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
文:辽逸(读史专栏作者)
《三国演义》中,蔡瑁先是多次在刘表面前诋毁刘备,并计划利用宴会暗杀之,幸好刘备及时发觉马跃檀溪逃脱。
刘表死后,面对曹操的大举进攻,蔡瑁逼迫刘琮投降,结果自己被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前主人”刘琮却被曹操暗杀。
坏人没好报,更何况他是站在刘备的对面出现的人物呢。所以,蔡瑁的最后结局是,罗贯中安排曹操中了周瑜很傻很天真的反间计,将蔡瑁、张允二人斩首,一代“龌蹉小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但详读《后汉书》《三国志》,你会发现,真实的蔡瑁并非如此的“龌龊”和“简单”!
一、蔡瑁并没有被曹操误杀
蔡瑁,字德珪,出身于东汉末年荆州名族。他的大姐嫁给了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也就是说诸葛亮要跟着自己的媳妇黄月英一起叫蔡瑁“舅舅”。
蔡瑁的二姐是刘表的继室,所以刘琦、刘琮也要叫他一声“舅舅”。蔡瑁可以说是荆州大众的“小舅子”。
蔡瑁的姑姑嫁给了太尉张温,而张温是曹操的爷爷曹腾重点提拔的对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蔡瑁与曹操的交往,但极有可能通过张温的关系,年轻的蔡瑁与曹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蔡瑁投降曹操后,曹操亲访蔡瑁说:“德珪,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孟星不见人时否?闻今在此,那的面目见卿耶!”
曹操口中他们共同的好友梁孟星,是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梁鹄。他跟着蔡瑁一同投降曹操,被待为上宾,授以军假司马。由此可见,三人始终保持着“伟大的友谊”。
蔡瑁投降曹操后,先后担任了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最后善终。
蔡瑁没有被曹操误杀,当然也就更不存在蔡中、蔡和向周瑜诈降并被杀掉祭旗的后续故事。
二、蔡瑁的投降不能算“不义”行为
曹操进攻荆州前,早就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昌。曹操四处征战,也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挟天子以令不臣”。所以刘备、孙权即使与曹操打的死去活来,也还是表示接受汉献帝的“任命”。
所谓的蔡瑁“逼迫”刘琮投降,投降的对象也不是曹操,而是名义上的“天子”汉献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本来就是天下的共主,蔡瑁的投降行为可以算作是主动接受皇帝的“领导”,是“认祖归宗”,是符合道义的行为。
刘琮投降后也没有被曹操暗杀,而是被先后封为青州刺史、谏议大夫,爵封列侯。这样的结局,对身处乱世而又没有大志向的人来说,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大家之所以认为蔡瑁“不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支持刘备与曹操死磕到底。但其实,刘备没有调遣蔡瑁的权力,蔡瑁也没有支持刘备的义务。
刘备是兵败之后投靠的刘表,蔡瑁是刘表手下的官员,刘备与蔡瑁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同事关系。刘备的皇叔称号只是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在讲究实力的三国时代,这顶“高帽子”并没有卵用。
蔡瑁早期跟随刘表统一荆州,作为荆州的“元老势力”,他明白单凭荆州现有实力与曹操集团进行PK,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蔡瑁为了更好的维护家族利益,只能选择投降曹操这种稳妥的方法。
当然,刘备也确实是一支不错的潜力股,但是刘备这支“股票”在发展初期屡受重创,“散户”购买这支潜力股的风险实在太大。换句话说,弱小势力投降曹操才是明智之举。
所以,蔡瑁说服幼主投降“蓝筹股”曹操,实是明智之举。
三、蔡瑁的政治、军事素养其实很高
董卓入京时,上书派刘表担任荆州刺史。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刘表只能一人一马匿名独身赴荆州上任。
刘表到荆州后没有自己的嫡系势力,主要依靠荆州蔡瑁、蒯良等世家大族,先后击走袁术,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
期间,蔡瑁先后担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获得汉廷封赐为镇南将军后,蔡瑁更被刘表任命为“镇南将军军师”,可见蔡瑁的政治、军事素养确实不低。
江东孙坚父子先后多次进攻刘表,也并没有讨到多大便宜,孙坚还直接中了刘表部将黄祖的埋伏而死。作为军师的蔡瑁,在对抗孙氏集团的进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而,《三国演义》虽然对蔡瑁的人品进行了贬斥,但对于蔡瑁的领兵能力却没有贬低。于是罗贯中便安排群英会蒋干盗书,利用反间计杀死蔡瑁。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三国演义》站在拥刘反曹的立场,对许多不支持、不配合刘备的历史名人进行了无情的贬斥,蔡瑁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被后人误解了多年。但随着越来越多“读书人”的出现,是时候还他们一个“清白”了。
. End .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在看 哦 !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