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花瓣志(iihuacao)
豪门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你可能会这样觉得:
穿的是高定的衣服,
吃的是罕见的珍馐美味,
住的是几千平方米的豪宅,
开的是限量版豪车跑车……
一句话总结就是:
穷奢极欲、为所欲为!
但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
前不久,
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
是他和妻子郭晶晶带儿子霍中曦到农田体验插秧的场景。
他配文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天都跟孩子念,
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
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
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
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
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
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
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跟家人一起的时间很重要,
不如大家想想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感谢乐施会的安排,
呼吁大家支持乐施会义卖米大行动!
照片中的一家三口,
顶着烈日,挽着裤腿,
站在满是淤泥的稻田里劳作。
一番辛苦之后,
吃的是村民家里最寻常的农家菜,
但三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
这条微博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
引来无数网友点赞。
评论区里有人说:
没想到,
豪门生活与我想象的竟然如此不同,
他们豪的不是生活,
而是教育。
带着孩子一起下田插秧,
亲身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把育儿里所思所想直接落实在行动上。
看着年仅5岁的霍中曦“开心吃苦”的模样,
不得不感叹,
这家庭教育真的很郭晶晶霍启刚。
说起豪门大户的孩子,
许多人都觉得那是钞票堆砌出的优秀。
但霍启刚郭晶晶这样的“豪门清流”,
毫不避讳的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
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
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大家都知道,
霍启刚出身豪门,
是个名副其实的“太子爷”。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他的人生履历拿出来,也足以秒杀众人。
求学阶段,
从牛津到清华,
从西方教育到传统文化,
他一个都没落下,最后以全A毕业。
毕业后,没有直接进入家族企业,
去了高盛和所罗门做分析师,慢慢积累经验。
后来与朋友成立了一家企事业顾问公司,
现在更是横跨政商体三界,
兼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
香港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全国青联委员数职。
而郭晶晶,
作为跳水运动员,
她简直就是跳水界的大魔王,
拿奖拿到手软。
2007年,
还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名女性之一。
冠军光环下的她,
没有满足于躺在功名簿上,
而是不断的求学充实自己。
先是一个人跑去了英国,
开启英语的求学之路。
学成归国后,
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工商管理。
她说自己做运动员和社会脱节太久,
自然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补回来。
一个是豪门,一个是冠军,
都称得上“人中龙凤”,
但还是在精进自我的路上步履不停。
不光如此,
生活中的俩人还将“素与简”做到了极致。
刚结婚不久,
就从3000平米的霍家豪宅搬了出去,
住进了185平米的小公寓,
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郭晶晶平日里的标配,
都是一身运动装或是牛仔裤配T恤衫。
用5毛钱的塑料发圈。
去路边小店淘几十块的衣裳。
和霍启刚一起逛超市,买米买菜自己扛回家。
心理学上说,
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不难理解,
小小年纪的霍中曦为什么面对插秧,
毫不抗拒、做的开开心心。
因为前行者如何,跟随者就会如何,
父母怎么生活,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拼爹,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富养不是物质,是层次和视野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一个统计:
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
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
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
也就是说: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
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为什么穷人和富人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前不久王思聪掐架花千芳的事情就给我们答案。
王思聪的父亲是中国前首富、亿万富翁,
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
他本人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毕业,
现在做投资和娱乐圈生意。
花千芳来自辽宁抚顺农村,父亲是农民。
他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十几年,
后回乡务农、养鸡、种地,
从事网络写作。
因作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炮而红,
成为著名的网络青年意见领袖之一。
图左王思聪、图右花千芳
王思聪是英国留学海归,
从事的是投资和娱乐事业,
他的同学朋友和生意伙伴,很多是外国人,
英语帮他获取了最新的资讯、拓展了优质的人脉。
花千芳初中毕业,
不管是打工、养鸡、种田,还是写文章,
都无法享受到英语带来的丁点儿好处。
俩人在该不该学英语的分歧上,
赤裸裸呈现了富人与穷人的思维、认知差距。
正是这两个不同,
致使富人与穷人层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做过一个调查:
最近20年来,欧美彩票头奖得主,
5年之内,破产率达75%。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虽然有钱了,但行事还是穷人思维。”
就像王思聪的孩子,
有很大几率变成“小王思聪”,
而花千芳的孩子,
却不一定能把握风口,
成为另一个“花千芳”。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
拼爹,
拼的不是花更多的钱让子孙衣食无忧,
拼的是你自己。
你眼界够不够开阔,
你的格局够不够大,
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你的不努力,毁掉的不止你,还有孩子
英国有个纪录片,叫《56UP》。
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
进行跟踪拍摄,
每七年记录一次,
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
在短短的100多分钟里,
过完了14个人真实的一生。
14个人有14个故事,
却只戳破了一个真相——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换言之,
有什么样的家庭,
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然后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电影里,
60年一晃而过,
到最后,
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
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这个纪录片会让人看得非常难受,
因为,它揭示了我们最不想面对的真相:
我们的局限与不努力,
毁掉的不光是我们自己,
还有孩子。
我们总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很多现实却告诉我们,
孩子们从出生起,就不存在同一条起跑线。
早在几年前就有消息称,
某幼儿园入学资格上要求父母双方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
也就是说,非本科学历的家长,
孩子连入学的资格都没有。
显而易见,
这些差距完全取决于作为父母的你。
人生这场比赛,
本来就不是起跑线相同的竞速,而是从上一辈接棒的接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更好的自己
去年,
一位5岁小朋友的简历刷爆网络。
这份长达15页的简历里,
孩子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性格、爱好等七大方面。
两岁开始听并跟唱学诗,现在会上百首;
三岁开始游泳,现在会自由泳;
从四岁半开始学钢琴,现在准备报考英皇二级;
已经学了4个月围棋,取得了11级证书;
每周坚持写三篇英文日记;
英文书年阅读量超过500本……
看到这则新闻,
很多人感叹自己“做父母不合格”。
更有人感叹,
“这不是孩子的差距,而是家庭的差距,
是“我们”的差距。”
面对世界似乎从未公平过的真相,
有人焦虑、
有人愤怒、
有人心有不甘,
“既然如此,何必努力?”
但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理由。
你知道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故事吗?
肯尼迪的曾祖父,
是个普通的制桶工人;
肯尼迪的祖父,
做码头工人起家,
后来开酒馆,竞选州议员,
并把肯尼迪的父亲送进了哈佛大学。
肯尼迪的父亲哈佛毕业后,
开始涉足金融和政治领域,
后来出任了英国大使。
到了肯尼迪,
他成为了美国总统。
四代人,100年。
完成了从工人到总统的跨越。
我们当然知道,
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换回相应的成绩。
但至少我们的每一分努力,
都能给孩子一点积累;
我们不停步的学习,
会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人生常态;
我们永不放弃的自我成长,
我们为人处世的善良,
都会成为孩子珍贵的精神食粮。
若薪火相传、脉脉相承,
谁能断定我们就没有美好的明天。
教育,
从来都达不到点石成金、立地成佛,
它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末添加作者简介:来源:这篇文章来源于花瓣志( ID:iihuacao),她们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去感受温暖。你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还记得去关注花瓣志(ID:iihuacao)。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辣妈帮”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辣妈帮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