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前几天,小童模妞妞被妈妈狠踢一脚的视频,在微博上刷屏了。
视频中的妞妞只有三岁,她刚把手中拿的小篮子小心放到地上,站在她身后拍摄的妈妈就一个箭步冲过去朝她的屁股狠踢一脚。
在该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的同时,也将童模这一行业带进了大众的视野。
早前,就有人曝光:在中国有一种职业,可以让你“一年开奔驰,两年换宾利,三年住别墅……”。
就是送孩子去做童模。
当我们都在对996的工作制度表达不满时,许多做童模的孩子却是早上9点到凌晨2点,毫不停歇,一天拍几十到几百件衣服不等。
化妆、戴美瞳、烫头发、凹造型,经常夏天穿棉袄,冬天穿裙子,稍有不顺从就被非打即骂……在他们稚嫩的外表下,装饰了太多不符合这个年纪的“美”,违和的令人心疼。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孩子喜欢走秀和拍照,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又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所以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不妨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很多国家都给未成年人参与演艺工作规定了严格的限制,包括限制工作时间、不妨碍孩子学业等等。美国和印度还有针对童星收入的规定,需要家长开设只有孩子成年后方可动用的账户,把报酬中的一部分直接打入这个账户。
法国作为一个时尚大国,儿童模特产业非常发达且体制完善,监管也十分严格:
3岁之前,童模的工作时间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3—6岁的童模每周工作3个小时;6—11岁的每周工作4.5个小时;12—16岁的每周工作6个小时;若要招募学龄前的儿童,模特公司必须获得警察局的授权。
但是即便这样,还是对许多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因此为人父母,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多替自己的孩子考虑,给孩子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
本期咪咕悦读汇为你推荐来自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带你了解科学的育儿方式,教你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父母。
孩子·挑战
(节选)
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
对孩子表现尊重
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但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
每个人在家座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民主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如果只有一方被尊重,这就不是平等。我们必须明确表现出对孩子权利的尊重,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期望太高或期望太低之间找到平衡。
在游乐园常常会见到全家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其实不难解决。离开家之前,大家可以商量好每个人的花销额度是多少。每个人都要清楚,这是个人的全部花费,不会更多。还有,为了人身安全,也可以在离开家之前说清楚,哪些项目可以玩,哪些项目不能玩。
如果父母的坚定态度在家里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那么一家人出去玩就会很顺畅愉快。到了目的地以后,孩子们有权利和自由决定自己玩什么,以及一个项目玩多长时间后再去玩下一个项目。
这样,孩子就能学会为自己的花销和时间做计划,游乐园的乐趣也会持续很久。如果父母不断地训斥孩子,就会很快转变成冲突、争吵,让全家人失望。
坚定而非强硬
妈妈其实可以不用暴力为孩子立规矩:她可以坚定,但不强硬。怎么做呢?秘诀就在于:知道如何坚定。
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妈妈可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做出来。
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别坚定和强硬的不同。坚定对孩子很有必要,它提供界限,没有界限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如果没有界限,孩子就会不断探究父母的极限在哪里。
最后容易出现的结果是,他们的行为越来越过分甚至极端,导致受到惩罚,造成所有人的不愉快,破坏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秩序的维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坚定,甚至一些平静的压力,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
如果妈妈说了“不”,那么她需要执行相应的限制。责备、恐吓、打骂都没有效果,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行为都只能暂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却将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更严重的事情上,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如果孩子不愿意穿着合适的衣服上学,那妈妈可以不让他上学。如果孩子大吵大闹个不停,妈妈可以要求他离开。但是,这样给孩子压力的行为,必须同时伴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例如,“如果你能保持安静,就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如果他还是继续吵闹,妈妈可以让孩子选择是自己出去,还是妈妈陪他出去?要求孩子离开,可能会显得过于强硬和专横,然而如果给了孩子合理的选择,孩子就不会这么认为。
另外,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友好,孩子会更加乐意响应,而父母就会避免让这样的事情恶化,也不需要冗长的解释和说教。安静地保持坚定的态度,对年纪小的孩子通常非常有必要和奏效。
有时候,父母不需要多说话,只要坚定的眼神就够了,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是说话算数的。
避免冲动
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规则、不合作,那么他就是在用错误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人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则会强化孩子的这些错误方法和目的。
从婴儿时起,孩子们就开始了探索自己个人价值的旅程。一旦他们发现了找到个人价值的方法,不论被责备或惩罚多少次,他们都不会放弃。
只要他们的方法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就会继续坚持,不会因为父母不高兴而减弱或消失。用这些方法,孩子们取得他们想要的关注或权力。
孩子并不会觉察上述的心理动机和目的,通常大部分家长也不了解这是孩子试图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规则、不合作,那么他就是在用错误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人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则会强化孩子的这些错误方法和目的。结果,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气馁,认为自己没有别的方式。
当我们留意自己的行为反应,就很容易发现对孩子的影响。当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反应,孩子的错误努力就会失效,就有可能找出更好的方式。
尤其当我们用心地给予孩子正确的关注,就能帮助孩子用积极的、建设性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看完外国作家写的育儿经验,那么中国宝宝的呢?这本书作者从22万个案例中,提炼出98个典型中国家庭的教育问题,从方方面面提升你的育儿经验。
更多内容
点击下图,直接阅读
▼
吴晓波频道和咪咕阅读联合推出
——咪咕吴晓波悦读会
每日可收听《每天听见吴晓波》和50本图书
同时享咪咕阅读全站图书8折优惠
每月免费收听两节在线音频课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