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块的炭火轻轻放入红泥炉中,然后架上用潮州砖红土烧制的汕头壶,轻摇小扇,旁边是一个茶船,上面摆着三只质薄如纸的“蛋壳杯”,静待水沸。若你见到如此场景,那便是潮汕工夫茶无疑了。
潮汕工夫茶作为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与当地人偏爱凤凰单丛不无关系——正如喝葡萄酒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玻璃杯来帮助酒款加速或减慢氧化、聚集酒香一样,潮汕人认为工夫茶的泡法可以将单丛的山韵、香气完全激发出来。
有人笑称,“没有一头牛能在潮汕全身而退。”,事实上,也很少有人能不被潮汕本土的凤凰单从茶变化多端的香气所吸引。香气,是凤凰单丛的主要灵魂之一,其香型之多,连潮汕本地的茶农都没办法完全说清楚,直到1996年定义出凤凰单丛中最典型的十大香型,这才让人们摸着些头绪。
关于牛的100种吃法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香型,与传统茶农们将凤凰单丛单株采摘、单株制作、单株销售的方式密不可分,由于其香气大部分都来自于品种香、地域香或工艺香,所以很难“标准化”。简单地说,即使是同一种茶树、同样的生长环境,做青摇青的程度不同、工艺不同,体现出的香气特征不一样;焙火次数的不同、焙火温度的不同,体现的口感风味不同——这也是乌龙茶的品类优势。
潮汕人喝茶,更重视茶汤中的山韵。所谓“山韵”,是指滋味中一种基于生长土地的独特内质,这种内质是凤凰单丛品质的关键,同样也是区别于其他产地单丛茶的重点所在。
凤凰单丛茶树
潮汕茶农都知道一句老话,“日生香,火生色。”采摘后的茶叶经过阳光适度的暴晒、萎凋、晾青静置、做青发酵等环节后,叶内的酶不断活动,水分逐渐消失,干物氧化,芳香油缓慢地挥发出来,再通过后期炭火的轻度烘焙,茶香就逐渐收敛,融入水中,成为潮汕人喜欢的水中香气。
不同茶树品种中的元素存在一定差异,对茶叶的香型、香气成分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现如今市场上的单丛茶大多数都是轻焙火,以高香见长,在火功的体现上不如做青来得显著。
在凤凰单丛的诸多香气中,又以鸭屎香最为独特。头一回听说这个名字的人,也许会想到“猫屎咖啡”,猫屎咖啡固然名副其实,但鸭屎香可与鸭子没有丝毫关系。
至于为何选择了如此不雅的一个名号,目前江湖上流传最广的传说是,种出这种带有奇香的茶的老茶农,为了防止别人将茶叶偷了去,才起了这样不太雅致的名字。
虽然因为名号听起来缺了些美感而在2014年被更名为“银花香”,但人们依然乐于称呼它为“鸭屎香”。也或许,恰巧是因为这种名不副实的反差,才让人们对这款茶的独特香气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卧虎藏龙的潮汕,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卖的鸭屎香也因为每个山场的海拔、水土、种植方式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而带着“个人化”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权衡了许久最终选择了天有茶园的鸭屎香。
从茶园远眺的景色
位于潮州海拔1036米的双髻娘山主峰的茶园,终年云雾缭绕,泉水丛涌,植被原始茂盛,独特的火山岩地质使土壤中富含许多有机物,因而造就了一种独特山韵,使其带着凤凰山的清高兰花香与双髻娘山的甜爽蜜韵。
一杯好茶,除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自然不能少了严谨科学的茶园管理。从种植环境的保护到采摘生产卫生安全,天有茶园都按照国家级标准要求,通过全程的生产质量监控,严格遵守“三无原则”:一无农药;二无化肥;三无生长激素,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放心好茶”。
再加上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艺(汕头工夫茶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郑惠丰的监制,这一杯凤凰单丛鸭屎香才算彻底完成。
郑惠丰
取4克色泽褐润、条索壮实的茶叶,一壶水高冲下去,只一瞬间,嗅觉就被悠扬的花香占领,快速出汤后饮上一口,就不单单是花香了,略带焦糖、蜂蜜、果仁的滋味在唇齿间回荡,这种天然鲜爽的甘甜,在齿间久久不会消散。
相较于传统的鸭屎香,这款茶的品种香气更加突出,茶香与水韵在茶汤中融合的更好——这得益于天有茶园少次重摇的特殊摇青工艺。为了配合少次重摇的摇青工艺,精制时期的焙火比传统的鸭屎香火温更高,时间更短,尽可能的减少茶叶摇青工艺里留下来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提高茶汤的纯度。
除此之外,为避免茶叶在制作中产生堆闷而影响口感,这款鸭屎香还特别采取每一次摇青后都上架晾青的方式,做到“精耕细作”,使茶汤滋味更加鲜爽。
“关公巡城”
坐拥如此好茶的潮汕人,自然不会浪费上天的赐予,用工夫茶的方式将凤凰单丛的香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外人看来只有茶艺中才会出现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却是在泡茶时流淌在潮汕人血液中的本能反应。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曾写道,“人们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辞,却不能逃避味道,因为味道与呼吸同在。”不知道这一杯带有独特香气的鸭屎香,能否征服你的呼吸?
一键下单「凤凰单丛 鸭屎香」
点击下图,参与母亲节优惠活动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