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以物观史,认识中国历史的另一个维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4-25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一座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宝库。其2012年出品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被誉为“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完成的作品”,确立了“以物品讲述历史”的独特叙事方式。

大英博物馆(图 | 摄图网)

时隔6年,大英博物馆再次推出《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这本书由中国馆馆长撰写,历时18个月,30余名专家参与,从3万件中国文物中精选600件文物,讲述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7000年间的文明史。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Nora Tam摄 )

它在国外一出版,即获得BBC、《泰晤士报》等媒体的一致好评。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旨在让你从文物中重新了解中国史。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这样一本书,让你足不出户即可饱览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精选顶级文物,配以趣味讲解和精致装帧,让人爱不释手。

一层与二层楼之间的中国6世纪南北朝时期佛像(于楚众 摄)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共有文物约3万件,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收藏的唐摹本《女史箴图》被列为大英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

《女史箴图》 局部

2018年11月,闭馆18个月、经过修缮升级的中国馆重新向公众开放,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亲自为其剪彩揭幕。

伊丽莎白二世为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剪裁揭幕

本次修缮扩充了很多展品,此前一些因条件所限无法展出的藏品,比如书画和纺织品,第一次得以“见光”,此外还展出了新近收藏的中国当代玉器、漆器和瓷器艺术品,以求把中国的故事延伸至当代。

伴随重整展厅同时登场的就是这本《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作者是中国馆馆长霍吉淑,她是英国知名汉学家,曾策划多个中国文物展览。这本书由霍吉淑执笔,30余名专家参与,历时18个月,精选600件文物讲述中国故事,被BBC称为“美丽而全面的中国历史导论”。

大英博物馆正面(于楚众 摄)

以物品讲述历史

“物品所讲述的历史比仅靠文字还原的历史更为公正”是大英博物馆信奉的理念。

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史的繁复冗长,《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在以时间为序的基础上,以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的社会万象。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早期中国、帝国时代、帝王文人商贾、元明之际、清王朝、现代中国,共六个大章。每个大章开头对朝代背景做简短说明,介绍代表性人物,交代选择对应文物的理由。章内则按照文物来编排小节,每一小节通过一组文物来展示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人物故事等。

从头读到尾,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史;

闲暇时翻一章,每一节都是一个趣味主题。

从宏大历史回归日常生活

已有的中国通史类读物,内容深奥、术语繁多,对读者有很高门槛。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帮我们从只关注王侯将相事迹的传统历史中跳出来,避开宏大叙事,通过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历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拉近与我们的距离,你会在这本书中看到:

来自6000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技术;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酒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无论朝代怎样变迁,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其实一直围绕着衣食住行展开,这些器物真实地记录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成为历史最生动的一部分。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

过去我们总说的“上下五千年”,是从公元前3000年的三皇五帝算起,而早在公元前5000年,我们的祖先已有先进文明。基于“以物讲史”的理念,《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开篇即选取仰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陶器、石斧,证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形成自己的部落文明。

仰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陶器、石斧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还选取了许多丰富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品,如吴冠中的画作、徐冰的天书等,打破了一般的历史书只讲述过去陈旧“历史”的常规,将中国的文明完整延伸至当代中国。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阅读《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进入你的纸上博物馆之旅吧。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阅读38757
中国 历史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