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归来不看海”,海南省三沙市风景秀丽,但地貌景观全部是由珊瑚礁构成的,生态非常脆弱。
“长棘海星”会把珊瑚虫吃光,因此被称为“魔鬼海星”“珊瑚杀手”。
上世纪70年代,绵延2000多公里长,宽约50多公里澳大利亚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受到长棘海星的蚕食。时至今日,长棘海星仍然不断破坏和侵蚀着大堡礁。
眼下,一场针对长棘海星的战斗在三沙市打响。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珊瑚,被称为海洋的热带雨林,尽管珊瑚礁的面积只占海底面积的百分之一,但是养育了四分之一的鱼类,为各种鱼类的生存提供庇护,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石。长棘海星对珊瑚产生的侵蚀类似于陆地上蝗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海南省三沙市这次的清理行动从2018年就开始做规划。
长棘海星
海南省三沙市海洋国土资源规划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盘石屿海域长棘海星的规模数量大约在六到十万只,如果不加以控制,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长棘海星就可以把珊瑚礁全部吃掉,对于生态系统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盘石屿海底
28摄氏度是长棘海星繁殖的最佳温度,眼下,逐渐升高的海水温度预示着清理工作最佳时机的到来。长时间的水下作业不仅考验潜水员的体力,也对他们的水性有着严苛的要求,世代在南海捕鱼的潭门渔民成为首选。一个网兜、一个铁钩,就是渔民符国强他们清理长棘海星的工具。短短七天的时间,他们清理出4.5万多只长棘海星。
清理长棘海星
看似平静的海面暗藏着无法预测的危险。长棘海星的每一根刺都富含神经毒素,一旦被刺到就会皮肤红肿,疼痛难忍,符国强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承担任务的三人小组驾驶一艘普通渔船,没有定位系统,也没有先进的探测设备,在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大海上,三个人全靠默契完成工作。他们需要在海上连续工作20天,吃饭睡觉都漂在海上。
工作渔船
长棘海星离开海水之后就会死亡腐烂,稍有不慎就会对海洋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长棘海星捕捞后就会进入冷库,运回海南岛,晒干之后再进行填埋处理。这么大规模人工干预的方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第一次。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长棘海星是“珊瑚杀手”,而怎样对付它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有的科学家采用注射的方式杀死长棘海星,有的科学家在尝试培育巨大海蜗牛吃掉长棘海星。南海这次清除长棘海星的尝试也将为这一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三沙,环境保护是当地最重要的工作,而需要保护的生物远不止珊瑚一种。
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北岛
黄宏波是三沙市七连屿北岛岛长,每天上午7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一片“沙质柔软”的海滩上,清理枯枝烂叶,等待上岸产卵的海龟,这里是南海海龟的“产床”。
海龟产卵
67岁的黄宏波是琼海人,1976年来到七连屿,七连屿以前的海龟非常多,在岸边白天走都可以看到海龟,大的有500斤左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七连屿海域就很难再看到海龟的踪迹,此后海龟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4年,七连屿海龟保护站成立,黄宏波担任站长。一年到头,保护站救治的海龟至少有十几只。有的海龟救治好放下海之后还会回来。
七连屿海龟保护站
据统计,目前只有千分之一的小海龟能够顺利成活。20年后,他们才会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产卵。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黄宏波见证着岛上的海龟由多变少,再由少变多,如今,他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海龟身上。黄宏波就像照顾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照顾着海龟,他的生活迁就着海龟的生活习惯。因为海龟对灯光很敏感,所以就有了北岛在晚上9点半准时断电这样不成文的规定。在常年高温的热带海岛上,黄宏波他们早就习惯了没有电扇和空调的夜晚。
黄宏波把小海龟放归大海
北岛没有新鲜蔬菜,三沙市之前甚至连淡水都没有,跟老黄一起上岛的老朋友们早都离开了,黄宏波越来越孤独,他盘算着等到自己70岁的时候再下岛,他要给海龟站好最后一班岗。如今,越来越多的海龟上岸产卵,这给了老黄更多留下来的动力。黄宏波是北岛岛长,是为了保护岛礁环境和海洋生态专门设立的职务,三沙市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试行“岛长制”的地方。
在七连屿,除了岛长之外,每个岛礁还有三位巡护员,他们都是渔民转业。清理海漂垃圾是岛礁巡护员的一项主要工作,两年来已经处理了1100吨海漂垃圾。现在临近海龟和候鸟的繁殖期,三名巡护员要做好准备迎接它们的到来。
清理海漂垃圾
西沙洲的候鸟称得上三沙的一个传奇。五年前,西沙洲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洲,基本没有什么植被,阳光在细碎珊瑚沙的反射下异常刺眼,根本没有鸟类来这里栖息,人们曾经开玩笑说,这里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五年过去了,西沙洲上已经种下了十几万棵苗木,有椰子树、木麻黄等二十多个品种。满眼的绿色让人有了置身热带雨林的感觉。
五年前的西沙洲
现在的西沙洲
可是,西沙洲却根本没有土,都是珊瑚沙,苗木要存活只能靠人工浇水灌溉。岛上没有淡水,要灌溉就得靠海水淡化,一吨淡水的成本就要30块钱。养护成本巨大,运送树苗也不容易,因为当时没有码头,一棵棵树苗、一袋袋肥料都是从海口由大船运到永兴岛,永兴岛换小船再到礁盘外面,靠人用绳子蹚一米多深的水在礁盘上,拉到岛礁上这么拉过来。在一次次补种,一点点努力之下,西沙洲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运树苗
西沙洲用5年的时间褪去了曾经的荒芜,候鸟的到来和上岸产卵的海龟就是对西沙洲环境改善最大的肯定,这也是三沙市生态环保的缩影。
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工委副书记总岛长 邹志:西沙洲现在新测的面积是0.24平方公里,以前没有做绿化之前没有这么大的面积。现在的面积基本上连续两年都是稳定的,没有发生变化。
三沙市
2012年,三沙市在中国南海成立,短短7年的时间,这座祖国最南端的年轻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的岛礁,友善的海龟,灵动的海鸟,湛蓝的海水,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岛礁的绿化,珊瑚礁的保护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保护这片广袤的海洋,就是守住一座丰厚的宝藏,就是打开一片蓝色的未来空间。
半小时观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体现出对我国海洋保护新的要求。
三沙的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进程的一个缩影。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
同一片海洋,同一个家园,保护海洋,保护地球,中国责无旁贷。
“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吕亭洁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