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家暴男人都啥样儿?

作者:壹读 来源:壹读 公众号
分享到:

05-27

脾气不小但从不动手的壹读君 | didi

家暴现场有多惨烈,亲眼见过的人才能体会。

5月17日凌晨,广东江门鹤山,姚女士在家里架了一个摄像头,预备取证丈夫家暴。摄像头架起不足五秒钟,姚女士的丈夫冲进房间,一脚将她踹在地上。

由于角度关系,摄像头并没有直接记录姚女士被殴打的画面,但画面中男子拳打脚踢的动作,和姚女士的惨叫哀号,我们都明白发生了什么。整个过程持续了40多秒,现场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因受到惊吓而哭闹不止,后来还走到妈妈身边,伸手想要拉她起来,这一切都没能阻止该男子的动作。

这是一段“让人不适”的视频,当家暴场面被赤裸展现在眼前时,女人的惨叫,小孩的哭号,男人的无动于衷,他人的痛苦仿佛变成了我们自己的,看得人揪心且难受。

动图来源:bilibili 

正因如此,这段视频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许多网友留言讨伐该男子,说他是“禽兽”“早死仔”“窝里横” “没本事才脾气大”。

视频中姚女士丈夫陈某文,穿一条黄色裤衩,秃头,身形干巴,看不出是否符合网友的想象。

在一般的经验认识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只有某些“特别不正常”的人才会打老婆,譬如那些性格偏激、嗜赌成瘾、生活挫败的人。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家暴的男人是否具备某些共同特质,只有具备这些特质才可能成为加害人,还是说,人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施暴者为什么动手?

要理解家暴者的身心特质、性格与情绪状态,首先要理解家暴的成因。

注意,这个理解是“了解、明白”的意思,是指把握事情背后的逻辑联系,并不是指与家暴者产生共情,认同甚至支持他们的行为。

目前关于家暴成因的理论有很多,具体包括社会学习理论、压力因应理论、资源理论、冲突理论、个人病理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等。不同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个案,有时候是多重原因共同导致了家暴。

资源理论认为,资源和权力是互相依赖的,掌握越多资源的人,就可行使越多的力量或者权力(这其中就包括暴力)。资源的形式有许多,譬如金钱、劳力、情爱、时间、专业能力,是每个人正常生存发展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资源通常是有限的,而且分配不均,没有资源的人为了获取与分享资源,就要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对方。比如在一个家庭中,掌握经济大权的人,通常就比较有主导权,这种权力可能就隐含了“处置”对方的权力。在许多家暴的案例中,加害者会掐断对方的经济来源,有的还连同社会资源(阻止受害人与外人联系),通过这种资源控制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权力。

在解释夫妻之间的婚姻暴力时,资源理论显得十分适用,当然也有例外。许多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会使用暴力,没有资源的人,未必也不会使用暴力。相反,一个长期失业的男人也有可能对他有工作的妻子进行拳打脚踢,因为某种“情境压力”。 

社会情境/压力与因应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情境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工作压力等等,使得个体感受到一种无力,个体内在焦虑与挫折感升高的同时,情绪行为也容易失控,这种愤懑情绪就可能通过暴力形式(口语与行为)进行发泄。

从这个角度而言,个体的资源与能力越强大者,就越少体验到这种压力,或者越能成功地克服各项压力,越不容易在这些压力与挫折中失控,因此也就越不容易发生暴力行为。这也能说明,为什么中下阶层或者经济形势较为萧条的时候,发生家暴的概率更高。

当然不是所有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都会导致家暴,个人病理模式理论认为家暴的加害者可能自身就具有某种精神疾病或者性格缺陷。犯罪生物学派的观点是,个人生理异常、器质疾病或者生化因子异常,可能都与失控暴力有关,譬如血糖浓度,普遍被认为与反社会暴力相关。荷尔蒙、神经传递物、生化因子(染色体、内分泌、血清浓度)等异常都会影响个人行为,此外,个体心理失调(精神疾病或者人格失调)也与之相关。

其他理论说法大致是这样,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生长在暴力家庭中的人,通过目睹和学习,形成暴力的代际相传;冲突理论认为家人间存在潜在的竞争,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产生纠纷,解决不好可能导致暴力;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有些文化中允许“打老婆”;社会生物理论认为男性更具有侵略性,再加上亲子不确定性(不确定孩子是自己亲生的),更容易产生家暴;女性主义认为父权思想观念间接促成了家暴;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当使用暴力的成本过低时,暴力就会出现。

以上说法各自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仍然值得我们的关注。

打老婆的男人都啥样儿?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婚姻存在针对女性的暴力,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当你看到这里,大约花了8分钟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有64位女性遭到了殴打。

家暴不是偶发事件,暴力的背后是成因,成因具备潜伏性和预兆性,如果提早发现那些不对劲的地方,尤其是理解加害人的特质,也许就能采取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

Brown与Herbert在1996年整理了具有暴力倾向的伴侣常见特质,具体如下:

1.长期低自尊,过度的自卑感,能力不足的感觉

2.孤立感,缺乏社会支持

3.缺乏社会技巧和自我肯定的行为

4.有精神病史,像是焦虑、忧郁沮丧

5.有酒精与药物滥用的历史

6.薄弱的冲动控制力,其他反社会行为的问题

7.占有欲和嫉妒心很强,总是怀疑被遗弃

8.喜欢将错误归于外因而谴责他人,当发生挑衅时,争吵逐渐升级,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行为

9.对另一半缺乏同理心,例如妻子在怀孕分娩期间遇到困难,或者性生活无法配合时,不能理解甚至无视

10.将工作上的不满意与压力产生的愤怒作转移攻击

11.遭遇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譬如失业、居家环境不良或者财务困难

12.在儿童时期曾受到暴力虐待或者目睹暴力

13.目前有使用暴力的情形、有威胁的行为或者武器的使用

当我们讨论家暴加害人的特质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有一个一致且简化的施暴者类型。譬如开大排档的姚女士丈夫陈某文,和知名演员蒋劲夫,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和群体,暴力的严重程度、愤怒、酒瘾的实际情况等很多方面也不一样,因此不能将加害人视为性质完全相同的一群人。

就如同受害人一样,并没有典型的施暴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家暴的加害人。除了个体精神病理因素之外,不存在某个特质一定导致某一个人成为暴力的加害人,这通常是基于多种特质的交互作用。所以一种有效但并非万无一失的办法,就是婚前同居,多观察多看看。

当你意识到不对,特别是对方已经暴露出暴力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止损”。

 “他只是心情不好才打我“、“他只是喝醉以后才打我”、“他平时对我很好等等,家暴受害人有时会找很多借口给对方开脱,也许是无法直接面对,也许认为这只是一次偶发事件,过去就过去了。

但你不会是侥幸存活的特例。

很多家暴受害人,在报警之前曾遭受多次家暴。她们怀有同样的侥幸心理,不愿意去寻求援助,事实证明,这样只会使对方变本加厉。“在中国,女性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报警。”如果在第一次就报警或者离婚,很可能就没有后面的34次。

尤其是当对方家暴成本极低,不需付出什么代价就能获得原谅时,家暴再次发生的概率极高。最常见的那句话是“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家暴加害人的特质是日渐形成的,具有相当的持续性,包括某些童年暴力经历,是很难被改正过来的。

所以,判断家暴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离开,绝不给对方伤害的机会。

文章来源:

《家庭暴力加害人特质与处遇评估工具之研究》期中报告-保护服务司-卫生福利部

黄列. 家庭暴力的理论研讨[J]. 妇女研究论丛, 2002(3):56-64.

柳娜. 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 中南大学, 2011.

林明杰. 台湾家庭暴力危险分级方案之成效:一个分类整合模式[J]. 社会工作, 2011(1):20-32.

Brown & Herbert, Preventing Family Violence, 1996, p.77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可达鸭为啥脑壳痛?

只有乏味的人会在发朋友圈时才华横溢

你短信里的性感澳门荷官都是哪儿来的?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阅读39525
男人 
举报0
关注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壹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壹读

微信号:yiduirea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