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除了肺病还有“心病”的病人,让医生忍不住说了大实话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5-15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作者:最后一支多巴胺


除了肺病还有“心病”的病人,让医生忍不住说了大实话



深夜来了一位六十岁的老年女性患者,有着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鲤鱼嘴。


不用多说,甚至不用听诊器就能够清晰的听见来自患者两肺气喘吁吁的呼吸声。


她的主诉是反复咳嗽咳痰气喘一周,加重伴发热九小时,提供的病史是:“我是老肺病,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发病!”


患者说的是事实,但却并不是全部的真相。


因为我问她:“除了有慢性气管炎之外,还有其它什么病吗?”。


她却告诉我:“没有,我身体很好,就是这个肺病要了命!”


虽然患者信誓旦旦的说着自己貌似健康的身体,但最起码这从外观上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却又给了我们强烈的信号。


“你平常日有没有长期吃什么药?”


这个问题打开了患者话夹子,也为我心中的悲凉埋下了伏笔。


她告诉我自己从三十年前就开始患有慢行支气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虽然常常到医院看病,但病情却总是反复发作。


直到大约六年前,有一位熟人从邻省某地为她带来了一位民间大师的草药之后,一切情况都在慢慢改变了。


“最起码气喘的情况便好转了一些”她说话的口吻透露着对疗效深深的满意。


但是,我问她这些年来具体去过那些医院看过病,有过那些诊断,她却又说不上来了。


但是,我问她这种服用了六年之久的药物具体来自何处,具体是何种成份的时候,她却又同样难以作答了。


很明显的事实摆在了眼前,这种神奇疗效的药物之中一定参杂了激素。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层出不穷、时有发生,只不过像这位患者一样尚且浑浑噩噩的人却还有很多。


了解了患者的病史,进行了体格检查之后,我判断患者并非只是她口中的气管炎发作那么简单,应该存在心肺肾等多器官病变。


但是,面对我关于要进一步检查的建议时,患者却拒绝了,依然自信满满的要求:“我自己的身体我还不知道吗?我现在能吃能睡,一时半会还死不了。”


患者不仅拒绝检查,甚至还指挥起了医生的治疗方案。


她要求直接抗感染治疗,用最普通的苄青霉素钠。


对于这位有着慢性支气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存在多脏器病变等各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即使抛去病原学检查,仅根据经验来用药的话,苄青霉素钠可能不会有任何效果。


我依旧不死心的劝说患者能够完善一些基本的检查,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系统的治疗。


“会不会是因为钱?”很多人不愿意检查,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实际上是因为费用的问题,也正是所谓不能医治的“穷病”。


我面前的这位患者呢?


从衣着打扮,言语之中可以知道,她患有的根本不是穷病,而是心病。


然而,大妈的一句话却让我心中冰凉。


她说:“现在医院药品零差价不赚钱了,是要通过检查来弥补吗?”。


这句话的威力不仅让我正在书写病历的手突然停了下来,更让我感到一股莫名的讽刺和袭遍全身的无力悲哀。


医者想竭尽全力为患者解除病痛,换回来的却是饱含质疑的冷嘲热讽!



事实上,有一些病人来看病,我总是希望能够多查一查。


但是,有一些病人来看病,我却总是希望能够不要再折腾。


知道为什么吗?


我想你一定能够说出千万条,但肯定不是因为我作为医生心情好不好这一条。


我曾经在多篇文章、多个场合强调过:相同的疾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症状,相同的症状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万有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我也曾经在自己的头条、公众号等多个地方反复的说过:有一些病人让你小心翼翼,结果却平安无事;有一些病人看似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危机四伏。


总而言之,患病看病这种事是一门很高深很复杂且会变化的事情,绝不是我们满盲目自信的那般容易。


临床一线的医者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感触:行医之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还是通过举例来说明一下吧



第一个例子:


有一位55岁的糖尿病患者,因为意外摔倒而出现了下肢骨折,骨折后长期卧床。且患者因为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含有激素的某种药物,从外表上来看也有着同上面那位大妈一样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鲤鱼嘴....


术后出院,在家修养的第四天,患者突发胸闷气喘,大喊淋漓!甚至被送进抢救室的时候,已经口唇乌紫,严重紫绀!基本的检查结果也有着明显的异常:严重的1型呼衰、DD是正常值的300倍!


患者的病史很明确,甚至已经直指罪魁祸首了!


会不会是急性肺栓塞?所有的高危因素几乎全部具备,甚至连症状也非常符合!


然而,可惜的是不仅不是肺栓塞,甚至连下肢静脉血栓都没有!


可惜的是,患者症状缓解后签字离院了,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



第二个例子: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为头痛三天来带急诊室。


患者的自述原话是:“以前感冒都能扛过去,这一次实在扛不住了,头痛的厉害!”。


听完患者的描述后,基本的体格检查后,我建议患者做头颅CT检查。


患者却吃惊的盯着我:“事情搞大了,你不要吓唬我!”。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甚至对医生满是怀疑和腹诽。


我是吃饱了撑的嘛,没事吓唬病人玩吗?


最后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教科书上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会有一生之中最剧烈头痛的经历,请记住,这是教科书上描述的典型症状,不要忘记了生活中更多的不典型症状患者!



第三个例子: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季夜班,一位60岁左右的大叔因为腹痛呕吐来到急诊。


患者要求直接输液,理由是一年前自己做过胃镜,明确有慢性胃炎。


我要求患者先做心电图,原因是:慢性胃炎这种病谁没有呢?就算有同这一次发病也不一定有关系。更何况,患者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发病前有饮酒。


但是,患者坚决拒绝,宁愿在病历本上签字也不愿意做检查。


无奈之下,我只好答应开药输液的要求。


但是,就是护士正在配药,还没有输液之际,我突感心中不安,隐约觉得有事要发生。


于是,我又找到患者,劝说他:“还是做一个心电图,不收钱可以了吧?”。


因为急诊抢救室中有心电图机,所以可以先检查后收费,或者有时候不收费。


患者终于答应我了,结果真的是广泛前壁的心肌梗塞!


典型症状的心肌梗塞是有胸闷胸痛,但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不典型症状的心肌梗塞,尤其是以上腹痛或者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第四个例子


以头昏位例,有一个病人让我至今难忘,因为这个病人差一点被误诊,乃至死亡!


有一位不到7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为头昏来到急诊,要求开一点所谓的活血化淤的药。


这个要求当然不能轻易满足,因为导致头昏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低血压、颈椎病、脑梗塞、冠心病、感冒等等。


结合患者的病情,最起码要做个头颅CT排除脑出血等危重疾病。


做了头颅CT,结果并没有明显异常。


患者要求开药回家服用,子女要求住院。


最后安排患者住院治疗,因为患者头昏到难以抬头。


就在问诊的时候,患者突发右眼视物模糊,伴头痛。


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检查,最终确诊导致老人先是头昏继而头痛视物模糊的根本原因竟然是主动脉夹层!并且已经撕裂了颈动脉!


对,你没有看错,是主动脉夹层,没有任何胸痛、背痛的主动脉夹层!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急诊还有许多。


面对这样的病人,我希望能够多做一些检查,因为患者还有希望,还能够通过努力来延缓生命或提高生活质量。


但,有时候,有一些病人,我也会常常对家属说:“能吃就吃点,能喝就喝点,其它的检查或治疗也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活着对这样的病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更大的痛苦。


如果有一天,我的医生要求我去做检查,如果我还有钱的话,我一定会心满意足的去检查。


最后这位有着强烈主见的大妈签字后心满意足的输苄青霉素钠去了,现在我只希望明天接手这个病人的同事能够不要埋怨我。


生活中,类似这位女性患者的病人有很多。


我们要重视的不应该只是器官的病变,更多的是思维和心灵的残缺。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去做的不全是赚钱,还应该有着一些更高层面的东西。




题外话:


清晨锻炼时在马路边捡到一只蝴蝶,也有人说它只是一只妖蛾子,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它再也不可能煽动自己的翅膀了。


不仅不能再飞,甚至已经僵硬了身体。


不错,它死了。


如果不是我低着头走路,如果不是它黑色的外观同马路有着鲜明的对比,不会有人发现它的尸体,就像不会有人知道它的出生一样。


走过几米之后,我又倒退回来,俯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将它拿起。


它曾飞到哪里?


它曾飞过多高?


它曾见识过多少花海?


它曾有过爱恨嗔痴吗?


对于一只死去了的蝴蝶来说,这些重要吗?


对于大自然来说,这只是兆亿次生死之一的微不足道的正常更新,就像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一样。


但对于这短暂的生命来说,它不可重复的一生就这样落幕了。


在阳光之下,在行人匆匆脚步之处,用最直接的方式像这个世界证明:它曾来过。


人类同它相比,却又要可怜的许多。


因为就算是不可避免的死,也会被我们参杂上满是纠结无奈的人世苍凉。


小心翼翼的将它放进垃圾桶之中,那里有无数微生物在发酵着新生命,在毁灭着旧世界。


它来过,没有人知道。


它去了,没有人在乎。



如果你能看见这篇文章,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 END -


/ 相关阅读 /

·头痛,病因竟然是它!


/ 推荐阅读 

·



阅读39674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