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割掉舌头,他们被切去牙床,狰狞的手术伤疤撕裂了他们的脸庞,癌变的噩耗宣布着他们的死亡……
他们曾经都是槟榔的痴迷者,是那颗黑色的果子,将他们带入了病魔的深渊。
——《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
昨天,一份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下发的《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引起热议。该文件称,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即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且此项工作必须在 3 月 15 日前全部完成。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两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 3 年实现创收 300 亿元,5 年实现创收 500 亿元的目标。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微博截图
为什么要禁止宣传槟榔?
因为槟榔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的 1 类致癌物,已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
同时,槟榔作为一种有成瘾性的「软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媒体和明星,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一些节目中夸张的宣传
图片来源:湖南卫视
本文开头的「割脸人」故事中有一个典型角色,43 岁的刘桑果。
他的大部分左脸已经被割掉了。
他在大约两年前接受了口腔癌手术,切掉了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萎缩的脸皮陷成拳头大小的深坑。术后,他左眼神经被压迫,如今已彻底瞎了。
他就这样躺在湘潭市一家医院的肿瘤科病房内。
因为手术的原因,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非常费力,沙哑而模糊的字句从喉咙中勉力地挤出来。
冰冷的灯光照在他消瘦如柴的手腕上,两串佛珠晃晃荡荡。
佛珠是朋友为他求来的,但并未给他带来好运。他被查出癌症复发,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和大脑。
都是槟榔害的!
他的妻子唐娜抹着眼泪,一字一顿地咬牙说。
这是《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中叙述的一个故事。而在湖南湘潭这个小小的地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口腔医学科室发生。
恶魔的果实
槟榔,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1 类致癌物。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口腔医学界,这既是共识,也是真相。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清单
湖南省是口腔癌发病的重灾区,湘潭更是首当其冲。据医学统计,90% 以上都与槟榔相关。
口腔癌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辅以放疗化疗,一半以上的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因为癌症复发而死亡,五年生存率约为 50%。即使手术成功,也会因面部外形的永久性损害及口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个事实被湘雅医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几位学者证实,他们在 2017 年发表的文章指出,仅在湘雅医学院下属的五家附属医院,短短十年间(2005~2016 年),就累计收集了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 8222 例,根据这个数字推算,整个湖南省,因槟榔致癌的约 2.5 万例。
《槟榔王国里的「割脸人」》,曾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阶段性小高潮。然而潮水退去后不久,在疯狂的商业营销模式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重来。
令口腔医学界更加忧虑的是,槟榔,这次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作为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软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
植入在电影中的槟榔广告
▼
为遏止一个又一个城市沦为「湘潭第二」,让槟榔不再成为继烟草之后的又一全民公害。我以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的身份,借助丁香医生这个平台,向大家深入全面地阐述槟榔致口腔癌的医学常识。
为了让你身边每一个嚼食槟榔的人能够从此摒弃槟榔,我的文章获得湖南省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翦新春教授授权,希望与大家共睹口腔癌患者的手术现场图片。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位读者理解我们的担忧和急切,并且一同参与其中。
图 1 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
图 2 舌颌颈联合根治术 + 胸大肌皮瓣修复
▼
图片来源:翦新春教授提供
痛苦的疾病,可怕的进程
根据我所参与的研究综述,66% 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病变(OSF)更是嚼食槟榔的特异性疾病。
引起 OSF 的原因是摩擦 + 槟榔碱。人咀嚼槟榔可以获得快感,偏偏槟榔的纤维非常粗糙,容易通过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与此同时,槟榔中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槟榔碱会通过咀嚼释出,长期的槟榔碱刺激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
曾流传过的一则趣闻
逃犯因嚼槟榔导致「樱桃小嘴」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当病人开始出现 OSF,会感觉口干舌燥,并且口中有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也有一些病人早期出现口腔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当病人不管不顾这种情况,OSF 就会进一步发展,出现无缘无故的口腔疼、口干、吃东西尝不出味道。
到后期,会连开口都变得困难,不能吹口哨及吹灭蜡烛,张口受限,说话不清,连吞口水都觉得困难。
如果发生此症后不及时阻断槟榔的摄入,任由槟榔碱的反复刺激与累积,尤其是工业化生产中为追求口感上瘾而加入的各种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即诱发敏感人群的致癌基因突变,最终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而更可怕的是湘潭地区的一句谚语「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原是本地槟榔成瘾者对服用感觉的一种描述。
但事实上,他们无意中陈述了一种事实——现代医学统计证明,槟榔和烟草同时作用于口腔比单食槟榔更易患口腔癌。
图片来源:台湾卫生署宣传海报
而除了口腔表现以外,槟榔中的有害物质被身体吸收后,还可引起肝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及宫颈癌,钙、维生素 B12 及胆固醇代谢异常,以及影响排卵、精子活力,对怀孕妇女来说,引起早产、不育及死婴等生殖健康异常。
复杂的利益链,漫长的立法过程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立法禁止槟榔生产?
其实,中华口腔医学会从来没有停止过为制止槟榔进行过积极的努力交涉,国内的专家学者也积极为此奔走。
就在 2018 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口腔医学界的人大代表已经正式提交议案,希望将控制槟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但截至文章发出,暂时仍未有全国性相关法律法规颁布。
槟榔,因为不同于传统的毒品,所以很难强制立法禁止。
曾经有一起官司在湖南倍受关注,口腔癌患者集体诉讼向槟榔生产商索赔,但最后未获赔偿。受阻理由竟然是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因果关系。争执的焦点是由于很多嚼槟榔人群没有患癌,甚至未出现任何明显病变。
这种逻辑是反智的,现代医学一向讲究循证,槟榔致口腔癌是在严谨的大样本对照研究基础上,通过各个槟榔大国的流行病学统计及文献汇总,并最终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权威定论。
图片来源:BBC 《亚洲的死亡秘密:槟榔之祸》
上图的主角是一位台湾同胞邱先生,他的脸颊上,是口腔癌肆虐的痕迹。
像大多数人一样,邱先生完全没有意识到嚼槟榔的风险,他足足嚼了 10 年槟榔。然而戒掉槟榔 20 年后,他还是患上了口腔癌。
邱先生说,他身边的人都嚼槟榔。就像递烟一样,分享槟榔已经成了社交动作。
好朋友们聚在一起,总会互相递上槟榔。
大约三年前,邱先生的左脸颊出现了一个小洞,短短三个月,肿瘤就长到了高尔夫球大小,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
「我吃的东西都会流出来,所以我在上面贴了个东西挡住。」
「很疼。」他说。
每年有大量像邱先生这样的台湾男性会被诊断出口腔癌或癌前病变,其中约有 80% 到 90% 的人会嚼槟榔。
作为槟榔种植大省的台湾,已经意识到了槟榔的危害。其卫生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近 10 年来,台湾口腔癌发生率足足升高了三分之一多,而且是 25~44 岁青壮年男性最常见的癌症。
不过,当地政府坚持倡导戒嚼槟榔的理念,收效甚微。
我想,无论是哪个地区,槟榔难禁的理由更有可能是庞大的产业链利益所致,这个链条还牵涉到民生、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
图片来源:留言截图
1994 年,厦门市政府颁发了禁止槟榔「通告」,1996 年改为「禁令」,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
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由地方政府针对槟榔颁发的最严「禁毒令」。
但是,在湖南湘潭,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局面。因为槟榔已成为当地的传统与文化,是湖南食品工业的龙头和支柱,更是湘潭的「名片」。
前两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 3 年实现 300 亿元,5 年实现 500 亿元的目标。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牙医学院的陶霖教授一直致力于口腔健康疾病的研究,他总结了湖南近 12 年的口腔癌发病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并预测,按当前趋势发展,到 2030 年,口腔癌的发病数在湖南将超过 30 万,全国可能超过 100 万。
以每例医疗费 20 万元人民币保守估计,其造成的医疗负担将超过 2000 亿元,足以抵消槟榔产业对社会所谓的「经济贡献」。
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槟榔的广告一直放任自流的。作为中国地方卫视中的一枝独秀,湖南卫视在槟榔的全国播散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种晚会更加成为营销的极致。2018 年槟榔厂商更是直接得到元宵晚会冠名权并为槟榔量身打造广告节目。
植入在元宵晚会中的槟榔广告
▼
槟榔品牌冠名的综艺节目
湘雅医院的翦新春教授一直呼吁,政府要着眼未来,颁布「槟榔禁令」。如果不能迅速实施政府禁令,应立即推进关于槟榔的公众教育,加大对口腔癌的科普力度,禁止一切槟榔广告。
「软毒品」逐渐流行
我们还要付出多大代价?
喜欢尝鲜是年轻人的特点,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
嚼过之后,先是感觉头晕,胸闷,紧接着就是心跳加快,一股锁喉的感觉令人几乎要打 120,难受至极,很多人会发誓今生再也不嚼槟榔。
但,那只是一种初体验。
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又开始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
近些年这种「软毒品」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开来,孝感也不例外。
二十年前,我刚到口腔科上班,最初几年一例 OSF 也未接诊到过。大约 2004 年,我接触了第一例 OSF,有嚼槟榔习惯,是湖南湘潭人,在孝感工作。而后每年都会接诊 1 到 2 例,病例很少,而且出奇的全部是湘潭人,那时给我的印象认为 OSF 其实是个地方病。
但是在大约六七年前,这个印象开始转变,因为我接触到本地的第一位 OSF,一个爱嚼槟榔的大学生。接下来几年陆陆续续的接诊到本地的 OSF,而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能接诊几例,频率越来越高,几乎都是本地男性年轻人,无一例外地嚼槟榔。
我预感到趋势不妙,联系了本地电视台的记者,做了一期调查节目并进行科普。
很巧的是,那位记者自己也嚼槟榔,因此他对节目非常上心。
记者通过深入走访,发现本地的众多超市,学校周边甚至人群集中的小区均有售槟榔,据说生意不错,年轻人比较偏好。
令我意外的是,在我工作的医院内部便民小超市,同样也有售,在他们的眼里,那就是一种爽口的食品而已。
槟榔在网上销量可观
▼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我在和 OSF 患者沟通中了解到,他们在患病之前,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槟榔的危害,都是看到身边的朋友在嚼槟榔就去尝试,多试了几次就上瘾了。
但是槟榔的成瘾性并不象毒品那么严重,想戒掉也不是特别困难,他们认清了槟榔的危害后都能彻底地戒掉并不再复食。
虽然经过治疗后口腔粘膜病变恢复比较缓慢,但是毕竟避免了病情的发展与恶化,多半是会最终康复的。一旦 OSF 向口腔癌突变,预后将变得非常差,因此早期干预阻断病变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然而我们也发觉一个无奈的现状,更多的槟榔客却完全抵制这种医学理念。一位 OSF 患者把我们的槟榔致癌科普发到了槟榔爱好者微信群里想唤醒他们,立马就被踢出去了。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数百万例 OSF 患者,他们并非一个个都顽固不化,多半已经或者正在接受治疗并远离了槟榔。
在网络上,在贴吧里,有成千上万的 OSF 患者在倾诉,在交流,在搜索,在询问治疗方案和预后,言语中无不流露着焦虑,恐惧与后悔。你可以深切体会到「癌前病变」的压力对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互联网给了所有人接受知识与更新意识的机会,但最关键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利益趋向以及舆论导向中找到最科学的观念。根据临床病例观察,如果早早地戒掉槟榔,对症治疗,OSF 患者大概率是会完全康复的。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 - 2025 年)》中提到,应对口腔疾病高危行为进行干预,尤其提到了槟榔:
「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相对于每年几百亿的产业,我们口腔大夫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能改变什么,那么请允许我先定一个小目标:
期望早日在槟榔的外包装上显赫地标注上「槟榔有害健康」字样。
本着对全民健康负责的态度,那是一小步,也是一大步!
本文来自公众号「魔术牙医」,作者徐勇刚,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猫羯座、刘冬宸、Bruce
封面图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参考文献:
[1] Yan Jia H U, Chen J, Zhong W S, et al. Trend Analysis of Betel Nut-associated Oral Cancer and Health Burden in China[J]. Chin J Dent Res, 2017, 20(2): 69 - 78.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丁香医生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