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 作者:林夕一梦
生后患儿血氧上不来,你考虑什么?
患儿,女,1天,因“发现心律失常5小时”入院。
患儿为第3胎第2产,胎龄36+2周,母亲患有盆腔炎性疾病,2019年04月10日17:03在外院剖宫产出生,产前胎心胎监提示Ⅲ类胎监,无胎膜早破,无胎盘钙化,无脐带绕颈,脐带扭转25转,出生时羊水清,生后Apgar评分1分钟评9分(呼吸扣1分),清理呼吸道后,5分钟[10]分,10分钟[10]分,患儿生后稍气促,血氧饱和度最低降至85%,予低流量给氧后血氧上升至90%以上。04-10查心肌酶:CK 1249U/L,CKMB 1928U/L,PCT 0.86ng/ml,予头孢哌酮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04-11 11:30患儿突然出现心率增快,约260-270次/分,先后予冰敷、去乙酰毛花苷0.03mg、盐酸普罗帕酮1ml等治疗,12:30心率恢复正常,遂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转运途中持续低流量给氧,拟“心律失常”收入我科。
早产儿外貌,精神状态一般。全身皮肤潮红,无皮疹、皮下出血点,后背部、双侧大腿背侧皮肤明显增厚,质地偏硬。前囟平软,双肺呼吸音弱,双侧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隆起,无肠型、胃肠蠕动波,腹部质地中,腹部未扪及包块,肠鸣音3次/分,肝肋下约3cm,质地软,脾肋下1.5cm,质软,四肢肌张力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WBC16.82×109 /L,中性粒细胞总数 NEU9.82×109 /L,HGB 105g/L,血小板计数PLT 237×109 /L,血型A型。心肌酶谱定量:CK-MB定量 CK-MBm 6.27ng/ml,超敏肌钙蛋白Ⅰ定量 0.096ng/ml。前—脑利尿肽>35000.00pg/ml。心肌酶:CK 2631U/L,CK-MB 3756U/L。肝功能:ALT 216U/L,AST 259U/L,白蛋白ALB 35.9g/L.电解质:Ca 1.85mmol/L,Cl 117.2mmol/L,钾离子K 3.46mmol/L,Na 152mmol/L.降钙素原 1.080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 NSE 28.23ng/ml.CRP、二便常规、优生优育IgM、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尖瓣反流(轻度)。胃肠超声:目前超声见肠气明显,结肠积便,未见增厚肿胀。胸腹片:胸部、腹部X片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头孢吡肟抗感染、输注丙球、利尿、镇静,护心、护脑、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3.早产婴儿,其他的;4.新生儿感染;5.新生儿电解质紊乱;6.新生儿硬化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包括一组异位冲动形成或折返环路位于房室束分支以上的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相似,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预激综合症病儿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易复发。急性感染可为诱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炎、三尖瓣下移、房间隔缺损等,洋地黄中毒、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也可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脏电生理研究提示,室上速多系折返引起,少数因自律性增高所致。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心房内、房室结及房室旁路,其中以房室旁路及房室结折返最常见。
1. 折返机制:发生折返者必须具备单向传导阻滞、传导延缓及折返环路三个因素。
2. 自律性增高:由于心房或房室结区4相自动除极坡度升高,形成异位冲动,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缺氧、儿茶酚胺及洋地黄副作用等因素,均可使心房及房室结区自律性增强。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心房肌残留具有自律性胚胎细胞引起。
为阵发性发作,突然发作及突然停止,可见于任何年龄,婴儿较多见。婴儿以房室折返多见,较大儿童以房室结折返为多。发作时心率加速,儿童达每分钟160次以上,婴儿可达250-325次,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钟乃至数日之久。发作一停止,心率衰竭即控制,患儿安适如常,心动过速频发骤停为本病特点,胎儿室上速可致严重心力衰竭,胎儿水肿,预激综合症者常复发。反复持续发作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与慢性房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及非阵发性交接性心动过速区别。
对于反复发作或者严重心功能障碍者,终止发作后应继续口服药物预防复发,常用地高辛、心得安或心律平维持量。可用5mgATP为起始剂量,效果较好且无明显的副反应。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胡亚美等主编—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ISBN 7-117-05093--4
2.孟晓明、洪来洁.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3年11月第26卷.第11期.1674-8182(2013)11-1220-02.
- END -
/ 相关阅读 /
/ 推荐阅读 /
·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120@126.com,有偿投稿详情点击☞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nancysis)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