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平时跪键盘、跪搓衣板可都离不开它。
但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它不仅默默承受了人的体重压力,还要调动各个结构参与活动,很容易受伤。
当膝关节受伤,它的求救信号就一个字——
痛!
而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站立、走路的时间久了,或者只是跑了次步,膝盖就隐隐发酸甚至作痛……
这是不是代表膝盖出问题了?
不同的痛法
代表着不同的问题
膝盖痛起来,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换着法让你猜它的心思。哪里痛,怎么个痛法,都有学问:
➊ 运动负重后痛,是韧带水肿的信号
如果膝盖前侧下方会出现明显的压痛,触摸检查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有肿胀、钝厚的变化。
这种情况说明可能有韧带水肿,立刻对骨关节进行冰敷,可以让韧带水肿快速消退下去。
➋ 只在早晨痛,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信号
如果早晨刚醒,膝关节一弯曲就会疼痛,但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疼痛又会渐渐消失。
而这类疼痛,常出现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初期。
➌ 稍微弯曲就痛,是髌骨 / 关节软骨受损的信号
上下楼梯、爬山、蹲马步时,如果膝关节的某个固定位置出现刺痛、酸痛或酸软使不上劲……
这说明,你可能有髌骨或关节软骨损伤。
尤其是比起上楼梯,下楼梯时的疼痛会更厉害。这种情况下,更可能是髌骨受损。
➍ 固定位置痛,是半月板受损的信号
运动中发生膝关节扭伤后(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小伤),如果仍有膝关节内侧或外侧某个固定位置疼痛,而且按压时疼痛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说明可能有半月板损伤。
图片来源:soogif.com
➎ 不能弯曲,是多个结构受损的信号
无论什么情况下,膝关节突然出现「交锁」症状——即在行走、下蹲等活动中,膝关节突然像卡住一样不能活动,并伴有明显的疼痛。
这种情况说明,可能有软骨损伤后的游离体或半月板损伤。
光看没有把握的话,不妨试试下面这个动作。
「鸭子步」帮你判断
膝盖有没有问题
鸭子步,顾名思义,就是鸭子的步伐。
有图有真相!
图片来源:soogif.com
emmm……真的没有放错图。
只是鸭哥示范太有难度了,我们还是来看小哥哥的吧!
动作要点很简单,首先缓慢下蹲到最深,然后像小鸭子一样左右腿交替蹲着向前行走。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团队
如果下蹲过程中感觉膝盖前方有针刺一样的疼痛,或者觉得膝盖很酸胀,说明膝关节的髌骨软骨可能有损伤。
如果行走过程中膝盖卡住动不了,或者觉得膝盖内侧或外侧明显疼痛,则说明半月板可能有损伤。
不过要注意,这个方法对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有一定要求,不建议 50 岁以上的人尝试。
此外,测之前要做好防护,或在他人陪同下进行。
测完之后,如果没什么不适感,那么恭喜,你的膝盖还是一个好膝盖!接下来,做好预防就够了。
「直腿抬高」的动作
让膝盖更耐用
据统计,60 岁以上男性中高达 60%~70% 的人都患有骨关节炎,女性患病比例更高。
如果你无法完成前面介绍的「鸭子步」,或者接收到了膝盖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别拖着,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否则的话,容易出现慢性损伤,进而导致更坏的结果。
如果你的膝盖没问题,平时也可以通过锻炼来让膝关节更强壮、更耐用。
锻炼方法很简单,只要坚持一个小动作——直腿抬高。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团队
动作要领:
坐稳,保持膝关节在座椅范围外;
然后整条腿用力绷直并保持水平状态,同时用力勾脚尖,此时可明显感觉到大腿肌肉紧张;
坚持抬高腿 30 秒,放松 5 秒,然后重复进行。
小哥哥带伤示范,动作比较快。大家自己在做时,一定要持久一点,保持抬高腿、绷紧肌肉 30 秒再放下。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动作,坚持锻炼可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使膝关节更稳定。
无论是膝关节受伤或手术后恢复,还是预防膝关节炎,都能做这种锻炼。
当然,如果一动就痛,就别勉强自己,尽早去看医生吧。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且行且珍「膝」,莫待老来空叹「膝」。
本文经由上海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助
理研究员 孙悦礼 审核
— 参考文献 —
[1] Michalik R, Rath B, Springorum HR, Lüring C, Tingart M. [Anterior knee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Caus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rthopade. 2016 May;45(5):386-98. doi: 10.1007/s00132-016-3256-7.
[2] Karrasch C, Gallo RA. The acutely injured knee. Med Clin North Am. 2014 Jul;98(4):719-36, xi. doi: 10.1016/j.mcna.2014.03.002. Epub 2014 Apr 24.
封面图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责编:Karen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丁香医生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