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于2019年5月16日离世。
享年102岁。
贝聿铭先生,相信非常多的人,在书上,或者到过实地,看到过,感受到过,并震撼于他的建筑。从玻璃金字塔,到美秀博物馆,到东馆,到香山饭店,到苏博。。
▲ 贝聿铭父亲贝祖诒和夫人蒋士云
贝聿铭先生出生在广州,望族之后。
10岁时,在上海就读青年会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 少年贝聿铭在狮子林
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2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退役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7岁,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 贝聿铭与家人
28岁那年,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43岁时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那年他62岁,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 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 贝聿铭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47岁时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 巴黎卢浮宫施工现场,中间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密特朗旁边戴红色安全帽的是贝聿铭。
在贝老的晚年,仍接手了很多的建筑设计,最著名就属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中银大厦,伊斯兰博物馆。
▲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 贝聿铭与儿子
▲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建筑作品:
1949年 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
1955年 丹佛美国国家办公楼
1956年 富兰克林国家银行/罗斯福广场购物中心
1960年 丹佛市希尔顿饭店
1962年 玛莉亚城广场大厦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1971年 海港大楼
1972年 达拉斯市政厅
1974年 国家美术馆东馆
1977年 汉考克大厦
1978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1979年 肯尼迪图书馆
1981年 摩根大楼
1982年 香山饭店
1982年 中银大厦
1985年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1989年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1990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1995年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1996年 美秀美术馆
1998年 摇滚音乐名人堂
2006年 苏州博物馆新馆
2004年 中国驻美大使馆
2006年 澳门科学馆
2008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以下是他的建筑代表作,静静欣赏贝老的作品吧。
01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年—1989年
▼
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
▼
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
▼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
▼
贝聿铭与卢浮宫金字塔
▼
“建筑绝不能对空间或它的邻居造成暴力。”
“卢浮宫对我来说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因为它还在继续,它并没有被切断。它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很多人来了又走,来了又走,但我还在这里。”
“我从1951年起就经常去卢浮宫。我以为我了解巴黎和法国,但实际上我并不了解。要知道旅行时交朋友是多么容易,人们对你很好奇,你也对他们很好奇。但你从来不会真的那样交到朋友。在卢浮宫之后,我发现我有了朋友,因为我有了敌人。”
“弗朗索瓦·密特朗是建筑学的学生,他在给我打电话之前做了很多研究。他说:‘你在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你把新旧艺术结合在一起。’但是约翰·罗素·波普在1941年完成了西馆的建造,所以当东馆开放时,它只有40年的历史。但是卢浮宫已经有800年的历史了!一个更大的设计挑战。”
“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法国人接受了金字塔,他们以为我们是想移植一块埃及进来。直到我向他们指出方尖碑也是埃及的,而金字塔广场就在拐角处。然后他们接受了。然而,卢浮宫的金字塔只是冰山一角。”
02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2000—2008
▼
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
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贝老的目标是
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
或如他所说的,
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
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
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我一生都很活跃。1990年,我从我的公司退休了,在那两年里,我没有做太多事情。然后我开始有点坐立不安,所以我决定,我要做更多的工作。我选择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工作,因为我在这里生活了45年,我想更多地了解世界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
“显然,以我的背景,我对中国文明有所了解,而且我认为我对美国历史也有所了解。但仅此而已。我周游了世界,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它知之甚少,真的。”
“卡塔尔没有太多的历史,它是一个新的酋长国。所以我不能借鉴这个国家的历史,它的历史就是一片沙漠。但是我想,在这个项目中我必须了解的一件事是伊斯兰信仰,所以我读了关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建筑的书,我研究得越多,就越意识到最好的伊斯兰建筑在哪里。”
“起初,我认为最好的伊斯兰作品是在西班牙——科尔多瓦的清真寺,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但随着我学得越来越多,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去过埃及,去过中东很多次。事实证明,我在开罗找到了伊斯兰教最出色的作品。我以前去过那里的清真寺,但是我没有像这次一样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它们。他们确实对我说了一些关于伊斯兰建筑的事情。”
03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
贝老以桃花源为原型,
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
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
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
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美术馆平面图
▼
局部鸟瞰图
▼
鸟瞰图
▼
隧道
▼
“建筑艺术的一面对我来说很自然。我母亲是一位艺术家和诗人。”
“我热爱大自然。我想那一定是从家乡的某个地方开始的,因为我家在苏州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园林,所以我在那里玩,我住在那里,我一定从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所以我继续对自然有很大的兴趣。”
04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
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
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我现在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却依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05
香港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
▼
香港中银大厦
楼高七十层
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
外形极富想象力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
▼
贝聿铭在研究结构模型
▼
“做最好的,但不一定非得是首创的。”
“现代建筑需要成为一个进化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革命性的过程。”
06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北京
▼
香山饭店
北京
1982年
▼
07
路思义纪念教堂
台湾东海大学
1956—1963
▼
“设计是你必须亲手去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设计是为了什么,你就不能为你的设计辩护。”
“一个持久的建筑必须有根基。”
“我们把它做好,是为了让它能更持久。”
“我自己的实践建造的第一座像样的建筑是台湾的一座教堂。”
08
艾佛森美术馆
1968年
▼
09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
1960-1967年
▼
“伟大的艺术家需要伟大的客户。”
“建筑,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为。你必须考虑你的客户。只有这样,你才能创造出伟大的建筑。你不能抽象地工作。”
“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做好一栋建筑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客户。我认为客户的价值高达50%。”
“而成功,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0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1969年
▼
“我认为建筑是一门实用主义的艺术。要成为艺术,它必须建立在必要的基础上。”
“在北方建筑中——欧洲的大教堂和所有的小教堂——细节,石头的雕刻,变得很有必要,因为那里没有光来帮助你很多,你必须使表面更丰富。但是沙漠将一切都简化成了最简单的自然形态。沙漠中不需要滴水兽或飞拱。”
11
德国历史博物馆
1990年
▼
“当我有机会为德国历史博物馆设计新侧翼时,我并没有把它看作是我个人的一个机会,去做一些如此激动人心的事情,以至于所有建筑出版物都想把它放在封面上。我接受它,因为我知道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项目,我并不确定我能做出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
12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
“对我来说,形式并不总是遵循功能。形式有它自己的生命,有时,它可能是设计的推动力。当你作为一个雕刻家处理形状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可以自由地塑造和塑造你想做的东西,但是在建筑中,这要困难得多,因为它必须有一个功能。”
13
波士顿美术馆
▼
“一个城市,远不只是一个建筑群,它是一系列由建筑包围和定义的空间。”
“向古人学习是件好事。他们有很多时间来思考建筑和景观。”
“当代建筑师倾向于把现代性强加于某物上。对历史有一定的关注,但不是很深刻。”
“卢森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十字路口,是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交汇的地方。该国在19世纪失去了部分领土给比利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占领了它。很少有人去过卢森堡——当我去那里看的时候,我说,天哪,它是建在石头上的。在岩石内部,他们有一座城堡,在城市内部,有一个隧道网络,这样居民们可以四处走动,保护自己。我对此很感兴趣。”
14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
1976年
▼
“建筑是生活的镜子。你只需把目光投向建筑物,就能感受到过去的存在,一个地方的精神——他们是社会的反映。”
15
罗彻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1976年
▼
16
费城社会山项目
▼
17
肯尼迪图书馆
1979
▼
18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1985年
▼
19
达拉斯市政厅
▼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1972年
“即使是一件漂亮的作品,也可能被其他东西掩盖、破坏。”
“我不能一边工作一边听瓦格纳、马勒和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我喜欢在工作时听肖邦的钢琴曲。”
20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1981—1989年
▼
21
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大厦
休斯顿
▼
22
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
▼
23
澳门科学馆
2006年
▼
“我喜欢宾·克劳斯比、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美国——当然,这都是一个梦,但对一个来自广州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梦。”
“我于1935年到达美国旧金山。从中国上船时,我甚至不会说英语。我能读懂一点点,也许能写一点点,但仅此而已。在那个17天的旅程里,我从乘务员那里学会了说英语。”
24
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华盛顿
1974
▼
25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美国波士顿
1977
▼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没有接受任何新的项目——我告诉自己,如果我不能活到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它,我不想要它。”
“生活是建筑,建筑是生活的镜子。”
R.I.P.
I.M. Pei
[ 感谢今日作者 ]
不纯粹建筑笔记
ID_OurNote
\ 良仓往期内容推荐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良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良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