行当。


四月中旬,天气突变,大风伴随降雨,花期提早结束,没有人知道,糟糕的天气会持续多久。20多年前,老谭对未婚妻许诺,要带他从事一项甜蜜的事业。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远行时,会携带能长期保存的食物,他们被统称为路菜,路菜不只用来果腹,更是主人习惯的家乡味道。


看似寂寞的路途,因为四川女人的存在,而变得生趣盎然。妻子甚至会用简单的工作,制作出豆花,这是川渝一带最简单最开胃的美食。通过加热,卤水使蛋白质分子连接成网状结构,豆花实际上就是大豆蛋白质重新组合的凝胶,挤出水分,力度的变化决定豆花的口感,简陋的帐篷里,一幕奇观开始呈现。现在是佐料时间,提神的香菜,清凉的薄荷,酥脆的油炸花生,还有酸辣清冽的泡菜,所有的一切,足以令人忘记远行的疲惫。


丰盛的一餐,标志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启,全部家当,重量超过10吨,天黑前必须全部装车。因为工作,每个养蜂人每年外出长达11个月,父母的奔波,给两个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安稳的生活。20多年,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坚忍的丈夫,勤劳的妻子,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


养蜂人老谭和妻子,携带蜜蜂一路迁徙,而另一种人们却轻装上路,只带着他们的双手。


秦岭北麓,麦子熟了,机械收割的普及,不妨碍竞争者的存在,麦客,中国古老的职业割麦人,他们踩着麦子成熟的节奏,用双手挑战机械。


小麦,曾经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作物,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种植面积,从最日常的馒头、面条、锅盔,到肉夹馍、羊肉泡,再到花样百出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陕西这个面食王国难以撼动的基石,然而要品尝最古朴的原始面香,只有等到麦收的季节,小麦富含淀粉和蛋白质,而刚刚收获的新麦,甜度最高,陕西人习惯把面加工成三厘米宽的形状,正是这样的宽度,加上合适的火候,才能彰显新面筋实的牙感和清香的味道。


老婆婆比谁都清楚做面的奥妙,风箱大柴,一灶旺火最让面条出彩。木耳、胡萝卜、嫩豆腐做成的浇头,陕西人称作臊子,浓墨重彩的油泼辣子,是面条永远不变的忠实搭档。善待麦客是祖辈的传统,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重体力劳动后身体所必须的苷糖。


如今,手工割麦毫无优势,狭窄的山坡地块是最后的阵地,一天劳动10小时,每人割一亩多地,最多收入200元。这次出来十几天,收入还不到1000元,在效率面前,麦客已不属于这个时代,马万全一行,也许就是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古老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大海和高山。

很久以前,人们的生存习惯已经从狩猎改成采集,但只有一个例外——海洋——人类最后的狩猎场。有科学家语言,五十年后,海里的鱼会被全部吃光,而浙江渔民杨世橹认为,靠海吃海的日子,只能再维持十年。

三个月的休渔期过后,东海迎来开渔的第一天,这种小船被称为夫妻船,它是渔民的双脚,4小时行使60海里,夫妻两撒下第一网。三门湾位于浙江东海,鱼类资源曾经极其丰富,临近阴历十五,大潮将至,妻子身体娇弱,开始晕船,但凡出海,除了打渔,其他做饭等杂物都由丈夫包办,这是两人20多年的默契。白蟹油炸,加水烧开后放入挂面,一顿简单的晚餐后,将是六小时的繁重工作。这是休渔后的第一网,至关重要,起锚,收网,渔网已经在水下蛰伏20个小时,拉出水面,景象令人失望,终于发现一条鲳鱼,却挣脱了渔网,六小时过后,鱼颗粒无收,幸亏有其他海获,大海又一次展现了它的慷慨。

五十公斤的海获,是他们一昼夜颠簸的回报,十个小时内,这些海获将出现在大城市的餐厅。

食材的获得,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搜寻的时间超过了半天,饶长青还是一无所获,为了一种特殊的菌子,老汉已经守候了八个多月,现在终于到了季节。

脚下是青峰断裂带深处,湿度在海拔2400米的高处凝聚,催生出一种珍贵的食材——小花菇——枯树上寄生的真菌,蘑菇中的王者。如今香菇已经实现人工培植,品相极佳,但老汉清楚,那些种植香菇,不是最顶级的美味。低温环境中,香菇生长极慢,但肉质肥厚,极大的昼夜温温差,导致伞盖龟裂开花,小花菇的问世,源自于天地之间的种种机缘巧合。

鲜花菇含有90%的水分,干燥过程暗藏玄机,炭火烤房内,是人工栽培的香菇,事实上,新鲜香菇远不及干香菇的味道,奥妙就在于香菇在脱水过程中,会自动转化出大量鸟苷酸盐,有强烈的鲜味,因此,只有干燥之后,这种菌子才真正称得上香菇。至于野生花菇的干燥,老汉最喜欢天然的方法,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花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和栽培花菇相比,野生花菇品相不整齐,也很难卖出价钱,这些稀有的美味,饶长青打算留给家人。

无论是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家人的美味。

望潮,被赋予诗意的小章鱼,学名短蛸,潮涨时外出,潮落后躲藏,杨世橹正是捕捉望潮的高手,望潮表层的胶原蛋白和调料相遇,形成浓油赤酱的自来芡,望潮肉质脆嫩弹牙,是东海渔民最拿得出手的看家菜。然而女儿最喜欢的美食仍然躲在海滩上——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是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鱼类,不要妄想抓住他们,除非舍得用五年的时间,练就一门绝技:使用五米长的钓竿,六米长的鱼线,捕捉十米开外仅5厘米长的猎物,其难度和精准度的要求,不亚于20米外投篮。从发力到捕获,仅需八分之一秒,高速摄影机可以帮我们看清整个过程。

几尾跳跳鱼,便能成就一锅靓汤,肉质细嫩,汁液浓郁,用稻草反复熏烤,渗出鱼油,晾晒风干,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独居的老人也要犒劳一下自己,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白无奇。辛苦的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舟山到上海的鲍鱼,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广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类,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迁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止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这口大锅,当地人称作鏊子,加工的是山东标志性的主食——煎饼。

不过,要领略制作煎饼的原始工艺,必须回到最接近自然的地方。

盛夏,雨水充沛,沂蒙山进入最湿润的季节,爷爷垒好了土灶,搭上鏊子,这是烙制山东煎饼的工具。制作煎饼的主料,是白薯干碾成的粉,当然也可以用大豆、小麦、高粱等五谷杂粮来碾粉。椿树沟,地处蒙山深处,古老的风俗,被顽强地留存。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晓慧一家已经忙乎了好几天,鏊子烧热,面糊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形,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那是谷物特有的气息,火力至关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煎饼潮湿黏牙,有60多年经验的奶奶手艺最棒,火候全靠她拿捏。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彻底放凉,就慢慢回软变韧。

今天,从大雨到肉,到家常小菜,煎饼几乎可以包裹一切,并且多寡随意,但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卷在煎饼里的,似乎还是一根大葱,山东人最看重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

饼卷的演化一路精彩,向南1700公里,广东潮州的春卷,坠碾提拉,速度飞快,绿豆畔、葱头白、虾干鱼露,油炸后表皮焦酥,内瓤软糯。再向西1600公里,丝娃娃是贵阳女孩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虽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蘸水。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云贵高原的一条溪流里,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翻开溪流底部的每一块石头,不厌其烦,为的是寻求一种神奇的美味。贵州省东南部最偏僻的苗族村庄,苗族女孩李建英,等待着一个幸福时刻,这是父母半年来第一次回家,现在,流水线旁的打工妹,重新变回苗族母亲,正直稻花盛开,来不及休息,余高里准备给全家制作腌鱼。做腌鱼首先要制作甜米,糯米淘洗干净,上灶蒸,等糯米熟透,加酒曲发酵,鲤鱼吃饱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与其说捕获食材,不如说更像是是一场户外亲子游戏。

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现在需要借助空气和风的力量,风干与发酵,将共同制造出特殊的风味,糯米布满菌丝,霉菌产生的各种酶,使淀粉水解成糖,最终得到爽口的酸甜。

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稻花鱼可以直接吃,也适合蒸或油炸,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然而最具吸引力的食材还藏在水底,每年八月,桥岗村不分老幼,全体出动,大家都在寻找一种东西——爬岩鱼——制作雷山鱼酱最关键的原料,出人意料的美味。鱼酱一年只能做一次,必须用最新鲜的辣椒,二荆条最好,生姜新鲜肥嫩主要用来去腥,木姜子,又称山胡椒,西南地区特有的佐料,带有浓郁而神秘的香气,大量的食盐保鲜提味,食材混合搅拌,装进坛子密封,美味慢慢酝酿。

余高里夫妇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此次回乡,是因为自家的八亩玉米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加上房屋修缮等杂事,夫妻两与家人可以团聚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也是制作鱼酱的周期,乳酸菌和酵母菌促进香气的生成,挥发性有机酸,滋生出鱼酱独特的酸味,苗家最骄傲的调味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团聚,也注定是一顿百感交集的晚餐。

在中国农村,6100万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陪伴,这个数字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李建英和哥哥为父母准备了一小坛鱼酱,清晨五点,分别的时刻到了,一坛家乡味,被带往1000公里外的家乡,也许有一天,他会以新的形式在他乡重现。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离开40年后,华侨程世坤回到家乡,隆重的祭拜,完成了他对家族的回归,在这里,宴请乡邻被称作摆桌,任何事项,只有通过摆桌,才能顺理成章地宣告确立。
一顿归乡宴,穷尽乡间名厨的全部手艺,中断几十年的相识和旧情,重新相通,瞬间让一切回到从前,过去几十年,程世坤在美国农场做工,这次老人准备回乡定居,召唤他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有熟悉的味道。

在泉州,在福建、台湾,甚至东南亚的华人中,这种味道被称作古早味,少年熬成白发,故乡变了模样,但各种老味道历久弥新。大厦村海边的沙土地,有一种著名的特产,他们貌不惊人,但几乎全部出口海外——沙土萝卜——含水量接近90%,入口润嫩幼滑,毫无纤维感。

猪肉八分肥,两分瘦,带皮最好,切寸断,与香菇海蛎、虾干同煮,肉的丰腴,萝卜的清香,米粒的饱满,这就是让泉州人欲罢不能的萝卜饭,一种简朴而丰饶的主食。半身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出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上下滑动查看《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期文案


可以说,综艺文案提供给受众的不是简单的信息组合,而是具体的生活情状,不是单纯的语言诉说,而是完整的音响世界,不是线性的浅显灌输,而是场性的多维参与,不是为了表明某种思想而有意识地组织某些画面,而是将一个完整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他们透过这些鲜活的文字,获得更加沉浸的视听享受。


而除了以文案触达受众的具象感知,用文字刺激受众的情感共鸣也越来越重要。不同于广告文案的营销效果,综艺文案出色与否,要看它是否在整部作品中创造出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意境,激发观众联想想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切实地感受书面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更丰富的内容。




【第一期】 
无 

【第二期】 
每一块乌云都镶着金边,
 所以,遭遇才会特别明显。 
当世界对你关上一扇门, 
不要生气,那是让你练习面壁。 
也许,每个人都是孤单的史努比。 
也许,一上场队友就变成了对手。
 可是,胜利有时候不是因为战斗,
只是因为学会了, 
勇敢地举起白旗,
和自己握手。 

 【第三期】 
每个人都崇拜英雄, 
因为他们从来不输。 
但我们还是执意成为自己, 
因为我承认我笨,
英雄敢么? 
输了,我也不怕。 
生活就是这么烧脑, 
真相永远纠缠不清, 
自尊心也总太淘气。
 可是,能够任性,才是幸运。 
我在哪儿,哪儿就出事,多么霸气。

 【第四期】 
还记得人生第一次拥抱吗? 
那时,你看见世界的光,
大哭着降临; 
但是拥抱, 
让你接受这个, 
不能反悔的邀请。 
从此后, 
有人拼命的奔跑与寻找, 
也有人努力想证明,
 最大的信任是等待; 
有人真心纠正着曾犯过的错; 
也有人没心没肺, 
从不纠结对错…… 
就这样, 
我们都把自己交给了时间, 
因为它承诺,永远不倒流; 
也保证,不将任何人退回。
路途曲折漫长,
步步落子无悔, 
但每一个昨天都是被淘汰的,
幸亏。 
新的一天,你决定成为谁…… 

 【第五期】 
人生偶尔很无理, 
还没拿到100分, 
考试已经结束了。 
不用遗憾, 接力的意义,
不是放弃,只是放手。 
你并不孤单,
炸弹还是彩蛋, 
交给同伴们分担。 
空荡荡的雪山, 
没有等来约定的伙伴。 
嗯,“抵达”是一种勇敢, 
但“在一起”才是温暖。 
我们说好不分开, 
一起好,一起坏。 

【第六期】 
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现实中的麻烦是免费还包邮的。 
不急,同伴不是说明书,
难免有时候看不懂; 
而我们也不是APP,
不必总那么好用。
 虽然每天总有纷扰, 
像乱糟糟的行李, 
在夜里散落着一些翻箱倒柜的心情,
但关了灯,
也还有满天关不掉的星星。
 也许明天是好天气,
或者好生气, 
但明天会来,
都值得高兴。 

【第七期】 
最能伤人的是亲密,
最能伤心的是怀疑。
 我们一边靠近,一边小心翼翼。
 拒绝长大,选择容易。
 害怕孤独,选择辜负。 
敞开自己又选择面具,
讨厌懦弱,又选择逃避。
 不幸的是, 
我们一再寻找 “不受伤的答案”, 
在可能完全错误的地方。 

【第八期】 
一撇一捺的人生, 
看到的都是已发生, 
看不到的才是永恒。 
人们已经习惯满怀心事欲言又止; 
但你还记得吗? 
我们曾经是一样无邪的孩子。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动物, 
早上四条腿, 
中午两条腿, 
晚上三条腿, 
而夜晚最衰弱。 
这是一个古老的谜语, 
你知道谜底吗? 
有时候,坚持一段关系很难堪, 
但结束它,会很难过。 
最坏的打算,最安全; 
但不一定是最幸福。 

【第九期】
做“不一样”的人,很辛苦;
 但做“一样”的人,很无趣。 
脆弱,给我们很多借口, 
勇者,却从不逃走。 
人们所寻求的,常常一览无余;
 而真正渴望的,深藏不露。 
当人们得到很多的时候,
 才会发现,对于错过的那些珍贵, 
曾那么心不在焉。 

【第十期】 
我们的眼睛,容不下一颗沙,
却装得下一座磅礴的沙漠。
 最难的是开始,更难的是结束。 
552小时的旅行,将如何撤离? 

 【最后一期】 
552个小时的过去, 
将在这里消失了。 
曾讨厌的,喜欢的,
 争吵的,友爱的,
 都不会再发生。 
祝好。晚安。 
2015年7月4日

上下滑动查看《花儿与少年2》部分文案


在《花儿与少年》里,从几位明星永远混乱匆忙的旅程中,吴梦知总能总结出温暖而治愈的唯美句子,令这段旅程得到某种维度上的再次升华,抚慰观众焦躁的心情。如画的风景搭配治愈的文字,这也正式奠定了吴梦知在综艺界的文案大神地位。


综艺文案关系品牌

专岗缺失、专业缺位仍待重视


“如果有一天我的梦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作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它酣睡,不再彷徨……”



走到第13年的《变形计》,自2017年回归以来便一直延续了这段触动人心的文案,尽管每一季都有不同嘉宾的画面,但旁白文案却始终如一。在每一季每一期开始都采用一致的文案,这使得综艺文案不仅有着信息传递、内容解读、彰显主题的作用,更成为了综艺品牌组成的固定部分。


从补充阐释信息、美化节目形式,到渲染节目氛围、升华节目主旨,甚至成为综艺品牌的组成部分,综艺文案在节目中的功用不断丰富升级,文案对一档节目成败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在这些综艺文案的背后,综艺文案人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始终未得“正名”。


《哈哈农夫》文案策划尾飞


从市场情况来看,在过去,真正属于节目文案的专人专岗长期缺失。由编剧组包揽串场文案、导演组包揽解说文案、后期组包揽花字文案成为常态,因此节目的文案岗位也一直未能被重视,即便是在头部节目的尾飞中也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强调文案很重要的同时,节目们似乎对文案并不十分重视。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道,节目并没有找专业写手,都是由各分集导演写初稿,之后由制片人审一稿,最后由陈晓卿和节目总顾问沈宏非把关二审。虽然现场执行导演更熟悉节目创作历程,但拍摄的同时兼顾文案,这对想要把文案做好的导演而言,仍将是不小的挑战。


《小姐姐的花店》文案策划尾飞


以往,综艺文案的重要性很少在岗位上得到体现,近来随着综艺编剧行业引发关注,文案也逐渐从中显露,不少节目尾飞中开始出现独立岗位显示的文案策划、撰稿等信息。如《哈哈农夫》文案策划唐恬;《音乐大师课》撰稿蒋静宇;《小姐姐的花店》文案策划杨柳、郁丹丹……文案岗位从以往的编剧、后期中剥离凸显,是综艺文案重要性与日俱增的结果

 

而综艺文案岗位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的同时,文案如何更好为节目内容服务?专职文案有待养成,知名文案业内难寻等痛点仍有待解决。电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在我们充分肯定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有声语言在内容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节目文案对于强化视觉、听觉叙事,激发受众深入思考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在综艺日益精品化的今天,节目制作的精细化分工也终将成为必然趋势,文案这一重要环节也是时候引起重视了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阅读40321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