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正青春,梦想不止。
18年,不长,但足以让一张报纸破茧成蝶;18年不短,久到可以让一家报社脱胎换骨。
作为内蒙古地区都市报类媒体,未来跨界、转型、融合将成为报社发展进程的主线。在变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打造网端音视报融媒体融合生态系统,打造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唱响内蒙古好声音,传播内蒙古好故事。
梦想
未来
关键词:举旗帜、发强音、促和谐
内蒙古晨报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巩固并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聚焦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在未来,内蒙古晨报将立足于互联网思维,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服务用户为核心,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资源变现为抓手,创新机制体制,丰富报社产业形态,打造报社融媒体拳头产品和产业转型标杆项目,使报社成为拥有强大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智慧型报社。
2019年1月1日,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内容咨询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建设“中央厨房”式采编一体化平台,进一步优化采编播流程、整合信息、分享资源,实现了重大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媒覆盖”。象征着内蒙古晨报正式步入媒体融合时代,全力建设内蒙古晨报融媒体矩阵,这也是内蒙古报业市场首家进入融媒体时代的都市报,打造内蒙古报业市场融媒体建设样本。
内蒙古晨报融媒体指挥平台上线运行,不仅是颠覆性的机构整合,更是内容生产层面上的全新布局,从深层次对媒体转型之路进行谋划,进一步提升内蒙古晨报原创新闻的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晨报与杭州凡闻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数据资讯中心,盘活内容资产,转型运营平台,打造智慧型媒体。
关键词:新时代、新技术、新变革
5G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应用,将促使媒体融合发展再次升级,推动新兴技术与传媒领域的深度融合。
内蒙古晨报将迎来一次技术革新,运用5G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加快建设内蒙古晨报“智慧+”媒体矩阵,实现报社“智慧+智能+智库”内容流程再造。
同时,在通讯技术的5G时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内蒙古晨报也将在内容产品包括文字、图片、版面、视频、音频、H5、直播等新闻产品的集成供应上,为用户提供可读、可视、可听的产品转型。进一步提升内蒙古晨报整体新闻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吸引用户参与,不断向纵深迈进,正在向报业2.0交互型时代过渡,并最终实现报业3.0平台型时代的转型升级。
目前,内蒙古晨报已经形成强大的融媒体发布平台,包括自身平台(一报一网两微一端)以及第三方平台(今日头条、网易、百家号、企鹅号等);各平台内容定位更加明确,报社成立了融媒体指挥中心,适合快速传播的内容侧重以网站微博的形式刊发,适合热点事件、事件性新闻,与人联结关系紧密的新闻侧重由微信刊发,深度类稿件,策划类稿件、人物类稿件侧重由报纸传播,同时各平台在议题设置,选题策划、流量转化上,相互配合,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的融媒体传播格局。
内蒙古晨网日均UV访问量100000次;内蒙古晨报官网微博截至2018年12月底粉丝达到4650000;内蒙古晨报官方微信粉丝100000;内蒙古头条APP下载量达到30000余次,累计受众5800000人。
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内容形式的创新,H5、视频、小程序使用等内容呈现方式不断创新。2019年初,内蒙古晨报依托虚拟直播技术,成立内蒙古晨报视频直播中心,发展短视频新闻,建立内蒙古晨报虚拟直播间,推出“北疆企业家访谈”节目,聚集本土企业家,促进传媒生态发展。
关键词:集资源、聚产业、融发展
以报社媒体融合项目建设为引领,持续优化报社产业结构;基于市场需求,立足传媒优势,链接更多资源,做强做优传媒生态;推进产媒融合,深耕老年产业项目、教育培训项目、促进跨界合作,深度合作健康产业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农牧业产业项目、社区项目等产业,构建起内蒙古晨报内容、服务、技术、传播、运营和资本六维一体的产业新发展模式,实现报社融媒体产业生态系统再造。
同时,加快报社新闻内容版权保护建设,创建内蒙古晨报原创资源库,实现原创资源共享。
多年来,内蒙古晨报与区内外100多家政府有关机构,50余所区内院校、科研机构,全国35家主流媒体,3000多名企业家和60余家商协会等达成了众多的战略合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儿童、老人、社区等资源。
依托媒体优势和资源,晨报非报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年各运营部门开展各种活动500多场次,形成了相亲、社区活动等多个品牌活动项目;运营部门除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外,在产媒融合上更进一步,教育产业中心在培训教育、夏令营、教育培训行业纵向拓展。
|来源:内蒙古晨报首席记者 张昊文整理
|本期责编:江金艳
|本期审读:董 强
|本期审核:张 杨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内蒙古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内蒙古晨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