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美两国实力消长评估报告发布,干货都在这!

作者: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3-11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热点问题。虽然在暂缓加征关税上两国达成共识,但中美贸易争端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本报告以中美贸易摩擦为背景,真实客观地比较了中美实力变迁以及分析了两者博弈的战略走向。

01

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国家实力结构性消长的分层对比

从经济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占全球份额逐渐扩大,并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年均贡献30%左右。近年来,美国GDP世界份额并没有明显变化,2008年为23.2%,2018年为24.2%。而中国的世界占比却有了很大提升,从2008年的7.2%增长为2018年的15.9%(见图1)。

图1 2008-2018年中美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2018年中国外贸货物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30.5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7%。根据美国商务部非正式公布的数据,2018年美国的货物贸易总额约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越美国再次领先全球。

在国际规则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通过参与创建二十国集团、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推动WTO改革、促成并发展"一带一路"等,努力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对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虽然拥有足够的表决权和话语权,但也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世界体系正在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金融发展方面,随着互联网经济在中国普及,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得到迅速扩张。根据Worldpay对外发布的《关于2018年全球支付报告》,2018年美国电商市场移动钱包支出占比达到20%,2018-2022年电商支付市场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9%;而中国电商市场2018年移动钱包支出占比超过65%,实体店市场移动钱包支出占比也超过36%。2018-2022年电商市场将继续保持9%的高复合平均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四年都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现在已经惠及全球超过8.7亿人,网络时代将给予中国金融"变道超车"的巨大机会。

在科研投入方面,中国保持着世界第二的位置,且研发投入额增长迅速,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根据普华永道2018年发布的报告,中国研发投入2018年增长34%,成为全球国家中增速最高的国家,美国增速约为7.8%。

在高科技出口领域,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的百分比基本稳定,从2008年的25.57%上升为2018年的28.8%。而美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由2008年的25.92%变为2018年的约14%。

02

尽管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但中美差距仍然存在,美国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并未被根本撼动。

①从硬实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但美国整体上看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从经济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达到了2.9%,GDP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达到20.5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中国2018年GDP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3.6万亿美元),实际增长6.8%,同比上年增长了7.95万亿元,折合约1.4万亿美元,两国GDP总量相比较,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6%,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意味着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超过美国。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美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了两种新趋势,一方面是石油进口总额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非石油产品进口总额的快速上升。在非石油产品的进口中,服务贸易的变化并不算大,发生变化的主要是货物贸易的进口总额,在两种趋势的影响下美国商品进口总额持续稳步攀升,同时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中国近年来的进口需求重新稳步增长,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原油和石油炼化产品,这两大产品加起来占到中国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但在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国的进口需求增长或有一定波动。

在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虽然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向高质量转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但总体上中国的经济产出效率和美国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在城市化进程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和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约为59%,远低于美国约82%的城市化水平。

在金融领域,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而美国以直接投资为主,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大幅落后于美国。另外中国金融业的自由度偏低,开放程度不足。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2018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中国的排名仅为110名,而美国为全球第18名。

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的军费支出和美国有着较大的差距。2018年美国的军费预算开支约为6315亿美元,中国军费预算开支约为1748亿美元,美国的军费预算开支约为中国的3.6倍,美国军费支出占其GDP的百分比为3.08%,中国为1.30%(见图2)。

图2  2008-2018年中美军费变化及占GDP比重

(08-17年数据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8年数据为笔者根据两国军费预算支出测算的参考值)

②从软实力的角度看,虽然中国的话语权在增强,但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美国。

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接连写入联合国官方文件,“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新型全球治理观受到了世界的普遍支持。但是,目前的国际协调机制仍由发达国家主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只是被动接受者。虽然中国的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增强,但由于中国并未获得与实力相匹配的份额,从而导致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相对弱化,且对国际事务影响力不足。

从货币国际化程度来看,在IMF特别提款权(SDR)权重中,人民币正式"入篮"后的比重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无论是金融交易市场,还是支付清算体系,美元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在整体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1.80%。而美元在整体外汇储备中占比为61.94%。

从国家创新体系角度来看,美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体系,有上万家企业拥有研发实验室,而中国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体系,且在具体操作方面并没有形成完整切实的方案

在遏制竞争对手方面,美国具有三大优势:美元、美军和国际规则制定者,因此美国可以采取直接制裁、“次级制裁”等多种手段来实现遏制竞争对手的目的。在这三个方面,中国都无法与美国相比

从金融信息服务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起步晚、水平低、影响力弱,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美国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发达,从金融信息评级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地位。

在文化产业方面,美国的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广,科技转化率高,文化输出的范围也非常广,能有效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产业发展尚不完备,虽然近年来文化产品输出的规模扩大,但总体来看影响力仍十分有限。

03

中美未来博弈的新思考

从整体态势上看,中国对美国的互动地位已从战略被动变为战略对等,美国已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对手”。中国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积极地参与全球事务,相应的,美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少,美国智库界则密切关注中国的动态。

从全球形象上看,中国相较美国的国际地位已从战略寡助变成战略多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均获得世界的认可和支持,相反美国推行“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等政策,则使美国盟友体系日益松散。

从民众底气上看,中国民众看美国的社会心理已从战略自卑变为战略自信。美国不再是“自由民主灯塔”, “美式民主”与“美式监管”充满虚伪性,反之,中国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人们对国家充满自信。

另外,美国对中国目前“复兴”的程度和影响的评估和反应,已从防御和战略层面发展至更为实质性的领域。关于“美国衰落”和“中国复兴”现实争论的背后事实,也是中美两国实力的对比。中美双方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的争执点很可能进一步增多。中国在发展时不得不保持高度的谨慎。同时中国必须认识到中美两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继续努力构造新型的中美大国关系,才能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

虽然中美贸易冲突有了缓和的迹象,但是中美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中美双方加强合作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坚持求同存异,就如何处理分歧达成一定程度共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而中国需要认清中美在经贸领域博弈的本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打造新型世界经济合作网络。要做到:

第一,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以政策耐力、政策定力应对美国攻势。中美贸易冲突的爆发并非偶然,也并非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短期策略,中美经贸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中国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保持战略警惕与战术耐力,明确规划经济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成就不是中美贸易摩擦可以否定的。

第二,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经济的创新引擎。在全球价值产业链中,中国仍处于不利地位,只有通过创新研发实现产业升级,改变技术落后的状态,才能改变中国的被动局面,重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第三,组建新型国际合作网络,国际广泛交友,推动全球体系的公正合理化。中国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有目共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对中国非常重要,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搭建新型的国际合作网络则更为重要。

本文来源:人大重阳

责编|于杨

审核|邱荔



点好看,真的会变好看哦~!

阅读38715
评估 干货 
举报0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号:guancha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观察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观察者网

微信号:guancha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