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行业随着银行成立子公司,将面临新的格局。对于银行而言,理财子公司与母行之间是什么关系?其定位是什么?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线如何布局凸显竞争力?理财子公司的渠道如何设计?如何设计薪酬体制?子公司成立后,银、证、保、基之间的合作有哪些变化?
4月21日,资管30人论坛在上海召开2019年春季闭门会议,会议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市虹口区金融局协办。上午的成员大会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央行参事盛松成出席大会并发言,盛松成在演讲中对当前经济形势、资本市场、房价等问题做了深入而详细的分析。
与会嘉宾在上午的成员大会上对资管30人论坛的建设以及议题设置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建议。
下午的议程是闭门业务交流和研讨,主题是关于理财子公司制度建设以及新一轮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合作机遇探讨。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在演讲中分享了基金公司的制度设计、产品研发思路等基金公司的产品体系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邓彬从保险资管的角度,做了主题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保险资金配置的影响的演讲;国泰君安副总裁龚德雄梳理了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历程、业务特点以及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会议现场情况来看,嘉宾的主题分享和点评发言会当前资管业热点——银行理财子公司建设提供了颇多借鉴和启发。与会嘉宾指出,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进行风险披露和投资者教育,保险资管的机构客户基本是合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亦很成熟。市场上,风险偏好高的个人资金很有限,银行理财的诞生即是从表内存款脱离出来的,现在如果要完全净值化转型,是要求客户风险偏好迁移得更高,还是回归到表内存款?此外的问题还包括,渠道如何搭建,留在母行还是子公司自建?公司管理上,制度、考核机制、风险合规制度如何设计?
其他相关人士就此展开了讨论,来自银行机构的多位与会代表也透露了关于理财子公司建设的研究成果和建设进展及设想。部分与会嘉宾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做法与公募基金还是有很大区别,规模和体系完全不一样,目前来看,主要是在与基金公司合作进行组合管理上有明显进展,在大类、多类资产配置上的研究相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
也有嘉宾指出,资管要放在金融结构的大背景下去考量。今年以来,金融结构性错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社融的角度,信贷占比回升到70%以上,资金的角度,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中表内存款占比不到50%,解决这一错配问题,以前22万亿银行资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按照新规要求制定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规划,操作性的问题都好解决,重要的是对政策定位上的困惑,从经济性上而言,理财子公司的盈利空间可能还不如在母行,更多定位是为解决风险隔离等问题。
定位上,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论上有多条路径可选,比如服务于母行战略的子公司,或者涉及成独立的资管公司,相对独立的市场化资管公司又区分全面的资管公司和专业资管公司,并且这一定位又涉及如何处理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关系。据多位银行人士反馈,目前银行对理财子公司的定位还以服务于集团战略为主。
会议中的讨论也将理财子公司建设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和,比如,资管新规中的部分关键条款以及过渡期内的相关规定,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是否适用等问题。
此外,会议上各家机构也探讨了新格局下,各个行业之间新的合作机遇。
参与此次会议的代表(按姓氏拼音排序):
监管专家代表
邓 斌 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
龚德雄 国泰君安副总裁
顾卫平 兴业银行资管部总经理
郝晓彤 上海市虹口区金融局副局长
李 文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
李 彬 江苏银行资管部
刘兵军 国泰君安代表
杨再斌 浦发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
盛松成 央行参事
万 放 平安资产管理董事长
王忠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谢 伟 浦发银行副行长
杨 平 光大控股首席投资官
于 泳 中国人寿资管副总裁
郁蓓华 浦银安盛基金总经理
张秦华 交通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
(广告)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