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生产大幅反弹,社融增速企稳
——海通宏观4月报(姜超 等)
摘 要
海外经济:美联储发布新一期褐皮书,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美联储上周三发布的褐皮书称,美国经济在3月至4月初实现轻微至温和增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有所增强。经济前景展望总体变化不大,但将部分地区未来数月的经济展望由此前的“轻微至温和”下调至“轻微至适度”。上周四,欧元区公布4月制造业PMI初值47.8,为9个月以来首次回升,但低于预期的48。围绕飞机补贴争议,上周三欧盟公布了一份对价值约200亿美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的草拟清单,同时释放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日本上周五公布3月CPI同比0.5%,符合预期,较前值0.2%有所上升,核心CPI同比0.8%,高于预期和前值的0.7%。
国内经济:生产大幅反弹,通胀风险可控,社融增速企稳
生产大幅反弹。1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持平在6.4%,名义同比增速回落至7.8%。生产端,贡献主要来自服务业,但第二产业增速有所回升,其中3月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至8.5%。生产超预期反弹,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策积极、需求回暖,拉动生产;二是春节错位,导致基数较低;三是企业为扩大税收抵扣而主动增加备货,带动上游生产。需求端,净出口的贡献率回升转正,投资的贡献率有所下滑,消费的贡献率仍占据主导。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继续回升至6.3%,其中制造业投资继续下滑,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反弹,房地产投资仍处高位。3月社消和限额以上零售当月同比增速反弹至8.7%、5.1%,其中必需消费全线回升,可选消费普遍回升,汽车回落,仍是主要拖累。3月全国地产销量增速反弹至1.8%,仍处低位,也延续分化态势。展望未来,投资端的压力仍将持续显现,而在减税背景下,消费有望异军突起,成为本轮经济企稳的主力。
通胀风险可控。3月CPI环比下降0.4%,同比大幅回升至2.3%。猪周期启动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价反季节性上涨,3月环比涨幅1.2%,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猪价大涨引发高通胀预期,但高通胀需要货币超发配合,本轮货币增速相对平稳,增值税税率下调也会拉低非食品价格,4月以来食品价格小幅上涨,我们预计4月CPI同比小幅上升至2.6%,CPI仍将处于温和区间。3月PPI环比上涨0.1%,同比回升至0.4%。4月以来钢价上涨,油价小幅回落,煤价先涨后跌,我们预计4月PPI环比持平,同比升至0.6%。近期生产改善带动工业品价格上行,但本轮经济企稳重点不在投资,PPI不存在大涨基础,未来通胀风险整体可控。
社融增速企稳。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贡献主要来自对实体发放贷款、表外非标融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其中,居民中长贷较18年同期多增800多亿元,或与3月一二线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回升有关。企业一般贷款对于信贷的贡献上升,企业中长贷也有改善。3月财政加强投放,财政存款同比多减2100多亿,M2同比回升至8.6%。M1同比继续回升到4.6%,企业流动性继续改善。3月社融存量增速反弹至10.7%,社融增速企稳预示经济有望企稳改善。近期猪价抬升通胀,虽然货币政策不至于因此收紧,但3月制造业景气改善、社融增速企稳,货币短期也难以大幅放松。
国内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更好汇聚众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发改委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一季度已下达超过80%,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为实现经济平稳开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1. 海外经济:美联储发布新一期褐皮书,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1.1 美联储发布新一期褐皮书
美联储上周三发布的褐皮书称,美国经济在3月至4月初实现轻微至温和增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有所增强。经济前景展望总体变化不大,但将部分地区未来数月的经济展望由此前的“轻微至温和”下调至“轻微至适度”。就业人数继续增加,但失业率上扬,物价上涨缓和。
1.2 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初值47.8,为9个月以来首次回升,但低于预期的48,德国4月制造业PMI初值44.5,连续第4个月低于荣枯线,不及预期的45,此前,德国经济部已将19年德国GDP增速预期由1%下调至0.5%。
欧盟公布对美200亿美元产品征税清单。围绕飞机补贴争议,上周三欧盟公布了一份对价值约200亿美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的草拟清单,5月31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欧盟表示不希望与美国以牙还牙,只是必须做好应对准备,并明确释放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欧盟还表示最终对多少商品加税将考虑WTO就波音补贴案的仲裁作出。
日本3月CPI同比回升。日本上周五公布3月CPI同比0.5%,符合预期,较前值0.2%有所上升,但与通胀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同比0.8%,高于预期和前值的0.7%。
2. 3月数据:生产大幅反弹,通胀风险可控,社融增速企稳
生产大幅反弹。1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持平在6.4%,名义同比增速回落至7.8%。生产端,贡献主要来自服务业,但第二产业增速有所回升,其中3月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至8.5%。生产超预期反弹,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策积极、需求回暖,拉动生产;二是春节错位,导致基数较低;三是企业为扩大税收抵扣而主动增加备货,带动上游生产。需求端,净出口的贡献率回升转正,投资的贡献率有所下滑,消费的贡献率仍占据主导。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继续回升至6.3%,其中制造业投资继续下滑,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反弹,房地产投资仍处高位。3月社消和限额以上零售当月同比增速反弹至8.7%、5.1%,其中必需消费全线回升,可选消费普遍回升,汽车回落,仍是主要拖累。3月全国地产销量增速反弹至1.8%,仍处低位,也延续分化态势。展望未来,投资端的压力仍将持续显现,而在减税背景下,消费有望异军突起,成为本轮经济企稳的主力。
通胀风险可控。3月CPI环比下降0.4%,同比大幅回升至2.3%。猪周期启动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价反季节性上涨,3月环比涨幅1.2%,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猪价大涨引发高通胀预期,但高通胀需要货币超发配合,本轮货币增速相对平稳,增值税税率下调也会拉低非食品价格,4月以来食品价格小幅上涨,我们预计4月CPI同比小幅上升至2.6%,CPI仍将处于温和区间。3月PPI环比上涨0.1%,同比回升至0.4%。4月以来钢价上涨,油价小幅回落,煤价先涨后跌,我们预计4月PPI环比持平,同比升至0.6%。近期生产改善带动工业品价格上行,但本轮经济企稳重点不在投资,PPI不存在大涨基础,未来通胀风险整体可控。
社融增速企稳。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贡献主要来自对实体发放贷款、表外非标融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其中,居民中长贷较18年同期多增800多亿元,或与3月一二线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回升有关。企业一般贷款对于信贷的贡献上升,企业中长贷也有改善。3月财政加强投放,财政存款同比多减2100多亿,M2同比回升至8.6%。M1同比继续回升到4.6%,企业流动性继续改善。3月社融存量增速反弹至10.7%,社融增速企稳预示经济有望企稳改善。近期猪价抬升通胀,虽然货币政策不至于因此收紧,但3月制造业景气改善、社融增速企稳,货币短期也难以大幅放松。
2.1 通胀:CPI大幅回升,通胀风险可控
3月CPI环比下降0.4%,同比大幅回升至2.3%。3月食品CPI环比下降0.9%,节后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鸡蛋、水产品、鲜菜和牛羊肉价格下降,各地猪肉价格涨跌互现,平均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非食品方面,节后出行需求减少,旅游、机票和住宿价格下降,务工人员返城,劳动力增加带动服务价格回落,成品油两次调价推动柴油和汽油价格上涨,3月非食品CPI环比下降0.2%。
3月食品价格环比-0.9%,远低于去年同期-4.2%,也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0%。
具体来说,春节过后需求减弱会导致大部分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其中鸡蛋、水产品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6.0%、3.6%和2.6%,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下降1.8%、1.7%和1.6%,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但是受到猪周期启动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反季节大幅上涨,3月环比平均上涨1.2%,是食品CPI环比跌幅小于季节性的主要原因。
从同比来看,3月食品价格上涨4.1%,涨幅比2月上升3.4个百分点,创下18年2月以来新高。猪价反季节上涨带动猪肉价格同比由负转正,结束连续25个月的负增,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受到猪价上涨带动,畜肉价格同比也由2月-0.9%大幅回升至3月的4.7%。同时,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导致鲜菜供给减少,由于价格环比跌幅小于去年同期,鲜菜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至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但是鲜菜价格上涨属于短期天气因素,目前菜价已经开始小幅回落,不会对CPI产生长期影响。
3月猪肉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弱于预期。往往在春节后期猪肉价格受到需求减弱的影响会出现季节性回落,但是今年3月以来猪肉价格反季节上涨,目前猪肉价格已经上涨至20元/公斤以上。猪肉价格的这一波快速上涨引发了市场对通胀大幅上升的预期,但是从猪肉CPI同比来看,猪肉价格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在0.12个百分点左右,小于预期,主要原因一是猪肉价格是反弹起点较低,猪肉价格同比仅上涨到5.1%;二是猪肉对CPI的权重下降,目前仅为2 %左右。
但是今年猪肉价格仍然是CPI重要的影响因素。去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发现以来,疫情愈演愈烈,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27754万头和2738万头,创下历史新低。而3月以来猪肉价格的这一波上涨已经表明猪周期正式启动,未来随着生猪出栏量的持续下降,供给弱于需求的格局将支撑猪价持续上涨。我们预计本轮猪周期中猪肉价格有望在今年年底接近30元/公斤,并在明年年初达到33元/公斤左右。同时,目前猪肉批发价格同比已经上升至20%,就算猪肉价格不进一步上涨,4月猪肉CPI同比也有可能接近20%,届时对CPI同比的拉动将达到0.4个百分点以上。
3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节后出行人数下降,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1.1%和1.5%,拖累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环比下降1.6%。同时,节后务工人员返城,劳动力增加,车辆修理与保养、家政服务和理发价格分别下降5.3%、4.1%和3.9%。而国际油价上涨带动成品油两次调价,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6%和4.0%,减缓了交通和通信价格环比跌幅。整体来看,非食品价格环比属于季节性下降。
从同比来看,由于去年同期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3月非食品同比小幅回升至1.8%,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居住价格依然涨幅靠前,交通和通信价格由跌转涨。
4月以来食品价格小幅上涨,但考虑到去年同期食品CPI环比下降1.9%,预计4月食品CPI同比或进一步大幅上升。我国增值税率下调将从4月开始实施,这意味着非食品价格可能出现下降,对冲食品价格同比上涨的影响。综合来看,我们预计4月CPI同比小幅上升至2.6%。
3月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同比回升至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分行业来看,受到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油气开采(5.6%)、燃料加工(2.3%)和黑金冶炼加工(1.1%)价格涨幅扩大,电子设备制造(-0.2%)和电气机械制造(-0.1%)价格降幅收窄,汽车制造业(0%)价格由降转平。
从同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行业表现上,价格由降转涨的行业有油气开采和燃料加工,价格降幅收窄的行业有黑金冶炼加工、电气机械制造和汽车制造,价格涨幅扩大的行业有电子设备制造。
4月以来钢价上涨,油价小幅回落,煤价先涨后跌,预测4月PPI环比持平,4月PPI同比涨幅回升至0.6%。
受到供给减少预期的影响,年初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目前累计涨幅达到40%。同时,3月PMI指数大幅反弹,制造业高频数据显示工业生产明显回升。国际油价上涨和生产改善共同推动3月工业品价格上行。但是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然处于规范过程中,进一步举债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不会太大,同时受到三四线城市棚改目标下调影响,房地产投资也难以出现明显回升。本轮经济企稳不会再像之前一样依靠投资拉动,这就意味着PPI大幅上涨缺乏需求基础。
而3月猪价大涨引发高通胀预期,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今年猪价确实会持续上涨并对通胀产生一定推动。但是本轮猪价上涨更多是因为供给端收缩而非需求端扩张,其他食品价格或将保持稳定。此外,从历史情况来看,高通胀往往需要货币增速显著回升来配合,但是目前我国M2增速一直维持在8%左右,并没有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同时,4月开始下调增值税率也会对非食品价格产生一个短期向下冲击,并降低全年非食品CPI中枢。因此,我们预计今年CPI仍然会处于2-3%的温和区间。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通胀风险整体可控,货币政策不会因为通胀的温和上升而转为紧缩。
2.2 经济:经济开局平稳,消费引领企稳
1季度经济开局平稳。19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6.4%,较18年4季度持平,略低于18年全年增速。受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影响,1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速继续回落至0.9%,因而名义GDP同比增速也下滑至7.8%,反映前期社融增速回落的影响仍在持续显现。
需求端,贡献主要来自消费。从需求端看,1季度投资、出口增速均较去年4季度下滑,消费增速保持平稳。三驾马车中,由于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明显扩大,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至22.8%;而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大幅下滑至12.1%;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仍高达65.1%,是需求端的中流砥柱,并且服务消费的贡献率进一步上升到47.7%,指向消费升级仍在延续。
生产端,贡献主要来自服务业。从生产端看,1季度第二产业增速回升至6.1%,第三产业增速回落至7.0%。但由于第三产业增速持续高于第二产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至61.3%。
展望未来,一方面,投资端的压力仍将持续显现。从领先指标看,社融增速在18年末见底,1季度社融超预期,带来短期投资增速依旧稳定。但1季度短期贷款的增加难以持续,当前信贷发放受宏观审慎监管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约束,也难以重现08年4万亿盛宴,因而本轮社融改善的真正希望在于企业债和政府专项债等直接融资,这也就意味着社融增速将见底企稳,而非大幅回升。而从投资分项看,制造业投资仍受前期盈利下滑拖累,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难以持续,基建投资也只是加快了专项债发行的频率、却没有大幅增加资金总量,因而后续投资端仍有下行压力。
而另一方面,消费端有望异军突起,成为本轮经济企稳的主要动力。今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万亿,我们测算其中一半将归属居民部门,而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在0.8左右,因而1万亿的新增收入有望增加8000亿左右的新增消费,并带动消费增速上升2%,使得社零增速从目前的8%左右升至10%左右。考虑到目前消费贡献了2/3的经济增长,我们认为,未来即便投资增速小幅下滑,只要消费增速持续回升,经济依然有希望靠消费企稳!
2.3 工业:工业大幅反弹,行业普遍回升
3月工业增速大幅反弹创新高。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5%,较去年4季度回升。其中,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季调环比增速分别上升至8.5%、1.0%,均创下多年新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3月需求端三驾马车增速均出现回升,带动工业生产走强。二是春节错位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令3月工业增速超预期反弹。
工业生产的改善,在中微观层面亦有体现。
中观层面,3月各行业增加值增速普遍回升。其中,下游消费类行业增速涨多跌少,其中汽车由负转正,仅农副、食品小幅回落;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原材料类行业增速全线回升,尤其是加工组装类行业增速均大幅上行;上游采矿业增速明显回升。
微观层面,3月各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普遍回升。其中,下游汽车产量降幅大幅收窄;中游钢铁、有色、水泥、化纤产量增速均回升,仅乙烯产量增速略有回落;上游煤炭产量、发电量增速均回升。
2.4 投资:投资低位反弹,地产销售仍弱
1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3月有所回升。1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6.3%,较去年4季度的7.5%明显回落。但3月投资当月增速6.5%,较1-2月继续回升。不过,3月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下滑至5.6%,意味着投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3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下滑。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4.6%,较1-2月继续下滑。从中观行业看,电子行业贡献较大,而拖累主要来自下游的汽车、纺织,中游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以及上游的有色。而前期盈利下滑对当期投资的拖累也仍在显现。
3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继续回升。1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4.4%,我们估算旧口径下基建投资增速约为3.0%。其中,3月当月增速分别为4.5%、3.3%,均较1-2月回升。1季度财政收入增速仅6.2%,而支出增速高达15%,财政支出占到年初预算的25%,创下12年以来同期新高。财政支出进度较快,对基建投资起到支撑作用。
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处高位。1季度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11.8%,较去年4季度回升。今年以来,土地购置费增速明显下滑,1-2月土地购置费增速降至34.5%,剔除土地购置费后,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5.9%。而地价涨幅也随之回落,并带来房地产投资名义、实际增速的收敛,1季度房地产投资实际同比增速回升至7.9%。
地产销量增速仍弱,不同线级分化延续。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1.8%,较1-2月略反弹,但仍处低位。我们高频跟踪的38城地产销量数据显示,3月地产销售继续分化,一二线明显改善,三四线相对低迷。
土地购置承压,新开工仍稳健。受地产销售短期反弹影响,3月新开工增速回升至18.1%,但土地购置面积跌幅仍在30%以上,或为未来地产投资蒙上阴影。
2.5 消费:消费普遍回升,汽车仍有拖累
1季度消费增速保持平稳,3月回升。1季度社消零售、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为8.3%、4.1%,较去年4季度一平一降。其中,3月增速分别为8.7%、5.1%,均较1-2月回升。减税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开始显现。
必需消费全线回升。3月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增速1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增速6.6%,日用品类零售增速16.6%,均较1-2月回升。
可选消费普遍回升,汽车仍是拖累。3月汽车零售增速-4.4%,较1-2月降幅扩大。但石油及制品零售增速回升至7.1%,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建材零售增速分别为15.2%、12.8%和10.8%,也是全线回升。而中西药品、通讯器材零售增速也同样回升。
网上零售占比继续上升。1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增速21%,较18年有所回落,但仍远快于社消零售整体增速,因而占后者的比重也稳定在18.2%高位。
2.6 外贸:出口升进口降,顺差明显回升
3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回升至14.2%(前值-20.7%)。由于外贸企业“春节前集中出口,节后进口先行,出口逐渐恢复”的特征,去年春节偏晚对去年3月出口拖累明显,出口基数偏低,而对进口影响较少,所以今年3月出口同比跳升。
一季度整体看,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4%,较18年12月增速略有上升,但不及18年全年累计增速,说明剔除春节扰动后,出口仅小幅改善,在海外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出口整体依然偏弱。
从国别和地区来看,3月我国对美国(3.7%)、欧盟(23.7%)和日本(9.6%)出口增速均明显回升。新兴经济体中,对东盟(24.8%)、韩国(6.7%)、印度(8.0%)出口增速转正,对中国香港(-0.9%)出口增速跌幅收窄。
一季度整体来看,在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1-3月对美国总出口同比减少了9.0%,而对欧盟和东盟出口同比分别增加了8.1%和9.1%。
从贸易方式看,3月一般贸易(23.2%)和加工贸易(2.0%)出口增速都大幅回升。历史上,一般贸易在春节前后的出口增速波动通常都比加工贸易更大。从产品类型看,3月劳动密集型产品(30.5%)、机电产品(10.6%)和高新技术产品(1.8%)出口同比同样回升,均与春节因素的扰动有关。
3月我国进口同比继续回落至-7.6%(前值-5.2%),印证3月需求依然偏弱。从数量看,3月我国进口大豆(-13.1%)、铁矿石(0.7%)、铜(-11.1%)和集成电路(-5.3%)同比增速较前月稳中略升,但进口原油(0.4%)增速大幅回落,是进口的主要拖累。从金额看,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进口铁矿石(17.5%)金额同比大幅回升,而进口原油(1.5%)增速回落。从累计增速看,1-3月进口金额同比-4.8%,延续了18年12月以来的负增。
其他重点进口产品中,仅初级形状的塑料(-12.4%)、汽车及底盘(-23.0%)、汽车零配件(-18.4%)、医药品(13.0%)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回落,而集成电路(-6.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4.5%)进口金额增速回升。
3月我国出口大幅改善而进口继续回落,贸易顺差扩大至326.4亿美元,1-3月累计顺差7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也明显改善。
中美贸易方面,1季度我国对美国顺差62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83亿美元。但随着中美贸易协议渐近,中国可能增加对美采购,未来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或将减少,而目前对美顺差占我国总顺差的八成左右,叠加整体外需放缓背景,我国顺差仍有收缩的压力。
2.7 金融:企业中长贷改善,社融增速企稳
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28万亿元,贡献来自三块:一是对实体发放贷款1.96万亿元,同比多增近8200亿元,是最大的增量;二是表外非标融资整体同比多增3353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66亿元,同比多增1688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增780亿元和885亿元;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增加2532亿元,同比多增1870亿元。而3月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新增规模平稳,分别同比小幅少增260亿元和286亿元。
3月非标融资对社融的拖累转为了贡献。具体来看,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对应企业开具商票的活动,伴随春节后开工呈现季节性回升特征,而去年春节较晚影响3月开工进度,形成较低基数,导致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今年3月同比大幅多增;委托贷款和信贷贷款都在去年3月出现大幅萎缩,虽然3月委托贷款减少了1070亿元,但同比依然少减了800多亿元,未来这一趋势仍有望持续。
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
3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约8900亿元,同比多增约3200亿元,居民短贷增加4300亿元,同比多增约2300亿元,与2月的大幅少增相比有所修复,而居民中长贷增加4605亿元,接近16和17年的水平,较18年同期多增800多亿元,或与3月一二线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回升有关。
3月企业部门新增贷款1.07万亿,同比多增约5000亿元,其中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同比多增约2300亿和近2000亿,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约1100亿元,说明不仅票据融资仍在支持企业流动性改善,一般贷款对于信贷的贡献也在上升,而且企业中长贷已有改善,3月企业中长贷新增近6600亿元,超过历史同期水平,并且也是继1月之后再度同比多增,整个1季度企业部门信贷同比多增1.39万亿,表外融资管住后,宽信用在表内逐渐发生。3月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00多亿元,同比多减2500亿元。
3月财政存款减少6928亿元,同比多减2100多亿,反映财政加强投放。3月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分别增加7560亿元和3476亿元。
3月M0同比回升到3.1%,主因春节扰动消退;M1同比继续回升到4.6%,反映企业存款明显增加、流动性持续改善;M2同比从8.0%回升至8.6%,或与财政加强投放以及企业信贷活动回升有关。
3月社融存量增速从2月的10.1%反弹至10.7%,我们测算若不含专项债社融存量增速从9.2%回升至9.7%,政府和社会总融资存量增速从10.6%提高到11.1%,而包括信贷、非标、债券和股票在内的企业各类总融资的增速也回升到6.8%,不同口径的数据都指向社融增速已经企稳,预示未来经济有望企稳改善。
而近期猪价抬升通胀,虽然货币政策不至于因此收紧,但考虑到3月以来制造业景气改善、PMI回升到荣枯线以上,信贷大幅多增、企业中长贷改善、社融增速企稳,货币政策短期也难以大幅放松,近期降准的概率大幅下降。
2.8 财政:财政收入回落,支出进度较快
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52亿元,同比增速4%,较1-2月增速小幅回落,其中中央收入增速降至1.7%,地方本级收入增速小幅回落至5.6%。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6.2%,与18年增速持平,一季度财政收入整体运行平稳,主因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三大税种支撑,三者合计贡献财政收入增幅8.8个百分点。
3月税收收入11592亿元,同比增长1.9%,较1-2月的6.6%大幅回落,减税效应持续显现,非税收入2960亿元,同比增长13.3%,较1-2月的10.8%略有回升。
分项增速涨跌互现。具体来看:3月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增速小幅回落至9.3%;消费税增速略有回升至36.4%;企业所得税反弹至57%,主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个人所得税增速降幅扩大至48.4%,高基数叠加减税效果继续显现;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速由正转负至-0.1%;土地和房产相关税收增速涨跌互现。
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315亿元,同比增速15.4%,较1-2月14.6%的增速略有回升,其中中央支出增速略降至13.5%,地方本级支出增速回升至15.7%。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速15%,高于18年全年增速以及去年同期水平,1季度财政支出进度也快于去年同期,在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的同时使得资金尽快发挥效益。
1-3月各项分项支出中,交通运输支出(47.4%)增速继续领跑。节能环保(30.6%)、科学技术(26.5%)、城乡社区支出(22.8%)增速较高、紧随其后,各分项支出累计增速较1-2月涨跌互现,其中交运、农林水等基建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回升,意味着基建补短板的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
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14300亿元,累计增速-6.2%,较1-2月的-2.3%降幅扩大,其中中央增速小幅回升至6.1%,地方增速继续下滑至-7.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降幅继续扩大至9.5%,在土地市场景气度较低的情况下,年内地产投资或将承压。
19年1季度财政收入平稳而支出增速回升,与往期节奏相比,受到地方债发行前置的部分影响,支出端进度明显加快,财政收支矛盾也有所显现。但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对稳定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二季度增值税率和社保费率的正式下调,减税力度更大,将会进一步推动居民和企业部门收入的好转,经济增长也有望见底企稳。
3. 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降低小微企业成本。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更好汇聚众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提出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规模,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
中央预算投资加快。发改委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一季度已下达超过80%,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为实现经济平稳开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703亿元,其中审批34个,核准16个,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运输、高技术等领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