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3-16

成为会员▲收听音频

到公众号回复“早茶”,领取每天精神食粮


慢性病是一类不构成传染、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总称,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重大损失。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又是一年“3·15”。


每年这个时候,中国消费者都会有一种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感觉,看着央视这只老虎紧咬着一家家问题企业的尾巴,那酣畅淋漓的感觉简直不可描述。


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在央视3·15晚会直播结束后,微博超话#315#阅读量达到2.4亿、微博话题#315曝光台#阅读量达23.6亿、讨论量达125.1万。


而今年的杀伤力,也是算是相当可以:


☞ 曝光

从医疗垃圾到破碎料再到再生料,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被揭开

面对学生群体的5毛钱辣条,生产环境脏乱差

骚扰电话由机器人拨打,中科智联等公司大量窃取用户隐私

药店、诊所挂牌药师,挂牌中介混得风生水起

佰斯特用下脚料制成的碎浆制作成人纸尿裤,这已然是行业默认方式

方太、美的等公司的售后服务商、维修人员套路消费者

银联规定开通的,不告知用户风险的闪付,存在盗刷风险

714高炮:靠着高额砍头息和逾期费,7000元借款三个月后滚成50万


☞ 预警

普通鸡蛋化完妆成土鸡蛋,全靠着色剂“斑蝥黄”

你以为你在使用App,它却在看你的隐私

电子烟对身体无害?尼古丁和甲醛依然存在


但翻翻历年来的曝光名单,小巴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事:今年曝光的可能都是些新鲜事,但背后却都长着一副副老面孔,比如隐私安全、食品安全、坑娃产业等等。


这些深入产业底层的Bug,就像是整个社会患有的慢性疾病,长期积累,难以治愈。



用户在 “裸奔”


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6月13日,视频网站AcFun对外宣称900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6月16日,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的195万条用户求职简历泄露;

6月19日,圆通快递10亿条快递数据被售卖;

7月18日,顺丰快递3亿用户数据被兜售;

8月28日,华住旗下酒店5亿条客户开房数据被出售;

9月10日,万豪集团5亿名客人的信息被泄露……


而最近被曝光的一份高达41GB的暗网中心交易数据文件,更是包含了14亿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数据泄漏事件。


涉嫌泄漏的账号、密码


这些数据的泄漏,意味着原本应该被严密保护的个人信息,成了明码标价、公开兜售的商品,也意味着每一个个体将因此成为广告、营销人员的目标。


今年3·15曝光的话题之一——“疯狂的营销电话”,就与此有关。


简单说,就是你接到的那些对答流畅的推销电话,都由机器人完成。而为了获取足够多的电话信息,有公司专门研发了探针盒子,去获取附近移动设备及其使用人员的信息,更有人堂而皇之地将这些盒子装进了商场、写字楼、便利店。


反映到结果上,就是6亿用户的信息都被精准匹配,并形成用户画像。



同时,这些数据也被巧妙地运用到各行各业,最典型的就是大数据杀熟、大数据诈骗。


去年3月,微博网友“廖师傅”的经历被传遍网络:


“廖师傅”常年出差开380-400元之间的房间,一次用差不多的费用开好房间后,他询问前台发现,真实价格应该是在300元左右,而用朋友账号查询同一房间也显示是300元左右。



酒店预订、机票预售、打车出行、外卖订餐等行业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知乎上一个的话题,自去年3月3日被添加后,更是有了约624万的浏览量、1.9万关注者、990多条回答。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效的诈骗举报达数万例,其中涉及的身份冒充、资费代扣、信用卡等,都与大数据泄漏有关。



*数据来源:《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


比如去年6月发生的,基于公民个人信息实现的“短信嗅探盗刷事件”,让很多人一觉醒来被掏空了钱包,甚至负债累累。


有人说,全世界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据已经泄露的企业,一种是将要发生数据泄露的企业。


这无疑是最为悲观的划定方式。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里,关于隐私安全的话题被反复提及、警示,涉嫌侵犯隐私安全的企业还是不断出现。



未来,个人信息隐私泄漏是继续风起云涌,还是归于平静?我们不得而知。


但类似已经过去的2018年里,基于不信任情绪爆发的“平台与用户自说自话”的僵局,至今仍在上演。



食品总变样


食物中毒、食物过期、食品违规生产、食品走私造假……吃进我们嘴里的佳肴,总有机会变了味。


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形象呈现,就是:


女子厕所旁造假五粮液,成本不到10元售价160元;

多家阿胶厂用牛皮下脚料,甚至骡马皮为原料来做阿胶;

梭子蟹蟹黄中的重金属镉、砷超出国标限值多倍;

网红饮品店喝出大量塑料渣,吃龙虾吃出口香糖,吃火锅吃出小飞虫……


对于这些闹心事引发的社会反响,新华网进行过一次舆情监控,并公布了调查结果。




13起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小巴觉得最扎眼的还是要数“双汇火腿检出非洲猪瘟


去年8月14日,载有病猪的双汇运货车从黑龙江开往河南,非洲猪瘟由此蔓延至中国中部。3个月后,一根“双汇香脆肠”被游客从大陆带往了台湾金门,非洲猪瘟由此在南部岛屿现身。


再往后,是各家养猪场、食品企业,以及各个省接连中枪。这个来自非洲的神秘死神,在2018年直接砍掉了十几亿的猪肉市场,以往普通的健康猪肉也随之变得金光灿灿了起来。


而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除了所谓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还有各个环节上人们有意或是无意的疏忽。


也是这种疏忽,让走私、造假等有了可能。


举个简单的

阅读39504
消费者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