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石慧芬来到“无声饮品店”,看望店内工作的特殊孩子,了解他们近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去年全国两会上,石慧芬提出了关注特殊教育学生就业的建议,并一直致力于让特殊教育孩子与正常孩子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一年来,在她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下,特殊孩子就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打开了特殊学校毕业学生就业的新大门。
石慧芬进店时,店员邹滨林正忙着给顾客点餐,调好饮品送到顾客手上,忙完后才亲热地同石慧芬“打招呼”。石慧芬经常到店里来,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也很依赖她。
今年20岁的邹滨林,两年前从特教学校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石慧芬很关心他,“无声饮品店”开业后,在石慧芬的帮助下,他终于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以前很担心,常常考虑毕业以后究竟能去哪儿上班?现在有了这家店,我已没什么烦恼,可以养活自己了。”与笔者交流中,邹滨林打着手语,石慧芬在一旁翻译。
特殊教育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障碍,对于他们来说,走出校门就业是一个难题。
享受公平就业,一个都不能少。石慧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社会更多对特殊学生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2018年8月,通过石慧芬的努力争取,在务川残联的支持下,“无声饮品店”在特殊教育学校旁开业,这家饮料店属于校企合作店,为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同邹滨林一样,存在一定程度智力障碍的陈娜娜也在店内找到了工作。有了工作后,陈娜娜有了新打算,“我希望以后也开一家这样的饮品店,然后在务川县城买一套房子。”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听力障碍的在交流方面困难些,可以学习烹饪,还可以掌握一些美术方面的技能,而智力障碍的孩子就业是更大的问题。
一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石慧芬,非常关心这些学生的成长,以及毕业后的生活。
“暖冬书吧”作为特教学生实训基地和就业平台,位于县城区。听障班毕业的罗玉三正在学习与顾客如何交流,他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递给顾客,让顾客将需求写在上面,再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服务,这都是石慧芬教罗玉三的。
石慧芬发现,找到工作后,孩子们一天比一天开心,更能与社会接轨。
“他们变得很开朗,家人也不再为他们担心,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无声饮品店’和‘暖冬书吧’成功的话,希望能在遵义以及贵州乃至省外推广,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让他们融入社会。”石慧芬说。
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石慧芬除了指导毕业就业学生的工作外,家访是她做得最多的事。
在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有文化和康复训练课,还要教会学生们基本的生活技能。石慧芬带的班级是聋哑班,大多是留守儿童,石慧芬从最简单的穿衣、叠被、打扫卫生教起,再到买东西、存钱、与人交流,一点一滴间,培养起了学生的自信心。
杨帅今年16岁,爸爸外出务工,妈妈在县城租房陪他读书,他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不喜欢与人交流。父母将他送到特教学校学习,正好在石慧芬的班级,石慧芬平时很关心他,经常到他家家访,经过耐心的教育帮助,杨帅改变很大,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会了整理家务。
看到杨帅的一点点改变,杨帅妈妈慢慢放下心来,“石老师叫我们不要担心娃娃,以后他有知识、有饭吃。以前这个孩子就像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现在我终于安心了。”
从2000年学校毕业后走上特殊教育岗位,19年来,石慧芬用一颗爱心浇灌特教孩子,让无声世界充满了爱。
视频: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1、
2、
3、
4、
编辑:宋胜海丨审核:周钰姣丨签发:熊 俊
热线电话:19908522221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遵义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遵义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