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110周年,更是世界第一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年底开通收官之年。
作为京张铁路上唯一一座使用至今的百年老站,青龙桥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秋,这里也是著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创造性的设计“人”字形铁路的地方;而在建的京张高铁,正好在青龙桥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处穿越而过,与老京张铁路的“人”字形线路组合成一个“大”字,新老两条京张铁路线在青龙桥站实现了跨越百年的“握手”;而这里,也是万里长城与京张铁路青龙桥站线路的交汇点。
近日,992记者宋骏实地探访了青龙桥站,一起看他讲述百年老站的故事。
初夏时节,在郁郁葱葱的群山深处,伴随着明亮的汽笛声,一列和谐号内燃动车组由远及近缓缓驶来,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北京至延庆S2线“开往春天的列车”。列车在驶入青龙桥站,在“人”字形铁路车头变车尾后,再缓缓驶离。
列车在青龙桥站“人”字形线路折返
在隆隆的车轮声中,思绪回到了110年前。
“人”字形线路到今年110年了,最经典的一段就在青龙桥线路,关沟段全长38公里,由南口到八达岭,平均坡度是千分之三十,为什么修筑“人”字形线路,主要是高差太大了,一个机车带不上来。
“人”字形铁路沙盘
我们俗称的“人”字形线路专业叫法是“之”字形线路。当时为解决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关沟段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詹天佑创造性地采用了两台机车调头相互推挽的办法,使列车进青龙桥东沟后回头,依山腰作“人”字形,再倒向后折返穿越八达岭隧道,青龙桥站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人”字形线路
地图上的“人”字形铁路
修筑“人”字形线路的方法,不仅克服了百年前施工技术局限性的难题,还缩短了工期。当时原计划八达岭山洞是1900米,因为詹天佑修建了“人”字形线路,把八达岭山洞缩短到现在的1090米,工期提前了2年。
位于青龙桥站的“詹公天佑之象”。“詹公天佑之象”的“象”字没有单立人,因为铜像是按照先生原貌铸造,以示见象如见人。
用“苏州码子”标注的公里碑和坡度牌。碑上的文字是“苏州码子”,是由南宋时期苏州商人发明的商业数码,明清两代广为应用。詹天佑在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时用“苏州码子”标注公里碑和坡度牌,这在当时的其他铁路线上是没有的。
进入上世纪60年代,随着客货运量的增大,青龙桥西站应运而生,“人”字形复线得以兴建。
“人”字形线路的尽头就是青龙桥站,每天会有18对列车经过这里。作为百年老站,它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龙桥站线路东西两侧分别是水关长城和八达岭长城,这里成为了万里长城与京张铁路的交汇点。
而时至今日,在京张铁路开通110年之际,世界第一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也将在今年底开通。其在青龙桥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处穿越而过,与老京张铁路的“人”字形线路组合成一个“大”字,新老两条京张铁路线也在青龙桥站实现了跨越百年的“握手”。
京张高铁在京张铁路“人”字形下方穿过
110年前象征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城与西方的工业文化,在青龙桥车站实现了第一次的交汇;110年以后新的京张高铁即将从“人”字线的下方穿过,象征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智能京张高铁在110年以后又将于老的京张铁路,第二次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立体交汇。两次交汇同时发生在青龙桥车站,这个车站包括老的京张铁路,见证了100年间历史变迁。
如今,詹天佑先生铜像屹立在“人”字形铁路前方,与百年青龙桥站、以及后辈铁路人一起,共同见证着中国铁路由弱到强,从追赶到超越的蜕变。
记者:宋骏
责编 | 晓 欢
编审 | 李建春
监制 | 江 泓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河北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河北交通广播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