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输血的这些错误操作,千万别再犯了!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3-26

来源:护士网    作者:阳光里的明媚


输血的这些错,你有吗?



临床案例


产妇小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3天,浮肿、贫血。这天护士小赵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静脉输血,由于之前的留置针已拔除,只能重新穿刺。


小赵护士在产妇小张的双手上拍打了半天,面对小面包一样的手背是一筹莫展,于是重新扎上止血带,在产妇的右手上选择血管。


从连接输血器到结扎止血带等的一系列操作,如下图,其中的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案例点评


1、图1中的错误为:


护士为本不需插排气管的软袋输液包装上插上了排气管。这样做的缺点是:损坏了输液系统的密闭性,输血器的排气管为独立设计的单插式,其针头的型号为16号马蹄斜面针头,当其穿透输液瓶胶塞时,有使胶塞脱屑的可能,对患者造成微粒污染及感染的风险。


2、图2中的错误:


由于笔者单位的输血器与无针接头连接处的乳头处不是螺口设计,护士害怕接头会从正压接头上弹下来,又怕12号的输血器针头穿刺肝素帽太粗,就用7号输液针头换下输血器针头,连接到肝素帽上。而专为避免针刺伤、避免回血堵管设计的正压接头就这样被 “冷落”了,这岂不是买椟还珠?


3、图3中的错误:


首先,患者本来就浮肿,血管不明显,而在穿刺结扎止血带时,结扎的太紧、时间太长(约5、6分钟),导致患者的皮肤颜色变得青紫、肿胀,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其次,在患者的右侧手腕部选择穿刺。


整改措施


1、针对图1中的错误: 


随着输液容器的演变输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按照输入液体是否与大气相通,将静脉输液法分为开放式静脉输液、半开放式静脉输液、全密闭式输液三种。开放式静脉输液(图4)是指将药液倒入开放式广口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


半开放式静脉输液是输液器插入原装密封瓶(输液容器为密闭的玻璃瓶或硬塑料瓶)进行输液的方法,有排气管与空气相连,使空气进入瓶内产生压力,利用大气压将液体重力输入人体(图5)。


全密闭式输液是指输液器插入原装密封瓶输液软袋内,在大气压力下,液体可自行滴出而无需使用进气管进行输液的方法(图6)。


图4(图片来自网络)

                图5             

图6


2、针对图2中的错误:


2016INS第34条无针输液接头34.1连接在血管通路装置上接口处或者通路装置上的无针输液接头应该使用螺口(鲁尔锁)连接,以保证连接的安全。



基于这一点,科室内要建议设备科,购置带螺口的输血器。


那么,到底普通接头的输血器能否与正压接头连接呢?是不是会像案例中的护士小赵想的一样,输血器乳头会从正压接头上弹下呢?事实证明,是不会弹下来的,图7是笔者在重症病房看到的非螺口输血器连接正压接头输血的情况。



3、针对图3中的错误:


乔爱珍主编的《安全输液百问百答》第三章第一节19条(5)中到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通常从非惯用的手臂开始,避开肢体关节。


洪瑞伟、李华、赵东红等的研究《扎止血带时间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系》,李蔓玲的研究《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中均提到静脉输液时扎止血带的时间并非越长静脉充盈越好,因为时间越长,影响动脉血液流通,而使组织因缺血缺氧释放大量组织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物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继之血浆和血液渗出,引起肢体肿胀,颜色变紫,不能很好的显露浅静脉。扎止血带时间在40s-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穿刺时间。


参考文献

1、乔爱珍,《安全输液百问百答》,科学普及出版社。

2、洪瑞伟、李华、赵东红等《扎止血带时间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系》,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第9期。

3、李蔓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1年第6月第15卷第3期。

4、2016美国《静脉治疗实践标准》。



- END -


/ 相关阅读 /

·输血时跑针了!怎么办?


/ 推荐阅读 

·



阅读39311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