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商务部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目的是盘活目前国内庞大的二手车资源的同时,通过疏通汽车消费新旧更迭环节,更好地带动国内新车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
5月6日,国务院颁发《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从今年6月1日起,允许报废车辆“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的再制造利用。
再到前几日公布的从6月26日起,海南省正式取消取消新能源汽车地补。补贴的侧重点,将会由原来的车辆消费环节,向充电基础设施、配套运营服务等领域倾斜。
其实简单点说,仅从经济效益、产业影响度而论,除了海南省取消新能源地补还值得大家拍手叫好之外,其余的两条政策发布基本是“唬人”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无非是想让大家将自己手里的新车换成“更新的车”。
哪些是有用的政策?
从产业政策的经济效益角度而言,起码像限行限购、购置税减半、增值税下调这些大政策才能称得上是有用的政策。它们的特点非常明确,能够在短时间内简单、直接、高效地推动一波汽车消费热潮,可以直接激发出生产端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之相比,上述那几条围绕市场端展开的政策的重要性就显得不痛不痒,无关紧要了。
如果在汽车大环境顺境的情况下,出台这些无关紧要的政策,我们还可以将其看作是“完善市场环境,引导市场规模进一步发展”的顺势之举。那么当下的车市环境,就绝对没有办法这般去乐观推测了。
今年的第一季度,并没有产生所谓的稳定回调,销量进一步下挫。尤其是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6.8%,市场份额也进一步萎缩了2.9%。
如果想挽救现如今“一蹶不振”的车市,就凭借这些政策的真的话,真的是“天方夜谭”,完全不可能的事儿!
“认不清”自己才是最大的问题
说起中国的汽车市场真的可以说是犹如“火箭”般的蹿升。从2000年的208万辆,到2018年的280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规模增长速度远超世界上任何一个汽车消费市场。
基于这2800万辆的市场规模,衍生出了太多带有自豪感的言论:“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是自主品牌实现超越欧美汽车工业的资本”,“中国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车轮上的国家“,甚至堵车指数的高低,在部分媒体的渲染下也成为现代化繁华的象征。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牵涉经济、文化、基础设施、能源等多种因素的汽车消费,我们也依然无法充分论证,中国汽车市场这场伟大的胜利,有多少是取决于市场真实的消费意愿,又有多少是取决于基于庞大口人实现的统战胜利。
刚开了几年的新车也许由于排放要求的提高,让你提心吊胆,正如一个美国人听到自己的车只能使用20年一样,要知道在美国,一辆车开一辈子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也正因为中国车市的疲软才会有这些政策的出现,也许这次的“救市”是最紧迫的一次,所以这次的“库存”以及“销量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想要回到之前的“繁荣”恐怕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
支持请点“在看“!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媒体及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推荐阅读:
☞【不用牙膏的牙刷】日本高级发明,竟比洗牙还白,10年口臭全消失了!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信路况”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信路况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