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宝马和奥迪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广告大战,这场广告营销成功吸引了宝马和奥迪粉。事件的起因是,奥迪经销商在高炮广告牌写着“你该走了,宝马”。
面对奥迪的挑衅,宝马马上用M3的广告在马路另一侧怼回来,广告配词的意思大致为“将军”(下棋)。
马路两侧广告牌,瞬间引起了路人的注意随后传播到网上。看到宝马回应后,奥迪并没有认怂,而是用R8反将一军。
奥迪在R8的广告上配上了一段话,大致意思为“是时候检查你的豪华徽章了,也许它已经过时了”。由于宝马当时并没有推出超跑,因此这场广告互怼还是奥迪赢了。
为了维护自己在用户心目中第一的形象,BBA之间的竞赛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中小排量性能车越来越受欢迎,而BBA都默契的将2.0T定为日后的主打动力,一场围绕着2.0T的性能竞赛已经悄悄打响。
5秒之争
2012年末,皮耶西还是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作为辉腾的幕后推手,当时的大众技术上非常激进。基于当时的三代EA888发动机,奥迪推出300匹马力的S3,这款破百时间仅需4.6秒的性能车,一下子就取代了高尔夫GTI,成为了大众集团最速2.0T车型。
几个月后,奔驰立马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了A45 AMG,这款拥有360匹马力的小钢炮,百公里加速也只需4.6秒,它的风头立马就盖过了奥迪S3。
A45 AMG所搭载型号为M133的2.0T引擎,也是基于奔驰M270发动机而来。AMG的调教思路是将马力最大化,峰值扭矩以及最大马力输出特性这些动力体验方面的东西排在后面。
为了替EA888重新夺回冠军的宝座,大众两年后向外界展示了高尔夫R400,这个400的言外之意就是400匹马力,并且它的破百时间只需3.6秒。R400的出现,让大众的硬核车迷彻底高潮了,然而这款即将量产的车最后还是泡汤了。
作为德系阵营中发动机技术响当当的品牌,宝马似乎对2.0T的竞争有些不屑一顾。随着B48发动机的投产,宝马2.0T发动机性能规划逐渐浮出水面,原来B48也有一个306匹马力高性能版本,而搭载这款发动机的 X2 M35i,百公里加速仅需4.9秒。
2018年底,宝马的高性能2.0T车型才亮相,虽然来得有些晚但理念却有很大不同。从B48开始,宝马的新发动机越来越注重效率和成本。奔驰为了压榨M133的最大马力,已经把压缩比降至8.6:1。而X2 M35i上的2.0T压缩比却是9.5:1,与普通家用车差不多,性能车虽然动力强,但油耗真不一定很高。
涡轮竞赛
BBA之间的军备竞赛,表面上看上去很激烈,但技术上并没有多大新鲜感。准确的说,现阶段BBA的2.0T发动机还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介于BBA强大的影响力,不少厂商跃跃欲试,有意在技术上挑战它们的江湖地位。
欧洲有一家厂商特别喜欢与宝马较劲,当宝马的直列6缸发动机还高高在上的时候,它也推出一款直6发动机,而且性能相当彪悍。当宝马推出N20系列发动机时,它就紧随其后开发了性能优越的Drive-E发动机。
2016年沃尔沃推出了一款367匹马力的2.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搭载这款2.0T的Polestar车型百公里加速只需4.9秒。奔驰为了捍卫自己2.0T发动机的地位,立即将A45的最大马力提升至381匹,就这样2.0T的最高马力记录又被刷新了。
奔驰与沃尔沃的做法有些类似挤牙膏,你的账面数据大一点,我就再大你一点。每盒牙膏都有极限,挤不出的时候就得换一盒更大的,沃尔沃恰好留了一盒。Drive-E系列终极版,是一个拥有450匹马力的2.0T。
一台2.0T要装3颗涡轮,这就是增压引擎的一种发展趋势。简单的说这台450匹马力的2.0T发动机,装了两个大号废气涡轮,每个废气与两个气缸相连。由于大号涡轮的迟滞非常严重,于是沃尔沃就在进气总管上并联了一个电子涡轮,以弥补低转动力不足的现象。
沃尔沃的三涡轮增压方案,并没有真正量产,不过奥迪SQ7的4.0T V8倒是率先将电子涡轮推向市场。这场涡轮竞赛,沃尔沃是典型的加法派,既通过更多的涡轮实现更大的马力以及更好的响应。
欧洲厂商的增压发动机虽在世界各地横行,但它们的思路却大致相同。以本田为代表的亚洲厂商,造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思路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欧洲厂商在做加法,那么亚洲厂商就是做减法,方法不同但最终的表现却差别不大。
Type-R所搭载型号为K20C1的2.0T发动机,可以输出320匹马力。同样都是2.0T本田的有什么不同?从设计理念看,本田完全是反着来。涡轮更小、机油粘度更低、VTEC移到了排气门、双质量飞轮变成了单质量。
这些减法有什么用?更小的涡轮意味着动力迟滞减少,机油粘度低可以降低油耗,VTEC移到排气门上可以增加扫气效率,单质量飞轮可以提高动力响应,本田这种设计理念对发动机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是增压发动机,K20C1的红线转速依旧能达到7000rpm,为了让发动机性能更均衡,本田把发动机缸径与行程设计的差不多长。同样输出300匹以上的马力,K20C1强调的是接近自吸的体验。
总结
从最初的5秒之争,演变成如今的涡轮竞赛,亚洲和欧洲的厂商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念,欧洲的厂商更强调最大马力,而亚洲的厂商更在意体验。沿着欧洲厂商的思路走,增压发动机电气化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玩车教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玩车教授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