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叫大尺度而非限制级的美?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4-09


1937年,德累斯顿的“颓废艺术”展,伊丽莎白看着康定斯基的画,对小外甥库尔特说“别告诉别人,我喜欢这幅画。”



伊丽莎白想让库尔特接触那些最自由、最先锋的绘画艺术。她本人则痴迷音乐,会请几位司机一起按响喇叭,奏鸣出她认为的、蕴藏着整个宇宙的力量的,高音la。


她会赤裸着弹琴,为找到了这个音符而热泪盈眶。



不久后,有着敏锐艺术感受力的伊丽莎白,被送往了疗养院。她被判有“青年狂热症”,纳粹政府为她做了绝育手术,将她送进了毒气室。


1945年,伊丽莎白死于位于德国东部的疗养院


她不会看到,正如她所骐骥的那样,库尔特长大后成为了德国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纳粹对现代派艺术深恶痛绝,认为现代艺术是“病态的、违反道德的”,是“犹太的、共产主义的、反德国的”,早在1920s,纳粹党就已为现代艺术发明了个词汇——Entartete Kunst(颓废艺术)


厌恶到什么程度呢?


1937年,纳粹党专门在全国乃至奥地利办了“颓废艺术”巡回展览,统共展出650多件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为了让民众产生厌恶情绪,在解说中极尽危言耸听之能事。


颓废艺术展上的纳粹党


伐异的国家意识形态,不光是在思想领域上恐惧异端,在种族、基因上也是如此。


伊丽莎白死于用于种族净化的安乐死计划。


入围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无主之作]将传记与史诗结合,将艺术与现实结合,在188分钟里,始终保持着最美的姿态,讲述了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故事。


[无主之作]豆瓣8.5,IMDb7.7





,是[无主之作]最直接的特征。


它美到让你觉得,片中所有的光和影都在按着“美”的定义要求自己。



开头伊丽莎白的故事是最惊艳的。镜头的运用和配乐、情绪完全融为一体,能让你以旁观者的冷峻视角,感受伊丽莎白的疯癫,也能让你变成伊丽莎白,和她一起疯癫。



[无主之作]的镜头语言、摄影,并不像其它影像出彩的电影那样,有一以贯之的风格,而是根据氛围、人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库尔特与妻子相处的时光中,画面呈现一种丝绸般的质感与奶茶色调。



而这是别人那里没有的。



[无主之作]有很多裸露镜头,但是在德国仅仅分级为12+,属于非限制级的那种尺度大。这部电影像希腊雕塑一样,把肉体的美好全部呈现,不带一丝淫邪。



本片摄影师凯莱布·德夏奈尔已经六度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无主之作]是第六次。影像风格上的美,使[无主之作]与一般写实的传记片不同,多了一些写意的成分,也与影片的艺术主题相符。


[无主之作]谈不上尽善尽美,但也是文质彬彬,在形式上美得有分寸内容上也讲究得很




影片以库尔特的艺术经历为时间线,以他与妻子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为主体,包容性极强,将艺术家的成长史、极权对于人权与艺术的残害、命运的暗涌都涵盖其中。


在如此的体量和格局下,[无主之作]一眼看上去却又像个充满了戏剧性的悲剧复仇故事。当然,影片并不俗套,但在现实感很强的语境中,这个故事太像故事了。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伊丽莎白。


她就像《蝴蝶梦》里的丽贝卡,在故事开始前已经死亡,名字却散布在曼德利庄园的每个角落。


在看着姨妈赤裸着弹琴,还告诉他“目光不要移开,真实的就是最美的”时,他得到了启蒙——关于美。


尽管这启蒙被判为疯狂。



库尔特有艺术天赋,但在纳粹德国,以及后来的东德,这都是缺陷。


被极权社会需要的是技术,而非艺术。


所以库尔特的工作是——写印刷体的字。他的艺术天赋再高,也只能体现在,别人需要用模板,他徒手。



就算被美术学院录取,学的和画的,也都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艺术一下子回到了文艺复兴前,成了宣传工具。


人们就像中世纪相信神一样相信社会主义。



库尔特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但他的意志并没有被折服。尽管教师在课上教导他们“不要老是想着‘我、我、我’,要为人民着想”,他仍然想要表达自我。


在他偷偷画的画中,你能感受到和伊丽莎白一样的艺术创造力。



通过库尔特29岁前的经历,你不难理解他为何要逃离东德,为何要投身于最叛经离道的艺术。你或许还会理解,为何二战后会兴起后现代主义。那些从前觉得都不能被称之为“艺术”的作品,因为懂得了这段历史与人们的经历,可能一并都懂得了。


库尔特所创作的艺术,是在临摹照片的基础上进行的。他将老照片模糊化处理,想以此讨论真实性问题。临摹照片就算画得再像也不能算是艺术作品,模糊化处理才是体现创造力的地方。


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他和姨妈伊丽莎白的合影。



而他的模糊化,是为了让作品更真实。他觉得,自己如果不认识画中的人物会更好。这是片名[无主之作]的来历。


诚然,在零度写作作者已死的文艺理论思潮下,这种艺术观念并不奇怪。但对于库尔特的艺术创作来说,他个人的经历、对艺术的理解,远比社会思潮重要。


虽然社会思潮,正是无数个个人集结到一起形成的。



伊丽莎白不只是作为艺术启蒙与艺术品出现在库尔特的生命中。


他的妻子,也叫伊丽莎白。



[无主之作]的戏剧之处在于,这两个伊丽莎白之间,存在着一条最残忍的纽带。使他们的命运,从未从时代中逃离。



[无主之作]是真实的人物传记片。


库尔特的原型是曾创下在世艺术家最高拍卖价格纪录的格哈德·里希特


18岁的格哈德,真实照片


格哈德出生于1932年,他的姨妈玛丽安于1945年,因有“精神分裂症”被宣扬种族净化的纳粹德国执行绝育手术与安乐死。


《玛丽安姨妈》画于1965年


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叫玛丽安,影片中还原了他为玛丽安绘画的过程。



《艾玛-楼梯上的裸女》画于1966年


但格哈德的艺术作品,比电影中所展现的更美。


《艾拉》画于2007年


《阅读者》画于1994年


格哈德的作品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不是纯粹形式的,他在用模糊传达着“真实”,传达着不那么明确的东西。他说:“我模糊了一切,使一切同等重要,同等不重要。”


当代艺术都很难用统一性去理解。以至于[无主之作]用格哈德30年的经历,来完成他的第一部作品。


1961年,格哈德逃离东德,此后拒绝做和过去有关的所有事情。我们在《玛丽安姨妈》中,看不到政治宣传画的影子,但也许能看到,他这30年的故事。


这188分钟对30年来说,不算长,值得。




影迷互动


你最喜欢哪部讲艺术家的电影?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39616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