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童观察》记者 童妖妖
近两年,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持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 年-2017 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7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6396 元。
同时,中国母婴用品市场增长迅速,2010 年我国母婴商品市场交易规模约为 1 万亿,到 2015年已经上升至 2.3 万亿元,2011 年至 201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8%,发展迅猛,预计 2019 年母婴商品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 3.5万亿。
随着育儿知识的不断普及,孕妇以及新生儿家长群体消费观念也在逐步转变。新生儿家长越来越注重育儿相关消费的科学性、便利性和品质化,育儿模式更加精细化,消费者愿意更多的借助于成熟母婴商品辅助育儿,从而促使了母婴商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
又由于我国生育率增速放缓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呈“421”的漏斗式结构。我国居民母婴消费水平持续上升,每个家庭对于儿童的人均支出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母婴消费不仅有量的提升,质也提升了。母婴产品消费注重质量,对价格敏感性较低。根据艾瑞咨询 2017 年的统计,与其他类型的消费相比,母婴产品的质量好坏和材质情况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和安全,因此消费者选购母婴产品最关注的三个要素是质量、实用和材质,其中对材质的把控远高于普通消费品类。
在母婴产品中,食品和服装在整体婴童产品市场中占比较高,据罗兰贝格测算,市场增速将有所趋缓,由 17%下降至 12%左右。具体到各个产品品类,食品和服装将长期占据产品市场超过70%的市场份额。
考虑到二者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增速将逐步降低,分别降至约 11% 和 9%,预计到 2020 年,二者将共占整体产品市场的 67%。
未来如易耗品、童装、食品等产品的线上占比会更快提高,因为其品类的部分细分类别标品化程度较高,且多为重复购买,使得线上渠道在价格配送等方面的优势凸显。
渠道方面,母婴商品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下和线上两大类。
线下渠道主要包括母婴连锁店(如乐友、孩子王、爱婴室等)、商场/百货(如万达广场、大悦城等)、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三大类。
未来母婴专卖店凭借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体验式和社交化的消费场景,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母婴专卖店未来市场占有率提升。
另外,作为母婴专卖店的主要渠道选址之一的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将推动母婴店积极扩张,尤其将推动大型母婴店不断向低层级城市市场下沉。
线上渠道除了品牌商自主开发的网店和海淘之外,主要包括社区电商(如宝宝树、妈妈网、育儿网等)、综合电商(如天猫、京东等)和垂直电商(如宝贝格子、蜜芽宝贝、麦乐购等)三大类。
随着移动端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给了移动母婴厂商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拥有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运营经验、资源能力的厂商有望促进市场头部效应的形成。
同时,社交互动与交易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相比其他线上平台的业务模式,母婴类线上社区能吸引更多活跃的年轻家庭用户,获得更全面的用户数据,利益相关者能够在各个方面(线上广告、母婴电商及母婴知识付费等)满足年轻家庭需要,找到变现机会。
不过,随着产业的发展,线上和线下渠道将向彼此延伸,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零售业态是大趋势,但距离普及这种理想中的业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婴童鞋服行业市场
行情分析,商业评论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婴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婴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