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类型及用药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3-02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康悦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类型及用药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多由气道炎症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相关的气流受限所致,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从而缓解喘息的主要治疗药物。


一、临床常用支气管舒张剂 


1、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根据作用起效时间的不同和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β2受体激动剂有速效与缓效,短效与长效之分;短效一般为速效,但长效不一定缓效。


(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但不宜长期、单药使用。代表药物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具有协同作用,是治疗急性喘息的主要药物。


 沙丁胺醇以吸入给药为主,吸入后迅速起效,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吸入后5~10 min起效,作用最强时间在1~1.5 h,作用维持时间为3~4 h;口服15~30 min起效,作用维持时间为3~4 h。


特布他林以吸入给药为主,吸入后迅速起效,作用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吸入后5~15 min起效,作用最强时间约在1 h,作用持续时间约为4~6 h;口服30~60 min起效,作用维持6h以上。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药使用。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特点是作用维持时间长,具有舒张支气管和协同抗炎的作用。常用药物为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


福莫特罗属于速效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特点是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吸入后2 min起效,2 h达效应高峰,作用维持时间为12 h左右,是目前唯一的速效和长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沙美特罗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特点是起效缓慢,作用持续时间长,吸入后约15~30 min起效,维持时间约12 h。


2、抗胆碱能药物


异丙托溴铵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为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经吸入途径给药。该药为非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吸入后约15~30 min起效,支气管舒张效应达峰时间为60~90 min,维持时间约4~6 h。


3、茶碱类药物


短效茶碱可作为缓解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临床使用较多的为氨茶碱或多索茶碱,有口服和静脉两类剂型。


二、给药途径


目前对于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的常用给药途径有吸入、口服、静脉、透皮等,其中吸入治疗为局部气道用药,作用直接、高效、起效迅速、药物负荷小、不良反应少,为安全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


三、儿科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方案


1、支气管哮喘


(1)哮喘急性发作期


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气道痉挛药物,是儿童急性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如具备雾化给药条件,雾化吸入应为首选。目前临床上可选用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溶液雾化吸入,使用氧驱动(氧气流量6~8 L/min)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第1小时可每20 min 1次,以后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延长给药间隔,从间隔1~2 h至间隔8~12 h按需重复吸入。


(2)哮喘缓解期及慢性持续期


处于任何控制治疗级别的哮喘患儿均可按需使用SABA以缓解症状。对于需要第3级或以上级别治疗的哮喘儿童(如5岁以上),可以采用低剂量ICS与速效LABA联合制剂,既作为长期控制治疗药物同时也可作为按需缓解治疗药物。但需注意,任何年龄患儿都不应将吸入型LABA作为单药治疗,只能在使用适量ICS基础上作为联合治疗使用。


2、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确诊的基本条件是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临床上可选用SABA雾化溶液雾化治疗、气雾剂吸入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


3、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或称“哮吼”,好发于年幼儿童,可引起突发的吸气性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和呼吸困难;在严重哮吼时,可使用雾化肾上腺素(消旋肾上腺素2.25%,0.5 mL,或左旋肾上腺素1:1000,5 mL)治疗。


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用于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喘息症状。有研究显示,早在25周胎龄时,胎儿即对支气管舒张剂存在反应,建议早产双顶径(BPD)患儿在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之前,在出生后第2周时及早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以降低通气治疗的气道阻力,从而改善肺功能。


总之,我们只有对支气管舒张剂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推动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药中的合理化应用。


- END -


/ 相关阅读 /

·猝死率最高的呼吸科疾病,一旦发作生命以秒计算


/ 推荐阅读 

·




阅读38402
儿童 呼吸道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