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获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危害可能比毒品更大。”
美国康涅狄格学院的专家在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中,对高糖食品,发出这样的警告!
吃糖、甜类食品,会上瘾!
糖,会让人上瘾!
由于糖类对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大脑中奖赏系统的激活往往会刺激机体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回报,提高大脑奖励区域的阈值,使我们觉得“还没吃够,得再吃些才算吃饱”。
而此刻,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也在发生着类似毒品上瘾时的变化,如多巴胺受体减少、细胞外乙酰胆碱减少、阿片肽受体敏化等。
如果将高糖食物从动物的膳食中去除一段时间,动物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如焦虑、烦躁、肢体颤抖、摇头、攻击性增强、体温下降等。
因此,康涅狄格学院的专家发出警告: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获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危害可能比毒品更大。
高糖食品有多可怕?
过量的糖、盐和脂肪,这三者一直是背离健康的三大祸害,他们谁是害中之害?
一般我们认为,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紧密相关,然而美国心脏病杂志曾发文称“并非高盐,事实上引发高血压的更可能是高糖饮食”。高血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个关键部位,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高血糖还会刺激人体分泌更多胰岛素,这种激素同样刺激心率加快。
还有,大多数人都认为肥胖是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的,有营养学家指出,相比脂肪,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更让人发胖。
吃糖上瘾会让你怎么样?
1. 毁牙齿
糖分摄入过多过频,容易导致龋齿。这是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很容易导致龋齿的产生。一般瓜果含的糖为天然糖,其致龋作用比精制糖小。
2. 毁大脑
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鼠实验,首次揭露了长期高果糖饮食会使大脑迟钝、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3. 毁胆囊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4. 毁心脏
儿童所喝的含糖饮料份数越多,他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而儿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饮料就能改善心脏健康状况,降低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5. 毁皮肤
多吃甜食还会导致人体过早老化和皮肤受到损伤。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6. 毁骨骼
年轻的女性、儿童等人群喜爱吃甜食,而糖分摄入过度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从而影响骨骼健康。
7. 毁血管
甜食会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血脂高,甚至形成血栓。
8.毁胰岛
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高糖饮食,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高糖饮食又可以导致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样做少吃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建议:
1. 少做红烧菜肴。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最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2. 少吃肉干、肉脯、话梅。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 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4. 少吃膨化食品,雪饼、鲜贝、虾条等。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5. 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6. 若当天喝了蜂蜜水或红糖水,则之后最好避免其他甜的食物。
7. 多吃天造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适当吃一些甜甜的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8. 减少隐形糖,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揪出隐形糖。
稿件意见请联系:
电话:010-65369722
邮箱:tousu@jksb.com.cn
大家都在看:
保健品别瞎吃!最新研究:它不能延寿还可能有害!不如好好吃饭!
第一批90后身体开始垮了!多少人挣扎中,没记住这份养生指南!
觉得文章不错,
底部点一下“在看”↓↓
本文参考资料:
①2013-10-31 健康时报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董文红 《夹心饼干越吃越上瘾 》
② DiNicolantonio, James J et al., Sugar addiction: is it real? A narrative review, DOI: 10.1136/bjsports-2017-097971
③Evidence for sugar addiction: Behavioral and neurochemical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excessive sugar intake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