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如有好的文 章、建议,请发至微信号szglclu或lgm359@163.com。
【股市】牛市首次放量大跌后,怎么走?——机构观点汇总(2019-3-11)
来源:网络综合
一周策略前瞻:牛市首次放量大跌后,怎么走?
1、分析师态度
本周分析师态度大幅转向谨慎,普遍认为市场将进入高波动的震荡阶段。
1)坚定看多者
仅剩国泰君安李少君,认为行情上涨主逻辑未改,后期游资将主导行情风格。
他认为本轮行情的核心政策利好主线将由“发展直接融资以利于培育新经济动能”这一“结构性因素”接棒,而外资定价权和科创板定价权提升是本轮行情两个重要特征。目前利好主线和重要特征都未发生动摇。
而从市场反应来看,并未表现出恐慌扩散的态势,这次放量大跌更多是短期风险积累以后,由两份看空研报引发的“偶发事件”。
相比历次无盈利估值提升的原因分析,
2)大多数:短空
剩下分析师则短期普遍偏中性,认为短期利好基本兑现,经济景气数据真空期也接近尾声。但大部分中期仍然看多。
第一个明确喊出3000点的中信策略团队,本周提出了一个市场“温度”指标,结果股票内在价值和估值,认为目前市场化亢奋程度可以排入历史前5。他提到,过高的市场温度并不影响中期趋势,但大概率带来短期剧烈波动回调。
广发戴康计算了历次牛市首次放量大跌后的市场走势,得出的结论是:
1)经过调整继续上涨概率较大;
2)牛市初期首次放量大跌之后的一个月左右,市场一般会经历一月左右的中等级别的调整;
3)调整前后风格不变;领涨行业可能发生变化
其提到的“双1月”效应:
不过他认为,应该从“反弹减仓”的熊市思维中走出来,转变成“反弹加仓”。他认为,目前与16年中大部分投资者忽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相似,当前市场对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也远远不够。而这正是未来将走出慢牛走势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上与国泰君安李少君的观点几乎一致。
海通荀玉根则与前几周一样,仍然坚持“牛市初期论”,认为目前阶段大幅波动回撤难以避免。认为回撤的诱因包括:国内基本面数据差、金融监管从严,海外经济数据差、美股下跌。
分析师认为,后续仍然要关注的是:
1)年报及一季报数据;2)一季度经济数据,包括房地产、基建等3月份开工季数据、周期行业补库存情况;3)后续美债及美股走势
本周值得关注的是,交银国际分析师洪灏提到的一个指标。他发现,
根据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交易历史,当融资交易在市场总成交的占比接近约12%的上限时,监管机构可能会进行干预。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保持在接近11%的水平
另外他提到,陆股通流入的另一层原因——由于息差和持续盈利的前景,以香港较低利率融资并通过陆股通进入A股的冲动依然强烈。这些资金很可能会继续瞄准深圳交易的科技股和创业板,因为这些股票受益于即将推出的科创板带来的、估值重估的溢出效应。
尽管短期剧烈波动在所难免,但他也持中期看多观点,认为“长期趋势重于短期波动”。
2、关于社融数据的分歧
周末披露的社融数据市场普遍解读不及预期。
招商张夏认为,可以得出中长期融资需求仍然不足。
如果我们以“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信托委托贷款”的口径计算,1月中长期融资需求累计同比为8.78%,表明前期的政策确实见效。但是2月中长期融资需求累计同比增速再次回到负增长,为-4.34%,表明目前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
他因此认为,经济强复苏将会被证伪,经济温和下行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的常态。并因此认为科创映射将会成为下一个阶段为数不多的结构性机会所在。相对二月,放弃了对券商板块的推荐。
但联讯宏观李奇霖则认为,“社融数据没有那么弱”。他指出
企业部门的数据表现不算差,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
1)中长期贷款5100亿,显著高于表内票据融资规模,虽低于季节性均值,但是近一年以来仅次于2019年1月的高增量;
2)非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新增-545亿,也是近一年以来仅次于2019年1月(-354亿)的高增量;
3)债券融资805亿,近三年同期的最高值。
3、推荐板块:科技成长
几乎所有分析师仍然看好后市成长股机会。其中天风刘晨明、招商张夏最为坚定,认为后市震荡,但看好科技成长的结构性机会。原因是:
1)市场主线逻辑向科技成长倾斜:
①“基建、地产杠杆不能上天,直接融资支持科技立国”是市场的主线逻辑。长期看好券商、全面国产化替代、工业互联网、5G、军工;(天风)
②两会经济工作目标敲定,2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海外市场出现回调,对蓝筹类风格形成压制。而科创板即将申报,政策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技术进步前景开始显现。使得科创类主线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关注的重点;(招商)
2)资金角度:公募还有向TMT换仓空间:
① 外资(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美股下跌时,一般外资流出a股,对蓝筹形成压力)和游资(监管加强的预期)暂时休息;
② 加仓散户,主要配置非银金融和TMT;
③ 公募与去年2月类似,由于成长风格上涨过快,导致难以大量换仓,因此机构资金仍然有空间继续换仓有业绩的成长风格;
其次,与去年2月类似,由于成长风格上涨过快,导致机构难以大量换仓,因此机构资金仍然有空间继续换仓有业绩的成长风格;
3)业绩角度:一季报创业板要比想象中好(年报洗报表后的利润后移,类似去年Q1,同时一季报基数效应历来很弱)。但主板下行幅度不确定(沪深300业绩与ppi关联度最高,ppi一直超预期下行);(天风)
以下为本周分析师观点详情:
机构观点:
国泰君安:交易集中风险释放,行情仍在途中
1、短期交易集中风险累积,偶发事件促发回调。市场浮盈累积,交易拥挤风险有待释放,加上中国2月出口数据较弱,券商发布两份看空报告,影响市场情绪,间接推动了交易拥挤风险的释放。从市场预期角度来看,由于春季复工的到来,短期经济改善无法证伪,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创造了条件,加上政策面趋暖强化了这种预期,但经济预期上修并不稳定;从市场交易角度看,金融、周期板块在春节之后行情中均有过短期加速上涨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交易集中风险更为显著;从触发因素来看,经济动能担忧与看空报告,主要涉及的是周期、非银板块。在“经济预期上修并不稳固+交易集中风险累计+短期负面因素冲击”条件下,市场在周期、非银带动下出现大幅回调。
2、短期回调并不改行情上涨主逻辑,乐观基调仍在延续。市场上涨的主逻辑并没有破坏,市场上行的结构秩序并未破坏,市场主体并未因为短期回调产生明显的恐慌情绪扩散。其一、经济改善预期未被证伪,政策层面降费减税、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稳定汽车消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领域提升经济动能措施可期。其二、从市场行情结构来看,市场在下跌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外资定价与科创板定价主线的弱化,并未体现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的迹象;市场热点行业表现显示市场信心仍在,阶段内支撑市场的驱动力仍在继续发力。其三、从下跌主体反应来看,当前市场并未表现出恐慌扩散的态势。融资余额继续上升、散户资金入市积极性显著提升,对冲大体量资金积极性弱化,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3、结构性因素接力周期性因素,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提升。从周期性因素看,本轮行情中已初步见到“经济底-金融底”传导的见效,投资者关注重点由前期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失灵的担忧转向了经济实际动能能够有效改善。从结构性因素看,发展直接融资以利于培育新兴经济动能量能级别较高。结合历史行情来看,周期性因素占主导的行情涨幅相对较低,2月出口、金融数据较弱,结合本轮行情开启以来涨幅,周期性因素在驱动风险偏好提升上已经充分体现,后续行情延续性主要来源于结构性因素。
4、后续行情或更多受政策驱动影响,关注高风险特征股票。随着结构性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将接力周期性因素继续提升风险偏好。后续行情或更多受政策驱动影响,外资定价和科创板定价仍是市场主线。市场预期监管的优化和完善将创造新的空间,社会资金有望大量涌入。在当前宏观与市场环境下,涌入的社会资产主要是游资,其特点是偏向高风险特征的股票。从市场结构表现来看,行情驱动逻辑仍在继续,未来表现比较好的仍应该是高风险特征的股票,包括科技类、券商类股票,机构投资者相对更加注重配置逻辑,在市场逐渐趋于活跃的过程中,投资风格不由公募主导而是由游资主导,这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
安信策略:整固之后,等待基本面
核心摘要: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伴随着核心利好的兑现,估值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修复。未来市场将更加关注基本面的变化,一方面是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国内3月开工及社融情况,另外一方面则是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的业绩表现。
因此,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市场的核心特征会发生一些变化,从全面快速的行情逐渐转向震荡,机会转为结构性为主,如果基本面配合,则市场有望整固之后再上一个台阶。从转型升级和政策扶持趋势看,未来的市场行情主线依然将围绕“科创”展开,我们依然结构上相对更看好成长性板块,更看好创业板指、创业板50等指数。相对更看好成长性板块,计算机、半导体、通信、军工等,重点关注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高增长的公司。主题上重点关注自主可控、金融IT、边缘计算和长三角一体化等。
风险提示:1、美股下跌风险;2、全球经济预期下行;3、通胀超预期
光大证券:“第四阶段”继续确认:保仓位,调结构
随着美股回调,以及一季度估值修复逻辑陆续兑现,市场由快速上涨转向震荡调整。A股维持“保仓位,调结构”的建议,前期估值修复行情中获得可观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兑现收益,但仓位应维持在高于去年的水平,错过行情的投资者,市场调整也恰恰是在为日后加仓提供时机。港股在A股和美股夹击下经历了快速调整,由于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和A股波动可能继续困扰港股,预计大盘在急跌后将维持横盘整理。
国金证券:A股由普涨到分化,TMT进入反弹下半场
基本结论
一、海外市场:对全球增长放缓、经济和企业盈利前景担忧,全球主要权益类市场指数均有所承压,欧元走弱使得美元小幅走强;大宗方面,除原油价格上涨外,其他商品价格大多出现了回落。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正在走下坡路,美国将暂停加息成大概率事件。政府停摆及气候因素对美国Q1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如美国12月零售数据、1月Markit制造业PMI指数、1月成屋销售数据均不及预期。汇率与大宗商品方面,欧元兑美元周表现-1.16%,美元指数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周表现分别0.93%、-0.26%。受OPEC减产预期影响,ICE布油期间上涨1.14%,而其他大宗价格大多不同程度下跌,COMEX黄金、LME铜、LME铝分别-0.05%、-1.27%、-2.76%。
二、国内2月信贷各项全面降温,2月进出口数据亦大幅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3月10日,央行发布了国内2月份社融及信贷等数据,相关数据大幅的回落。数据显示,2月社融规模增量7030亿元(预期1.3万亿),2月票据融资增加1695亿(前值5160亿),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8亿(预期9500亿),2月M2货币供应同比8.0%(预期8.4%),由此可见,国内2月信贷数据各项全面降温;除上述数据降温外,结构方面,企业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居民短期、中长期信贷均下降,其中企业中长期信贷下降尤为突出,从上月的1.4万亿下降至5127亿元。贸易方面,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同比-9.4%。其中,出口9227.6亿元,同比-16.6%;进口8883亿元,同比-0.3%。
三、历年两会期间大多呈结构性行情,成长股占优;今年随着A股加速上行,二级市场“净减持”不断扩大。“两会”期间国内宏观政策大多以“稳”为主。我们选取“2011-2018”年共计8个年份时间段,来统计A股市场在此年份两会期间的表现,八个年份中上证综指有5次上涨,3次下跌;对应的创业板指同样是5次上涨,3次下跌。从板块的表现来看,两会期间成长板块稍有占优。A股市场本期(03.04-03.08)累计净减持62.99亿元(上期净减持40.32亿元),本期(03.04-03.08)A股公告拟增持的有1家,而发布拟减持公告的有71家。
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披露,“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提升,调结构、促优化,促进科技创新”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看点。2019年大概率存在多次降准,降息是可选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继续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方面提出“智能+”,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长回落容忍度提升,引导产业资本有效配置“科技创新”产业。
五、投资建议:A股由普涨走向分化,TMT短期占优但已步入反弹下半场。后期投资者将聚焦企业盈利,即越接近3月底A股机构投资者将愈发聚焦在A股季报上来。短期内(三月&四月)我们倾向于A股将呈现“Λ”型走势,当前时点A股市场下跌不会一蹴而就,人气还在,成长占优,建议机构投资者在市场走高时可适当控制仓位,逐步兑现部分收益。中期我们对A股仍延续乐观。
风险因素:海外黑天鹅事件(政治风险、主权评级下调等)、政策监管(金融去杠杆等)
东北证券:细水长“牛”
随着两市成交额的继续扩张,市场整体存量规模预计创出新高,增量资金的流入维持在较为高速度的水平,A股市场将摆脱16年至18年市场资金缓幅降低的趋势。而在增量资金活跃度提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之前“螺狮壳里做道场”的震荡思维,以更多的长期数据来判断市场趋势的拐点,如估值分布的修复,目前只是从年初接近08年年11月的极端值右移至12年12月的底部水平,两融资金存量规模也大幅低于存量市的高点。短期涨势偏强之后的正常调整将提供不错的入场机会。
市场资金分布集中度基本持平,分板块来看,仅成长板块成交占比上行,金融、消费和周期的成交占比均下滑。成长板块的上行主要由于前期低位的计算机行业的带动,计算机占比目前上升至中等偏高水平,还存在进一步扩张的潜力,建议持续关注。在利空因素的压制下,银行与非银金融占比出现一定的回落,但只要两市成交额依然维持在高位,后续也存在再次回升的空间。
中国一季度的经济金融数据历来会呈现较大的波动,春节错位等因素使得数据可比性不足,波动也会相应较大。叠加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抢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上周五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但已经摆脱春节效应影响的高频数据,如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商品房成交面积等均在往年均值附近波动,并未出现明显的下滑。周日公布的2月金融数据同样也要低于市场预期,除开春节因素外,也有前期主要增量的票据融资出现收缩的影响,整体来看对于经济的预示作用其实和1月的数据差别不大,都指向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还未完全通畅,而经济稳增长的总宏观基调下,金融政策也会呈现对于经济数据的相机抉择。而且周日的央行记者会上易纲行长着重强调了“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其中包括无风险利率以及风险溢价两个部分,利率的下滑将有利于风险资产整体配置价值的提升。
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点,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系较难为转型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占比较低的股权融资需要发挥更大作用,而且随着资本市场在政策定位中的提升以及减税降负激发经济活力对于盈利预期的支撑,权益市场面临的整体政策与经济环境同比大幅改善。经过2018年艰难的市场出清之后,股市自身的估值被压制到历史低位,而且随着利率水平的下行,相对于其他大类资产,股市性价比突出。资管新规去除刚兑、净值化的长期影响将会显现,风险已经被充分释放的A股市场具备趋势性上行的基础。
近期各路资金均有加大A股配置的潜力或者已经呈现明显的资金流入。2018年年底国内公募机构的股票仓位处于历史低位,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也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MSCI扩容以及A股纳入富时指数将会吸引持续的海外资金。个人投资者也正在加大股市配置比例,享受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资本增值红利。短期的波折过后,市场有望转为更为稳健的上行趋势。结构上,建议持续关注科创板带动下成长板块的趋势性机会,以及能充分享受到增值税减税红利的高议价权行业和公司。
天风证券:
策略周观点:长期主线逻辑和短期资金面、基本面的共振。 1、坚守主线逻辑:金融供给侧改革、贸易战缓和是当前市场最重要的背景,二者都意味着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基建、地产杠杆不能上天,直接融资支持科技立国”是市场的主线逻辑。长期看好券商、全面国产化替代、工业互联网、 5G、军工。 2、短期资金面展望:外资(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美股下跌时,一般外资流出 a 股)和游资(监管加强的预期)暂时休息;其次,与去年 2 月类似,由于成长风格上涨过快,导致机构难以大量换仓,因此机构资金仍然有空间继续换仓有业绩的成长风格。 3、 Q1基本面展望:一季报创业板要比想象中好(年报洗报表后的利润后移,类似去年 Q1,同时一季报基数效应历来很弱)。但主板下行幅度不确定(沪深 300 业绩与 ppi 关联度最高, ppi 一直超预期下行) 4、后续研判:监管加强预期的自我实现,导致指数层面后续以震荡为主。考虑长期主线逻辑和短期资金面、基本面的共振,继续看好成长的结构性机会,但各种主题投资过后是选择一季报高增长或者超预期的公司。
开源证券:
1、本周投资策略报告的主标题:误读研报恐慌降温 矫枉过正是错杀 摘要:上周五 A 股经历了本轮上涨以来的首次“降温”,导致百点长阴线的原因是两份券商研报给出两家金融企业卖出评级。而这俩家企业中国人保、中信建投恰好又是近期升幅较大,并且连续涨停板的股票。直接导致了大金融引领下跌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强势股板块。盘中有获利盘、割肉盘、恐慌盘、抄底盘同时出现,因此成交放出近期巨量 11800 多亿。市场多空分歧加大,后市如何运行成为关注焦点。
2、上周五的大跌,源于券商的两份卖出评级的研报,因为这个时候很敏感,再加上投资者的误读,错误地以为这就代表管理层监管策略要改变。其实,周末证监会俩个声明说得很好,一、不对上周五走势做评价,二、不对券商卖出评级研报做评价,体现监管政策尊重市场选择的原则,绝不行政干预。这本身就体现了利好股市中长期走向,我们认为这种错杀式下跌,矫枉过正,还得涨回来。
3、后市操作,由于上周五的暴跌,大盘技术上回补了本轮上涨第二个跳空缺口。而上周末没有利空消息,因此,大盘没有理由继续下行回补第一个缺口,相反还会吸引更多场外资金二次上车。两会消息贸易谈判进展顺利,央行表态有继续降准空间,后市热点大金融+高科技不变。关注受益板块军工、半导体、芯片制造、知识产权保护等自主可控型科技股。同时关注银行、券商、保险走势。
银河证券:
市场连续放量上涨,短期涨幅过快,我们曾在点评中警示投资者要保持谨慎。由于当前仍是情绪主导市场走势,虽有利空消息影响,但是在整体环境较暖且符合预期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分化,却也更加趋于冷静。总体而言,部分投资者对于短期行情的预期出现分化,但是整体上较为一致的看好长线收益。
(来源:网络综合)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市值管理俱乐部》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值管理俱乐部》致力于中国市值管理等领域深度好文精选、精读。推送文章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联系方式:微信szglclub)
--------------
______________
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szgl-club,微信号szglclub)传递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投资最新前沿理论研究,探讨市值管理前沿实践;搭建上市公司、各地国资委、上市公司股东等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及机构投资人,新三板董事长及核心团队等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
市值管理俱乐部:好的建议、想法欢迎致信微信szglclub,或发邮件至lgm359@163.com。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市值管理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市值管理俱乐部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