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公示,10人上榜,快看都有谁

作者:广西新闻网 来源:广西新闻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5-11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评选表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通知》要求,我区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工作。按照《评选表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实施办法》的程序和要求,从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和近年来自治区选树的先进典型中遴选出10名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现予公示,征求社会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公示时间为2019年5月11日至5月17日。如有意见建议,请在截止日期前向自治区文明办书面反映。


通讯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中心416室,邮政编码:530029,电话及传真:0771-2189921,0771-2189980,邮箱:gxhdc123@126.com。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名单(共10名)


01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2名)


蓝凤秀


蓝凤秀,女,瑶族,194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农民。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是个小瑶寨,寨子背后有一座400米高的敢李山。在这里,有一条通往山外的盘山公路,这条路被称为“母亲的天路”。人们不曾想到,这条路是一位60多岁的老党员蓝凤秀带领全村9名年过六旬的老人修成的。为了修路,蓝凤秀带头出资8万元,用300多天时间,自力更生,开山修路,用“愚公移山”精神修出了长达3公里走出大山的路。


无路之苦,无法形容。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使得生活在此的祖祖辈辈瑶胞,终年只能望山兴叹。耐不住贫困的年轻人,全都外出打工,全庄原来80多口人,最后只留下了20多位老人和孩子。身为上绸庄队长的蓝凤秀,愁在脸上,急在心里。


2006年,已经64岁的蓝凤秀凭着庄里人对她的信任,召集全庄群众开会商量,提出开山取道,修建盘山公路的建议。按照专业修路队的测算,修通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至少需要30万元。


修路资金筹不上来,蓝凤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筹措这笔巨资,蓝凤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外打工多年的两个儿子。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儿子二话不说,给庄里捐助了8万元用作修路资金。蓝凤秀母子带头慷慨捐资的行为,感动了全体村民,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总共筹集到15万元,初步解决了修路资金问题。


2006年2月,上绸庄正式开山修路。修路队由蓝凤秀带领庄中9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组成。由于资金不足,没钱请挖掘机、推土机,上绸庄人就凭着简单的农耕工具和坚强的信念,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修。上绸庄地属大石山区,开山修路需要爆破,蓝凤秀主动学习爆破知识。在开山修路的300多天里,蓝凤秀经手了2000公斤的炸药,引爆了4050枚雷管,用坏了三个皮袋子。


2006年12月,上绸庄人在蓝凤秀的带领下,用300多个日日夜夜,铺就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通往山外的盘山公路。蓝凤秀带领群众修路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专题片《母亲的天路》。蓝凤秀的努力感动了各级领导,县交通局下拨130吨水泥,社会各界又捐款3万多元。蓝凤秀带领村民将“母亲的天路”全部硬化。在蓝凤秀的带领下,昔日贫穷落后的上绸庄建成了通屯硬化路,用上了自来水,建成了文化室、戏台、标准篮球场。


2012年,庄里日子过好了,蓝凤秀才把她压在箱底15年的入党申请书递交到村党支部,同年6月30日,终于光荣入了党……这一天,她在党旗下宣誓,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圆了15年的梦想。翻看蓝凤秀书写的入党申请书,歪歪斜斜写满两页信笺的字迹,沉淀着一个单纯的信念:无私助人,造福百姓。


蓝凤秀2014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蒙晓梅


蒙晓梅,女,壮族,197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忻城县北更乡中心小学教师。蒙晓梅命运坎坷,自幼失怙,奶奶双目失明,后来养父上山砍柴摔断了腿,养母又罹患乳腺癌,只能吃百家饭长大。但是蒙晓梅并没有在困难面前倒下,品学兼优、好学上进的她在乡亲们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最终成为了一名教师。1991年,怀着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感恩,蒙晓梅回村做了小学代课老师,立志要用爱心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用爱心回报社会。


有一年,学校开学10天了,班里的学生朱五还没来报到。蒙晓梅在无人的山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朱五家。原来,他家太穷,交不起每学期200元的教育附加费。蒙晓梅当时的月工资是180元,给残疾的养父母买药后已所剩无几。蒙晓梅找3个人借钱,凑够了这笔钱,让朱五回到了课堂。她总说,一个孩子学习好了,他的人生和这个家庭就有希望了。


“蒙妈妈”,这是蒙晓梅的学生们对她的爱称。学生韦丽花也是孤儿,从小和养父母住在敬老院。看到韦丽花,蒙晓梅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于是,每逢周末,蒙晓梅把她带回自己家一起吃饭。晚上,让她和自己的大女儿住在一个房间。现在,韦丽花已经考上了大专学校,她说,如果没有“蒙妈妈”,自己不知道会怎样。她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也像“蒙妈妈”一样帮助他人。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蒙晓梅陪同一家公益机构走访北更乡山区学校,之后,公益机构请她帮忙给当地贫困儿童发放价值10多万元的300个“温暖包”。从此,蒙晓梅加入到助人为乐的志愿者队伍中。2013年她积极促成广西“良知公益”在忻城县北更乡建立了贫困农民工子女助养站。通过助养站,“良知公益”每月向85名贫困儿童发放百元助养金直至学业完成。同时,她的助养站服务范围还拓展到了忻城县同样贫困的遂意乡、红渡镇、欧洞乡、果遂乡,如今每个乡镇约20-30名贫困儿童得到了资助。多年来,蒙晓梅成了贫困学生和公益组织之间的爱心桥梁,共为贫困师生争取到爱心资金和物资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师生超过500名。在她的努力下,北更乡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做爱心公益不计报酬,她不但分文未取,还经常自掏腰包。受蒙晓梅的影响,她的一些学生渐渐接过了爱心公益的接力棒。“我有个叫刘颜良的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他现在也做公益,帮助贫困学生上学。”蒙晓梅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少学生加入到公益队伍中。


蒙晓梅2014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6年荣获首届“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称号,2017年荣获“广西三八红旗手”,2018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18年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02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2名)


邓恩松

邓恩松,男,汉族,1946年4月出生,生前是藤县天平镇石炉村村民。邓婉秋,女,汉族,1987年6月出生,藤县天平镇石炉村四组村民,邓恩松的女儿。


2016年6月17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唐焕杰随身携带4把刀窜到藤县天平镇石炉村石炉四组的篮球场附近,企图对15岁少女邓某实施奸淫。70岁的邓恩松在家门口看到这一幕,没有丝毫犹豫,拿起身旁的一根竹棍就冲了上去。接着邓恩松的女儿邓婉秋、邓婉清也跟着跑出来。邓恩松叫唐焕杰放开邓某,唐焕杰挥着刀凶狠地对邓恩松三父女叫道“不要多管闲事,否则没有好下场”,然后拖抱邓某继续实施恶行。邓恩松见状,完全忘记了自己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义无反顾冲上前用竹棍追打唐焕杰,试图迫使唐焕杰放开邓某停止作恶。


此时,恼羞成怒的唐焕杰,放开邓某,反过来抢夺邓恩松手中的竹棍,年逾七旬的邓恩松一下子被恼羞成怒的唐焕杰打倒在地。女儿邓婉秋马上跑过来帮助父亲邓恩松,被唐焕杰用随身携带的小刀乱捅,致右胸部、左手部受伤。邓恩松继续与唐焕杰搏斗,在抢斗中邓恩松被唐焕杰用小刀乱捅数刀,刺中颈部和胸部等部位,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邓婉清已是一个准妈妈,在看到父亲和妹妹被刺倒受伤后,仍然没有退缩,继续冲上前,举起铁桶用力砸向唐焕杰。唐焕杰伤人后迅速逃离现场。当天上午,唐焕杰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邓恩松、邓婉秋被村民送到藤县天平镇卫生院抢救。经法医鉴定:邓恩松因被利器刺破右颈总动脉致失血性休克,经医院抢救无效当天死亡;邓婉秋转送藤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构成轻伤二级。


在石炉村村民心中,邓恩松生前“不善言辞,但待人和气,热心助人”。邓婉秋说,做人要铁骨铮铮、有担当、见义勇为,这是父亲用生命留给儿女最后的、也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恩松、邓婉秋见义勇为的事迹在检察日报、中国文明网、广西新闻网、澎湃新闻网、环球网、凤凰网等各类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7年11月,藤县人民政府追授邓恩松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授予邓婉秋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18年9月,梧州市人民政府追授邓恩松为“梧州市见义勇为模范”,授予邓婉秋为“梧州市见义勇为模范”。2019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邓恩松为“第八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授予邓婉秋为“第八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罗日洪


罗日洪,男,汉族,197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桂西分公司司机。2018年6月4日,罗日洪因身体不适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6日清晨6时许,躺在病床上的罗日洪突然听到惊叫声,同病房的陈某正把一名护士按倒在床,手里拿着水果刀对护士猛刺。护士的颈部被划破,鲜血冒出。危急时刻,罗日洪抓起病房里的一张木板凳向陈某砸去。


不料,恼羞成怒的行凶者挥着刀转向罗日洪,罗日洪一边抵挡一边连忙后退,手无寸铁的罗日洪退到病房门口时不小心仰倒在地,陈某便猛扑上来朝罗日洪身上一阵乱刺。罗日洪顿时身中数刀血流如注。罗日洪凭着一鼓韧劲,继续和壮实的歹徒周旋,手掌、下巴被刺伤,仍死死缠住陈某不放,直到医院的安保人员赶到,最终把歹徒制服。


在和陈某20多分钟的搏斗中,罗日洪身中6刀,颈部的一刀险些割断颈部大动脉。医生先后经过三次手术,花了7个多小时才将罗日洪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受伤的护士左颈静脉离断合并失血性休克,经多次手术才挽回了生命。


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义举,并非罗日洪偶然而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罗日洪忘记自己也是一名病人,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危害时,挺身而出,不畏残暴,挽救了一名年轻护士的生命,避免医院陷入更大的危机,避免更多人陷入更危险的境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伍军人临危不惧的崇高品质;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展现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英雄主义气质。罗日洪的见义勇为事迹经广西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的凡人义举感动了许多人。他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2018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03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2名)


李建良


李建良,男,壮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巴马瑶族自治县看守所所长。1988年,李建良毕业于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同年分配到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工作。从警31年来,他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参与破获多起大案要案。20年前,李建良参与侦破一起抢劫杀人案。两年后,杀人犯行刑前,李建良答应照顾其孤苦无助的家人。18年来,他一诺千金,一直照顾着凶犯的母亲和两个孩子。


2001年,时任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的李建良受死刑犯黄某临刑托孤,希望在其死后李建良能帮忙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女。虽然李建良与黄某非亲非故,但李建良仍然答应了黄某的请求。此后,黄某的遗孤成为了李建良心中的牵挂。18年来,为照顾祖孙三人,李建良驱车往返局桑村180余趟,辗转行程20000多公里,翻山越岭给黄母及两个孩子送衣服送钱,陪他们吃饭、聊天……每当老人身体不适,李建良立即带老人到医院检查、医治。18年来,李建良一手包办了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学费、生活费以及黄母的医药费。经过李建良多年的努力,黄母日渐开朗,一家人也渐渐走出了杀人犯亲属的阴影。在李建良的照顾下,黄某的儿子小满自学校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女儿小妹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李建良家境并不宽裕,其母于1996年去世,父亲因悲伤过度,身体大不如前,妻子是巴马瑶族自治县市场管理中心的普通职工,儿子尚且年幼,负担不可谓不重。熟悉李建良的朋友都知道,李建良对自己很“吝啬”,一件夹克穿了将近10年,公文包用得掉皮了都没舍得扔,警用皮鞋和配发的警服是他的标准装备。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一个承诺,十八年如一日义无反顾地照顾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人。


李建良十八年默默照顾死刑犯遗孤的感人事迹被区内外媒体广泛刊播和转载,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李建良曾荣登“中国好人榜”等,并获得“2016年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广西第二届“最美警察”、“自治区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2018年4月当选全国十大守信人物。


韦美芬


韦美芬,女,壮族,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主任、冲脉镇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5年,她创办起全县第一个小蚕共育基地,为村民们办起了“小蚕保育院”,解决了小蚕难养的技术难题。2008年发展成为柳城县最大的小蚕共育基地,当年共育小蚕3700多张,以每张产茧45公斤计算,总产量可达166.5吨,农民可收入350多万元。


很多致富无门的贫困户也想养蚕找出路,却苦于没有资金。韦美芬通过“诚信赊销”的经营方式,为群众赊销蚕种、蚕药累计100多万元,还免费提供蚕种,等农户有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时再收回成本。同时,还做好跟踪服务指导,手把手将技术提供给养蚕农户,让他们通过种桑养蚕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她依托柳城县“鹏鑫源”缫丝厂牵头成立了“冲脉镇桑蚕协会”,使全镇桑蚕产业形成“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更好地为蚕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如今,她的小蚕共育基地每年支持800多养蚕户,其中贫困户就有80多户。她走家入户,宣传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引进推广桑蚕良种。冲脉社区桑蚕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桑园面积达到一万亩,仅养蚕一项为农民人均创收就超过6000元。


从小蚕共育基地到综合性种养殖基地,从发展特色种养到实现农旅结合,韦美芬一步步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的超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多次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荣誉称号。2017年6月,韦美芬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8月,韦美芬荣登“中国好人榜”。 


04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2名)


郑志明


郑志明,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郑志明于1997年7月职高毕业后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在组织的关心、师傅们的培养下,他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努力学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其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也在团队年轻人中传承着。以郑志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共完成工艺装备自主研制项目481项,交付使用工艺装备共798台套。自主研制工艺装备的交付投产,为公司减少生产操作岗位254个,创造经济效益4489.7万元。


作为集团装备制造技师、首席专家,郑志明总是奔走于各大生产车间调试和改造设备。多年来,他把服务公司发展和客户需求放在心上,刻苦钻研新技术,不断提高技能。2012年,郑志明主导研发的前轴点焊专机投入使用,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用再扛着50多公斤重的点焊钳干活。


郑志明时刻以创优为目标。做钳工时,他的技术就很高超,手工画线钻孔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锉削平面可以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后来做自动化装备,他又成了“国家级技能大师”,每年自主研发项目数十项,为广西汽车生产源源不断提供新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今,大到机器人工作站,小到工装夹具,公司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有郑志明的发明创造。


如今,郑志明是国家级技能大师。集成就和荣誉于一身的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诚信服务”,注重自己的言行。郑志明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集团降本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哪怕所负责的项目能够为公司创造几百上千万的经济效益,他也从未向公司提出过提高个人待遇方面的要求,他认为这就是他应该做的,是他的本职工作。


郑志明非常注重传帮带,多年来,他主持的工作室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有的获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的多次在全国、自治区、市级比赛中获奖,有的获得广西技术能手称号。


近年来,郑志明获得多项荣誉。2004年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荣获广西工匠称号,2018年获评第九批自治区优秀专家,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余培南


余培南,男,汉族,194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梧州市中医医院顾问。余培南是我国著名蛇医学术泰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潜心钻研蛇伤诊疗技术,主持完成我国第一个城市蛇伤流行病学调查——梧州市蛇伤流行病学调查。他起草制定了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被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究会确定为国际标准,为国内外同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至今沿用。


1976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一名农民被银环蛇咬伤后,自主呼吸停止541小时,仅靠呼吸机维持供氧,心脏曾停止跳动6分钟。后来,在余培南的救治下,成功脱离了死神的魔爪,突破性地填补了当地抢救蛇伤呼吸停止患者的空白。从医50多年来,余培南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毒蛇咬伤患者近万例,治愈率超过99%,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99%以上。由他带领组建的梧州市中医医院蛇伤科,是目前国内唯一救治了中国常见十大毒蛇咬伤病人的医疗机构。


余培南长期担任亚洲及我国蛇伤防治专业学会会长职务,组织召开了6届国际蛇伤学术会议和10届全国蛇伤学术会议,推动国内国际学术研究。相比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申请成为个人专利,余培南更为关心的是,要尽早培养一批对中草药运用感兴趣的“好苗子”。2011年起,余培南义务到山区基层医院和乡镇农村传授蛇伤防治技术,义务培训基层人员6000多人,无偿赠送蛇伤专著、杂志、科普资料等1万余册,并与当地建立医疗协作,解决了偏远山区农村蛇伤病人早期的应急处置、医疗转送等相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毒蛇咬伤病人救治的成功率。他还在区内外举办了71期蛇伤防治培训班,为国内十多个省区和我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蛇伤防治人才,还通过培训老挝、柬埔寨等国的蛇伤临床骨干医生,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为了传承蛇伤疗法,在他的推动下,2019年2月,梧州市中医医院作为梧州蛇伤疗法传承基地,成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余培南业务精湛,在蛇伤专业领域的理论上也有所突破,他发表了学术论文89篇,其中有31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他还凭借数十年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主编出版了10部与毒蛇咬伤中毒诊疗相关的著作,弥补了蛇伤急救医学、护理、中草药治疗方面指导用书的不足,为中国蛇伤医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近年来,余培南的事迹被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新闻网、广西县域经济网等媒体刊播。1991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1995年、1999年、2005年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11月,被中国民族医学会授予首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17年11月,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2018年1月,被原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第三批“广西名老中医”。 


05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2名)


蓝连青


蓝连青,女,瑶族,1966年7月出生,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镇马社区镇马街居民。在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提起蓝连青一家,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家人五代同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是全国“最美家庭”。


蓝连青的奶奶享年102岁,是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有名的长寿老人。老人在世时身体健康,总说:“身体好,是托了子孙们的福。”每天早上,蓝连青总是第一时间来到奶奶房中,照顾奶奶起床穿衣、梳洗、吃喝等;晚上睡觉前,她要到老人床前探视,确保奶奶安睡后才放心。她一直悉心照顾老人,直至2019年1月老人逝世。


蓝连青一家延续慈孝家风,家庭团结和睦,互敬互爱,亲情融融。如今,其父母虽然年逾八旬,但仍是当地瑶山歌艺术团的“歌王”。


蓝连青的丈夫卢成是瑶山歌艺术团的团长。在事业上,蓝连青是丈夫的好帮手,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瑶山歌艺术团是当地有名的文艺团体,创建者就是蓝连青一家。在蓝连青等人的努力下,瑶山歌艺术团名气渐响,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还多次参加国家、自治区和市里各级各类表演,频获大奖,大放异彩。他们用瑶山歌歌唱着瑶族人的幸福新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镇圩瑶族乡,认识了瑶族文化。


在生活中,蓝连青是优秀的家庭主妇,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把家庭照顾得细致入微。结婚多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是乡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曾经荣获南宁市“五好家庭”及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平时,夫妇俩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两个女儿也很懂事孝顺,成绩优异。


蓝连青把对家人关心关爱,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有这样一件事,邻里至今说起来都交口称赞。之前,街上有一个叫梁伯新的老奶奶,其丈夫去世得早,女儿已远嫁,老人被夫家赶出家门,无依无靠。蓝连青收留了梁奶奶,暂时先安顿在家里,细心照顾。后来,她另外帮梁奶奶找了住处,还时常去帮做家务活,送些生活用品等。直到老人去世,蓝连青都积极主动帮助梁奶奶。


蓝连青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与丈夫相濡以沫,以尊老的一颗孝心,助人的一股热情,育人的言传身教,演绎了一个五代同堂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蓝连青2018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廖爱娟


廖爱娟,女,汉族,1969年9月出生,桂林市秀峰区甲山街道矮山塘村村民。2009年12月12日清晨,廖爱娟路过桂林市中心广场时,听到保安亭边上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一名弃婴躺在一辆婴儿车上,脸色发黄,嘴唇苍白。廖爱娟将孩子抱回了家,决定收养这个女婴。几天后,女婴在桂林181医院被确诊为重度β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医生说很多这样的孩子只能活3到5年。周围的人都劝廖爱娟夫妇不要“犯傻”,她的家公也特意从老家赶来相劝。面对劝说,丈夫滕林犹豫起来了……而廖爱娟却再三坚持。面对妻子的决心,滕林选择了支持,按照当地“金三银七”的说法,廖爱娟夫妇给女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滕珊,小名珊珊(三三谐音)寓意像金银一般珍贵。


如今8年过去,珊珊已经成长为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廖爱娟因为要照顾珊珊,放弃了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珊珊身上。珊珊需要每月输血,终生去铁,每月的治疗费高达1.2万元。为了给孩子治病,廖爱娟夫妇花光了积蓄,抵押了住房,还背上了20万元的债务。廖爱娟的亲人也纷纷拿出积蓄帮珊珊治病,在生活方面全力帮助他们一家。为了不让滕珊孤独,2010年12月19日,他们生下小女儿滕祺琦,小名琦琦(七七谐音)陪伴滕珊一同快乐成长,珊珊长期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妹妹总是乖巧地陪在身边。2016年8月,在治疗地中海贫血最佳年龄的最后期限,廖爱娟夫妇不得已向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发出了求助,希望找到她的血亲,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让珊珊继续活下去。但是一年又过去了,依然没有亲人的消息……更让夫妻二人绝望的是,在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中也没有找到合适珊珊的配型。廖爱娟说,她最痛苦的不是为筹钱四处奔波,而是即使倾尽她所有的爱和所有的能力,也没法代替孩子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她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珊珊的亲生父母,希望他们能给珊珊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珊珊彻底摆脱病魔。


爱的坚强,让滕珊每天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和天下孩子一样享有深情的父爱和母爱。如今,珊珊已经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会弹优美的尤克里里,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华古诗词。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丈夫独自一人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因劳累过度造成胃出血和高血压住进医院救治,却无怨无悔。人间大爱,撑起一个孩子的世界,让这个家散发人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芒。


廖爱娟2017年荣获广西“最美家庭”称号,2018年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大家都爱看

✪ 

✪ 

✪ 

✪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罗珊珊

责任编辑:利雪娟

值班主任:蒋晓伶

值班编委:林娟

点亮告诉更多人

阅读38436
广西 候选人 
举报0
关注广西新闻网微信号:gh_cc382843f58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西新闻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