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经济指标》
配套解读视频已上线
来源:资事堂(ID:Fund2019)作者侯小溪,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一版业内流传的信息,无意中揭开了格力电器股权转让的“戏中戏”。
自4月8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司控股股东征集受让方的公告以来,一个多月来,已有诸多江湖闻名的角色“粉墨登场”。有江湖名声赫赫的老牌PE,有默默前行的金融机构、有公认一流的管理层,还有隐身幕后的“大鳄”。
其中有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也存在站在门口时刻准备踹门的“野蛮人”。那些流传在外的方案,或许都不是最终的方案。
大戏开锣后,谁才是真正走到最后的主角,尚未可知。
01
“战投”现身
战投,俗称战略投资者。通常指,与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或合作潜力,并愿意中长期持有股份的法人机构。
在格力电器的股权转让中,已有机构“举手自荐”战投身份。
大约就在格力集团公告征集受让方没几日,就有媒体报道称,厚朴投资正在考虑组建财团出价收购格力电器15%的股份。消息还称,该财团将包括澳门的一家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
不过此后的信息则趋于紊乱,一方面,一些媒体称,厚朴方面向他们证实了对格力股权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些报道则给出了否定的信息。
更关键的是,以格力电器本次征集的400亿市值的股权,任何一家市场化的PE机构,要单独拿下都会非常困难,更遑论在格力的未来发挥积极作用。
02
多家联手?
另有信息显示,此轮格力电器的股权转让,厚朴确实参与其中,但并非绝对的主角。
据悉,与厚朴身份相近、参与格力混改方案设计和资金募集的机构,不止厚朴一家,甚至不止一两家。参与机构中,包括一些此前有过大型企业混改经验,也曾与格力管理层有过合作的大型机构。
这些机构不仅自己出资,同时也在业内征集有同样志趣的投资机构参与其中。以此推测,厚朴前次的亮相,或有“亮出招牌、呼喊同好”之意。
而上述信息中标的为格力股权转让的项目,起投点为30亿元人民币。
而这样的排兵布阵,显然将格力的股权转让引向了一个方向——引入战投。
03
“如意算盘”
引入战投方案,意味着有协同效应的多家战略投资者共同接下价值400亿的格力电器股权。
虽然格力电器在公告中特别强调,格力集团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公开征集转让的具体方案,本次公开征集转让尚需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权机构的批准,是否能取得批准及批准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但一些业内观点认为,该方案有相当的优势。一方面,引入PE机构这样财务投资者,显然对格力现有的经营和人事格局冲击很小。更有利于格力电器经营稳定,较符合有关方面推进格力做大做强的初衷。
另一方面,多家大型PE的联手介入,才有可能真正拿得出数百亿的资金,并进而接过格力集团所持的15%格力电器的股份重担。
而若方案真顺利实施,则大股东以合理价格出让,格力以往的管理层和方针得以稳定,战略投资者获取未来成长和分红。看似是一个各方满意的“如意算盘”。
04
“野蛮人”现身?
但这个方案可能正在受到挑战。
一方面,格力电器的股价还在波动,这意味着战投方的出价无法“锁定”,成本收益还在浮动,相关方案仍有破局的可能。
另一方面,意图参与到格力混改中的,绝不会只有一家。尤其是对于格力这样净资本收益率常年保持在30%上下,市盈率只有12、13倍的绩优公司而言。
事实也确实如此,业内信息显示,除了目前已经“亮牌”的战略机构一方外,一些以获取格力电器实控权的资本也在筹谋通过现格力电器管理层以外的渠道接近格力。这样的身份或许离战略投资者远,而离“野蛮人”更近。
一些流传在外的资料显示,部分“服务国家战略”、“以产融结合为特色”的金融集团可能也在此行列中。有鉴于这些机构深厚的资金和人脉,以及对于大型企业混改的热衷。上述机构的出现,会让格力电器的转让呈现新的“选项”。
05
“花”落何家?
而目前看,围绕格力电器15%的国有股权,真正的争夺或许还在酝酿。
原因之一是,受让具体方案还未公布,进展及批准时间也不确定。
格力电器在此前的公告中特别强调,格力集团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公开征集转让的具体方案,本次公开征集转让尚需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权机构的批准,是否能取得批准及批准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原因之二是各方财力仍未全部落在明处。
是全部自有资金,还是会有联手。如有联手,能否顺利平衡各方利益。如有其他资金,是如当年宝能这样的理财计划,还是大型机构借款,乃至更大背景资金介入,都未可知。
原因之三是格力电器的二级市场价格仍在波动。
如格力电器未来的股权一路走高,则无论是融资方还是合作方,都会面临新的变数。
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仍是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意愿。
无论在格力股权转让大戏中,最终的主角为谁,它都将成为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出亮眼戏码。而由它而始的各种纷争,也将为后续的混改探索出经验和教训。
小白学量化
30堂实战课
从0-1直达中级
全文完。
感谢耐心阅读,请点下“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