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新版《倚天屠龙记》的最大问题在于:过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3-06



新版《倚天屠龙记》自打2月27日开播以来就恶评不断。


拍金庸剧一直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难度仅低于四大名著的改编。若拍成篇幅短的电影,创作空间还大些;若拍成电视剧,篇幅长,受到的制约反而更大。


电视剧基本上是按原著拍的,不会有电影那么大的改编。而原著故事,全国观众早已耳熟能详,且不说金庸的小说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就算没有读过原著,同一个故事都得看过几版电视剧。


拿《倚天屠龙记》来说吧。千禧年以后,光是内地参与制作的就有三个版本;再算上2001年香港TVB和1994年台湾台视出品的版本,共有五部《倚天屠龙记》电视剧。其中马景涛版本、吴启华版本、苏有朋版本都已成为两代人记忆中的经典。


邓超版《倚天屠龙记》豆瓣4.9、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豆瓣8.2、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豆瓣8.3、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豆瓣7.9


所以金庸剧拍的好坏,谁都有个评判标准,最常见的是和老版对比。大家觉得陈妍希不适合演小龙女时,最有说服力的是把她的剧照和李若彤、刘亦菲放一块,根本不用找原著。



新版《倚天屠龙记》里没有谁被单拎出来作比较,直接把苏有朋版的顶上了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那么这剧,到底是不是网传的那么烂?到底烂在哪里?




新版《倚天屠龙记》的最大问题在于:过。


不用说别的,就是在镜头上已经为人诟病。


一般来说,大众会挑出选角、改编幅度的问题,很少涉及技术等较专业的领域。可是大家第一时间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新《倚天》的镜头运用。因为问题出现的地方无须知识,肉眼可见,那就是慢镜头


开篇,水鸟、道袍、点水轻功,一组蒙太奇,将意境相通的人、鸟兽、武术联系到了一起,迟迟不露出人物的真面目,却已经表现了不少面目以外的东西,算是慢镜头的成功运用


不可否认,在塑造人物、烘托气氛上,新《倚天》对慢镜头的运用都有巧妙之处。



它的失败,在于滥用,武打戏份时的滥用。


看高手用铁链打到对手,要等上10秒钟。



看天鹰教从房顶上跳下来抹敌人脖子,也要10秒钟。



2017年,蒋家骏拍出了2000年后口碑最高的一部《射雕英雄传》,豆瓣7.9分,大家普遍认可该剧对原著的还原、演员的表现,不足之处有二,一是五毛特效,二是打戏慢动作过多




没想到两年过后,蒋家骏指导的新作《倚天屠龙记》,特效没有明显进步,打戏慢动作不减反增!


家骏对此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慢动作”实质是源于拍摄时运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过去的打戏,“飞”的画面大都看不到过程,软件计算出来的慢动作抖动也很厉害。这次用升格拍摄,观众可以更真实清晰地看到动作的过程。”


可是问题不在于用不用,而在于是否滥用。技术应为人所用,不该本末倒置。新《倚天》前两集中充斥的既无美感亦无需要的慢镜头,直接磨没了网友的耐心,蒋家骏不得不在微博表示“将抓紧时间尽力改善”,应该是趁着还没有更新的时候做了些调整。


后面剧集中动作戏的慢镜头少了一些,有些镜头运用完成得很漂亮。



在一个长镜头里利用山势完成了大小无忌的转换,也颇有新意。



其实技术的更新正是经典不断改编的意义之一,但新《倚天》的慢镜头实在太多了,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


在人物塑造上,也有些用力过猛。


看得出来蒋家骏想还原出原著中人物的多面性,却找错了着力点


开播第一天殷素素就上了热搜,被夸英气十足、“美得心颤”。



看得网友一脸懵,因为没见英气而且还是整容脸。



在《射雕英雄传》中也出现过这个问题,穆念慈是受争议最大的一个,演员的演技尚可,但长相是标准网红脸。



新版殷素素不光是长相受争议,在表演上也是使错了力气。


原著小说中,写殷素素是个“脾气怪诞”的少女。最能体现出这点的便是和张翠山在船上的一场戏,书里写她因被张翠山说“狠辣”而“恨恨地”“沉下脸”“冷笑”,甚至一掌把梅花镖拍得深入肉里,横蛮刁恶。


但新版殷素素在这场戏里不见怪诞,只见娇嗔。受伤的少女自有娇弱之处,但过了度,就变成了撒娇,英气尽失。



和殷素素一样受争议的是张翠山。普遍的批评言论是殷素素不够怪诞,而张翠山没有侠气


其实新版张翠山演出了“书生气”,是个书中所写看上去文质彬彬、弱不禁风的少年,但由于过多着墨于书生气,少了“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的那股“彪悍之意”



最典型的一处是自刎之时,金庸写张翠山不想被救下,所以在把无忌托付给师父后立刻拔剑自刎,聊聊几笔让人感慨万千。而在剧中,这个过程被描写的极为繁缛,大量镜头拼接,过度铺陈,还让张翠山在自刎前念了句诗,大大削弱了那种快意恩仇的侠义之感。



类似的在跑偏之处用力过猛的,还有胡青牛。这版的蝶谷医仙被拍成了老顽童,怪癖有余,但丝毫没有“神清骨秀”的气质,而且真是新《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演的。


与梁天版的一比,就更相形见绌了。


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中梁天饰演的胡青牛


新版《倚天屠龙记》里的胡青牛


不过话说回来,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新版《倚天屠龙记》也有些可取之处。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脉,没有特别细致的心理描写,武侠剧拍出来也一样,更注重情节。


看二三十年前的电视剧不难发现,有个通病就是表演意图十分明显,有很深的戏剧/话剧影子,琼瑶剧如此,武侠剧更是如此。



发展至今,改编剧会更注重刻画出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复杂,表演也呈现“内敛”的趋势。像新版张翠山就把“心地仁厚”和“太过固执”拿捏得比较细腻,人物性情不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


新《倚天》有不少情节是完全按着原著拍的,但也有不少大胆的“二次创作”,使人物形象有别于以往,最明显的还不是张翠山,而是灭绝师太


灭绝师太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新《倚天》对灭绝师太的诠释是有突破性质的,在杀死爱徒纪晓芙的那场戏中,抓住了原著中“只见灭绝师太举起左掌,便要击落,但手掌停在半空,却不击下,想是盼她最后终于回心转意”,对灭绝师太的人性做了想象。


只是这种悲恸还是有些过度了。



目前来看,新版《倚天》对杨逍、纪晓芙这段书中描写不超过两段的往事,是“二次创作”力度最大的。杨逍的出场、纪晓芙被掳以后的经历,都被详尽地呈现出来。


这版杨逍外形上复合“相貌俊雅”“白色粗布长袍书生”的描写,也体现出了杨逍之所以令纪晓芙“不悔”的人格魅力,但里面有些细节还是挺雷人的,比如杨逍给纪晓芙单膝下跪,请其留下来。


不仅西化,对杨逍的形象损害也挺大的。



灭绝师太和杨逍是新《倚天》里两个比较成功的、改编幅度大的角色。


对主人公张无忌的改编也是有的,50集的篇幅,12集之前都是张无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按原著比例来说,不算过分。


但新《倚天》对小张无忌的性格做了些改动,少了金庸总结的“软弱、容易被环境所支配”特质,反而多了嫉恶如仇的坚毅,这种改动容易使张无忌前后性格不一致。


不过小演员韩昊霖的演技很好,不足10岁,演技不输大人。



剧里有些小细节能打动原著粉,张三丰带无忌去治病的途中,见到小摊上有卖打拳罗汉的,还想买一个回去,读过原著就能明白,这是因为郭襄曾送给他一对铁铸罗汉。



新《倚天屠龙记》对人物的演绎有偏颇之处也有可取之处,但慢镜头的滥用是致命错误,只怕重要的角色还没出现,许多观众就已被磨没了兴趣。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属于中国人的“科幻世界”,有很大的生命力。影视剧改编可以还原小说,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也可以取灵丹一粒,拍出武侠的风骨与美学。


新版《倚天屠龙记》虽说运用了新的技术,但并没有什么突破性质的“野心”,还是娱乐品。在服化道上的进步,也是近年来大众对于“高级质感”的偏好所驱。


2009版《倚天屠龙记》服化道也是迎合当时所流行的审美。


邓超版《倚天屠龙记》周芷若


随着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等大热剧注重起服化道,那种塑料感、糖果色的服饰基本上消失了,新版《倚天屠龙记》的服化道也是在主流审美提高下应运提升。


新版《倚天屠龙记》峨眉派扮相


这其实也是潮流的一部分,真正有自觉带动审美提高的,是像2010年《苍穹之昴》那样对古典很考究的作品,对比2011年大火的《宫锁心玉》就能明显看出,审美超出潮流多少。


《苍穹之昴》服化道精致,表演内敛,节奏慢,但鲜为人知


《宫》代表了大众审美


不光是新版《倚天屠龙记》,以往的金庸剧也都是满足人们娱乐需要而已,没有多少审美的价值,所谓的经典大多也是合格的娱乐品而已。承担好了娱乐功能,就能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童年经典”。


新《倚天屠龙记》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技术上的更新与潮流所驱的审美。它不是什么引领者,只是个迎合者。


对金庸小说的改编还有很大空间,完全可以有更能体现东方美学、更有武侠精神的颠覆性作品出现。


永远不该说“经典还翻拍什么”这样的话,因为金庸剧不是翻拍某部老版电视剧,而是改编原著小说。就算只是技术上的提升和潮流上的变化,制作出来的仍然是娱乐品,也值得改编,给经典注入新的活力,发挥更多的娱乐功能。


只是新《倚天》的娱乐功能都不如人意。蒋家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意识到过犹不及,在慢镜头上用力过猛,在人物塑造的着力点上跑偏,即使在后期有所好转,也于事无补,丢掉了大部分的观众缘。


他老是想拍出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却丢了人尽皆知的那一面。



影迷互动

你怎么看新版《倚天屠龙记》?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40483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