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丨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央广网、《中国记者》、教育部等
导读: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引人注目。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两会报道工作开启,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目前已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近2000人,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引人注目。
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在2019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设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27日正式启用。
2月27日,工作人员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通信网络服务室忙碌。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同往年一样,新闻中心设置了境内记者组、外国记者组、港澳台记者组。
今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
今年的新闻中心首次开设5G网络体验区,部分设备接入5G信号,使境内外记者感受更加高效、快捷的5G网络技术。2月27日,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媒体记者在查询相关信息。
两会期间,北京联通将通过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的5G网络,满足媒体对今年“两会”5G+高清的报道需要。
2月26日,天安门广场多个5G站点正式开通,将实现对广场的5G信号全面覆盖,天安门广场已正式进入5G时代。
这些5G站点,将首次服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高清的两会新闻报道。经测试,目前上行速度可达到200Mbps,下行速度可达到2.6Gbps,完全满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高清新闻报道的传输要求。
在全国两会期间,新闻中心将举行多场记者会,并将为记者提供采访工作相关服务。
2月2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内地记者情况通报会在京召开。会后,众多记者在全国政协礼堂大厅内排队领取记者证,场面壮观。不少媒体一边排队领证一边现场取材发稿,开启两会工作模式。
不少媒体一边排队领证一边现场取材发稿。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继祥
据悉,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安排三场委员通道,每场将约有12位委员接受记者采访。三场委员通道开启时间分别为3月3日、3月9日、3月13日。
两会报道至关重要,必须保障零差错。关于两会报道的规范用语也是媒体人不可忽视的。
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怎样规避?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
1、“×届”“×次”位置不同
“×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届×次会议”这两个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写错。“两会”一词因使用较广,可不加引号。但,“十五”“十一五”均应加引号。
2、不随意使用简称
不要随意使用简称和略称。“政府工作报告”不要简写成“政府报告”。
3、“提案”与“议案”“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提的是“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提的是“提案”,不要用错。
“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人大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议案”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按法定的联名人数,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
而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个人可以提出,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议案”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而“建议、批评和意见”则是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提出。
4、“审议”与“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而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同时进行这一活动,可并称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有的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学习”“领会”等词汇,这与代表、委员的职责不符,新闻报道中应避免使用。正确的用法是“审议”或“讨论”。
5、人大
政府和法院、检察院是由人大产生的,对人大负责,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不要说“人大要积极帮助呼吁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产生人大请求或者劝说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问题的误解;正确的表述是“人大要依法解决或督促有关机关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审议”与“一起审议”
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央领导同志参加所在代表团的会议时,使用“审议”;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国家行政机关成员的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会议时,在使用“一起审议”的同时还应有“听取代表意见”的内容。
7、“履行职责”与“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之一,报道中涉及政协委员时,可使用“参政议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道中涉及人大代表时,不能使用“参政议政”,可使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代表、委员”并提时,最好把“履行职责”与“参政议政”写全。
8、“界”和“届”
在同一届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的“界别”不要写为“届别”。“届”是从时间上说的,指的是九届、十届、上一届、本届等;“界”则是针对委员的工作领域分类而言,如“经济界委员”等。
9、“人大常委会委员”
人大常委会没有“常委”这个职务而只有“委员”,“×××是人大常委”或“人大常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述应写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0、“组成人员”与“委员”
人大常委会会议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其组成人员不仅包括委员,还有委员长、副委员长(地方的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为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因此,在报道中不能说“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委员们……”,正确的表述应为“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11、终止”或“撤销”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停止问题,要使用“终止”或“撤销”的标准表述。在人大,按规定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罢免某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某人的代表资格终止。在政协,则由政协常委会会议表决决定撤销某人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12、人大代表的监督权
人大对一府两院有监督权,但这种监督权力应该由集体行使。代表从事个案监督的行为,于法无据。而代表拥有的权力属于公权范围,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就应该“不做”。
监督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按照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也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行使,如: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
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
代表按前款规定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由他委托的负责人员应当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代表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要求,联系安排本级或者上级的代表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
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第二十七条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13、“法律委员会”与“法工委”
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之一,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设机构、办事机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简称“法工委”。法律委员会的负责人称“主任委员”;法工委的负责人称“主任”。
14、“检察长”与“审计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要写成“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首长职务为审计长,不能写为“审计署署长”。各地各级检察院的首长称检察长。各地的审计部门,省级多称“审计厅”,其首长称“厅长”;有的地方称“审计局”,其首长则为“局长”。
15、法律名称加标点符号的问题
(1)使用法律的全称应加书名号,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但使用法律的简称时,则不用加书名号,也不用加引号。如“按照刑法的规定”,不要写成“按照《刑法》的规定”或“按照‘刑法’的规定”。
(2)法律草案的表述,全称应加书名号,同时“草案”用括号括起来置于书名号内;使用简称则不加标点符号。如,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简称则为“物权法草案”。
(3)人大代表建议案中建议制定“某某法”时,应用引号注明建议制度的法律名称;不用引号也可。但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只能用于已颁布实施的法律全称。如,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也可表述为: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但不要写成:“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
16、国家机关名称中的“和”及“与”字
国家机关名称中的“和”及“与”字。国务院机构中有3个机构所主管的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在名称中用“和”字进行连接,不用“与”字。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中则不用加“和”字,如“发展改革委或发改委”“劳动保障部”“人口计生委”。
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名称中,则用“与”字连接,如“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
17、监管机构的名称
国务院机构中有一些单位名称中明示有监管职能,但表述不尽相同。其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使用的是“监督管理”。
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用的是“监管”。在使用这些单位的全称时应注意区别。
18、“权力”与“权利”
权力指的是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职责是依法赋予的,因此,一般使用“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力”,而不要写成“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
同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要写成“行使权利”。“权力”可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等词组,而“权利”则不能。“权利”一般用于个别,如“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
19、“职务+姓名”
新闻稿中对人物一般使用“职务+姓名”的表述方式,而不使用“姓名+职务”的表述。两会报道中,应尽量使用“代表”“委员”身份,即“××代表”“××委员”。
20、“共商国是”
“共商国是”不要写作“共商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
21、称谓
“普通代表”“普通委员”的称谓有违代表、委员平等的精神,“父母官”的称谓缺乏法治精神,均不要使用。
22、不要炒作
报道中不要炒作“议案(提案)大王”“一号议案(提案)”等,要重点报道议案(提案)的质量。
23、“代表委员到会前”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分布在各地,其中有的居住在北京。两会报道中,如统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聚到北京开会,不要称“进京”。“代表委员进京前”不如说“代表委员到会前”。
近日,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第六批、第七批向社会推荐使用的外语词中文译名。共推荐使用译名32组,包括“人工智能”、“情商”等。新公布的推荐译名由于具有社会应用潜力,在两会报道中也有一定使用率,需要媒体人特别关注。
根据名单,第六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共20组,第七批共12组,均以社会应用领域出现的外语词为主,如“人力资源”(外语词Human Resources,缩写HR;)“情商”(外语词Emotional Quotient,缩写EQ)。
除一些使用较稳定的译名外,第六、七批名单也关注新出现的译名,特别是具有社会应用潜力的词条,如人工智能(AI)、电动汽车(EV)、商务智能(BI)等。
据悉,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推荐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使用规范的外语词中文译名。译名研制过程中,主要参考部分主用辞书中收录的外语词缩略词词条,运用多类型语料库查询、频次统计等方法,比照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译名信息,并就部分译名征询相关领域专家、从业者的意见等。
两会小百科:
2019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和日程, 2019两会主要议程有哪些?
一、2019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19年3月5日在京召开。
2018年12月29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四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019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二、2019两会主要议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建议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三、全国两会结束时间
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两个星期(14-15天)外,历年“两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
另外,自1995年起,每年全国政协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均在3月5日开幕,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2018年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3月20日)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3月3日-3月15日)。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