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深圳宁南山
来 源:宁南山
(ID:ningnanshan2017)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新闻。
美国商务部的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公司加入其Entity List(实体清单)。
这条新闻还说,把华为加入实体清单的举动,是因为商务部获得了相关信息,该信息为确定华为从事的活动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提供了合理依据。
那么具体是什么信息呢?
就是司法部对华为的公开起诉书所指控的活动,包括涉嫌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向伊朗提供违禁金融服务蓄意违反IEEPA规定,以及妨碍司法公正,阻碍对涉嫌违反美国制裁行为的调查。
很明显,美国人没有发现什么新证据,而是把美国司法部正在进行的对华为的指控内容作为了商务部的“行动依据”,而这些指控在去年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了。
那么这个加入实体清单意味着什么呢?
将美国技术出售或转让给实体清单中的公司或个人需要BIS颁发的许可证,如果出售或转让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可能会拒绝许可证。该清单将在联邦公报中公布。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在美国总统的支持下采取的这一行动将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将阻止外国实体以可能破坏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方式使用美国技术。”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说。
特朗普总统已指示商务部保护其国家安全活动。自行政当局成立以来,该部门已向实体名单增加了190人或组织,并根据1962年“贸易法”第232条对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了五次调查。
上面的内容请注意,出来讲话的美国商务部长是和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核心成员。
同时新闻解释了这个实体清单的操作流程,那就是实体清单的增加由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End-User Review Committee)决定,该委员会由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和能源部的官员组成。根据“出口管理条例”第744.11(b)条,有合理理由相信个人或组织参与或构成参与违反国家安全以及威胁美国的政策利益,可以添加到实体清单中。
因此把华为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是美国四个部门共同作出的决定,包括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和能源部,可见这是美国政府的集体意志。请注意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出口管理条例),这个是实体清单的法律依据。
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宣布了国家紧急状态,而标题也非常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安全。
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内容是宣布外国对手对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和供应链的威胁是全国性的紧急情况。
这个行政命令的内容是,只要美国商务部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那么就禁止涉及到美国信息技术和服务的商业交易。
同时提到,这个决定是基于与总检察长、财政部长、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土安全部长、美国贸易代表、情报局局长、总务处处长和联邦通信主席的磋商。委员会和其他适当机构的负责人,商务部将在150天内发布规则,以制定审查此类交易的程序。
在行政命令的一年内,商务部长将酌情与财政部长、国土安全部、国家、国防部、司法部长、美国贸易代表、国家情报局局长和主席进行磋商。联邦通信委员会必须向总统报告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充分,并在必要时继续采取行动。
不管是行政命令,还是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实体清单,都是事实上可以随时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销售产品,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成为了美国贸易谈判的筹码。
而贸易谈判的真实目的,并不只是希望多向中国出口东西扭转逆差,更多是因为想借贸易协议来阻碍中国的先进产业发展。也因为此,贸易协议里面包含了中国不能接受的内容。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去年同期的文章,完整的列出了当时美国媒体发布的英文版的对方谈判条件。
美国商务部BIS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依据的是美国《出口管理条例》,而该条例的特点是对外国的交易也加以限制,也就是“区域外适用”。
根据市场价格,如果美国企业的零部件和软件在原则上包含25%以上,那么也会成为被管制对象,也就是说,即使是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产品也将被管制。如果违反,将被美国政府处以禁止与美国企业交易等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那么华为能否安然无恙呢?一定会受到影响,而且是不小的影响。
根据2018年底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美国有33家,中国大陆25家,日本11家,中国台湾10家,其他地区13家。美国的供应商主要是半导体和软件公司。
根据从供应链得到的消息,在5月17日,美国各大半导体公司都已经接到了美国政府的通知,停止了对华为公司的供货,这意味着美国人的禁令对于华为可以说完全没有缓冲期。
对于受到极限状态受到的可能影响,华为公司内部已经有所评估。华为的轮值CEO徐直军2019年2月在华为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内部发言时称:“我们现在有8000多人正在为业务连续性日夜奋战,没有节假日。”
同时有一句关键的话:
“消费者业务相对于ICT基础设施业务有点不同,在业务连续性上,我们基本不依赖于美国,虽然我们大规模使用美国器件,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依赖,这是比较踏实的一点。”
同时2019年5月16日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在内部在《致员工的一封信》里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的决定,是美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持续打压华为的最新一步。对此,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预计,并在研究开发、业务连续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准备,能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公司经营不受大的影响。”
当然了,华为高管们的讲话,肯定会有稳定军心的意味,那么华为究竟受的影响有多大?
华为手机业务所受的影响
比通信基站和企业IT产品要小
这一点从徐直军在华为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可以得到印证。
华为手机除了短期内有供货产能的麻烦,带来销量受影响之外,中长期会更快的恢复,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是客观要求不一样,智能终端更看重用户体验,企业IT产品和通信基站产品更看重技术指标。
智能手机是小型部件,仅供个人使用,和外部通信的数据交换量较小,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使用流量平均下来也就是几个G的水平。而一个通信基站连接的用户数量众多,每天产生巨量的数据交换。企业买的IT产品也是同理,其对数据交换量的需求极大。
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对数据的需求量和个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同时对可靠性的要求也和个人不是一个级别,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运营商如果出现业务中断,损失将是巨量的。假设一个城市突然断网几小时,这个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ICT基础设施部分,对信号处理等高性能器件的要求是高于手机的。
同时手机业务更多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水平,对手机技术参数如数家珍的发烧友是少数,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去了解手机的具体技术规格。
我们一直在说5G,其实和4G的核心区别之一就在于数据传输速度,达不到5G的速度就不是5G,也就不会有运营商客户用。
而对于普通用户,其实手机的上网速度快一点、慢一点根本感觉不到,相比之下会更多在意非性能方面的东西,比如说你的领导,买手机一般都是华为,尽管他买的款式性能不一定有OV、小米的同款好。
一个是客观的收益成本。为什么华为海思的主力产品是手机使用的麒麟处理器?
其实原因不复杂,即使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通信基站的数量也就是百万站级别,企业IT使用的各种产品也是同理。其需求量是远远无法和单款手机就能动辄销量上百万部,甚至上千万部去比较的。
因此华为优先选择在手机上大力开发麒麟处理器,也是符合商业利益的结果,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华为的手机部分芯片自主化程度高,甚至可以不依赖于美国器件。
同时华为公司也比较有底气,使用替代器件毫无疑问会带来手机性能的下降,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体验并不会太敏感。
举个例子,你和你朋友都买了同一款手机,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测试手机的下载速度,你是3M/s,他是4M/s,看起来是不是他的手机性能好三分之一?实际上你们的用户体验差异没有那么大。
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
并不能回溯到以前已经销售的产品
ARM架构已经获得永久授权
华为自有操作系统已经可用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此次美国商务部BIS发布的实体清单,其法律依据就是《出口管制条例》,该条例能够惩罚违反出口禁令的企业。但是不可能说,一家企业以前卖过东西给华为,所以也要处罚。
华为在2019年5月之前购买的各种服务性产品,其所有权在华为,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只是不会继续收到厂家提供的服务。
有人说,华为的处理器用的ARM架构,华为的手机用的操作系统是安卓,华为开发芯片用的EDA用的是Cadence,Synopsys,甚至华为员工内部办公用的也是windows,美国一禁用就完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已经购买了的服务性产品,交易已经完成,其所有权在华为,华为继续使用没有任何法律问题。华为是有时间来逐步替代以上已经购买的服务性产品的。
以ARM为例,虽然是软银所有,但是因为其用到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也会受到管辖。
但即使不再对华为授权新的版本,华为也可以在之前购买的版本基础上自行继续开发。
下面这张图是2019年1月的华为在一次市场活动中解释了公众对ARM架构自主性的疑问。华为拥有ARM V8架构的永久授权,而这是最新的商用架构,华为可以完全自主的设计处理器,不受外部环境制约。
另外,如果美国人要求谷歌安卓停止对华为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谷歌肯定会遵守,但是这不会妨碍华为推出自有系统兼容安卓。
实际上华为对于安卓系统已经有了非常深度的理解,前不久推出的方舟编译器就是个例子。华为通过对安卓底层的研究,能够确保在专利上证明其自有系统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在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合法销售。
其他的EDA芯片设计工具也是同理,即使不能继续获得更新的版本,华为仍然是可以继续使用,这也给华为留下了时间,实际上华为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规避,例如业务外包等等。
实际上,摩尔定律的发展也给了华为时间,EDA工具和工艺制程高度相关,芯片代工厂工艺向更高纳米精度,也需要EDA工具厂家随之更新数据库。但目前芯片制程到了7/5nm之后,已经基本快到极限,速度变慢,因此华为已经购买的EDA工具授权,可以比之前使用更长时间,这也给华为带来了缓冲。
软件和架构授权都属于服务型产品,他们一个是不存在大规模供货的问题,不继续供货了我也可以继续用,我还有时间继续改进;一个是不存在法律问题,这个也很关键。这意味着华为的手机等产品可以在全球各国继续的顺利销售,而无法被当地法律禁止,当然美国除外,他们早就禁止华为产品销售了。
也就是说,即使美帝耍流氓,即使完全没有法律依据,也要强行规定以前卖给华为的ARM架构授权,以及安卓系统授权也不能算数,也根本不影响华为继续使用。只要遵守全球除美国以外国家的法律规定即可,华为不会丧失全球市场。
这一点从美国反复要求其盟友放弃华为5G,却响应者寥寥就可以看出来。
华为的核心元器件供货问题
台积电问题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美国芯片供应商占据了统治地位和份额的产品,华为对断供的极限情况已经做了多年的完整的布局,例如FPGA,DAC,ADC, DSP等等。
很多人怀疑华为没有应对方案,这是完全错误的,以上芯片国内都有厂家可以设计,华为自己也有相关的布局,只是性能不如美帝同类产品。实际上,华为高管的多次讲话已经把“业务连续性”作为公司生死存亡的战略目标。
华为这么多年的战略布局,从来都是出人意料的,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提前数年布局。像上述的大类芯片,华为在多年里,尤其是在去年中兴事件爆发之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却毫无动作的可能性为零。
一个是从系统设计上,通过不同的路径规避和减少美系芯片的使用。最为明显的就是AI芯片,目前市场上就有FPGA,、GPU和ASIC等不同实现方案,不同的方案对美国的依赖度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通过备货,为切换供应商提供缓冲时间,从第一供应商切换到备份供应商和自有芯片,一定会带来性能的下降和产能的空白期,因此需要备货缓冲。
华为已经针对不同类型的重要元器件分级,分别给予不同的备库存时间。根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17日的报道,据欧洲、亚洲等数家华为供货厂商的相关人士介绍,对不可替代的美国企业的半导体等产品,华为确保了6~12个月的库存。
据我合理的推断,华为除了自己备货以外,也让各种合作伙伴备了库存,这个是很好理解的。
很多芯片并不是由手机或者通信厂家直接从芯片厂购买,而是从各种分销商合作伙伴处购买,为了共担风险,各种分销商也会备库存。因此华为的实际备货周期是大于6-12个月的。
华为目前的产品的芯片布局是优先保证核心和战略产品的供应,而对在华为体系里面占比非常小的产品,则会受到很大影响,最为典型的是华为的笔记本电脑,其实现在发展非常好,2018年销量猛增400%,按照这个速度,华为会很快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的主流供应商,联想过几年会比较危险。
但是目前笔记本电脑的英特尔CPU,华为暂时找不到替代品。同样的还有windows,不过华为完全可以销售不带windows的电脑,由消费者自行安装。
不过不管怎样,由于英特尔CPU的不可替代性,华为笔记本电脑业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比之下,华为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体系的ARM架构和操作系统自主性就没有问题。
相比之下,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台积电,甚至三星的存储器都没有那么让人担心,
台积电的7nm制程芯片,为华为旗舰机P30系列等产品大量供货,如果停止出货,将会对华为旗舰机的销售造成毁灭性影响,华为旗舰机在库存消耗完后将无法持续生产。
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在过去的数年里采取了侧重公司盈利的做法,充分利用和开发成熟制程保证持续盈利,导致先进制程的进展比较缓慢。这种做法对于公司经营和员工报酬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安全却是不利的。
幸而这种局面在2017年Q3梁孟松加盟后得到改变,14nm制程今年已经可以量产,12nm今年一季度已经在客户导入中,7nm工艺也已经在研究中,中芯已经完全改变了战略方向,全力冲刺先进工艺制程。
2019年5月初,中芯国际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联席CEO赵海军、梁孟松也分别针对运营及技术发表了看法:“过去两年以来,公司处于调整期。透过优化和改革,提升内在实力,研发显着提速。我们积蓄的能量和竞争力将加速我们接下来追赶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步伐,迎合宏观市场机会的到来,有望走出调整期,加速我们的成长。”
非常明确的说明,在过去两年的调整中,芯国际已经完全把先进工艺作为主攻方向。因此中芯未来财报的盈利水平,可能不会很好看。
在中芯国际2019年发布的《致股东的信》里面明确提到:
2018年全球收入约33.6亿美元,同比增长8.3%;来自于中国区的收入(不包括技术授权收入)同比成长了24.3%。
二零一八年是加速研发之年。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六亿美元,占营收比例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感谢研发部门同事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在先进制程研发方面取得了喜人的突破性进展,显示我们的研发效率得到长足提高。我们已经完成了28纳米HKC+以及14纳米FinFET技术的研发,并开始相关客户导入的工作。预计于二零一九年内实现生产。
根据2019年5月发布的第一季度的财报,中芯国际更进一步到了12nm阶段。
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梁孟松博士说:“FinFET研发进展顺利,12nm工艺开发进入客户导入阶段,下一代FinFET研发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进度喜人。”
关于14nm和12nm的不同,梁孟松指出。12nm是14nm的微缩版本,比较12nm工艺与14nm工艺,12nm在表现上功耗减少20% 、效能增加10% 、面积减少20%,两个工艺有部分客户重叠,预计在消费性、中端手机 AP 等应用都会有需求。
请注意这个中端手机处理器,业界基本上确定中芯国际14/12nm的第一个用户就是华为海思。
那么14/12nm是处于什么水平呢?2016年10月华为发布的麒麟960使用的就是16nm工艺,搭载在2016年10月发布的旗舰机Mate9和2017年2月发布的P10上面,我现在使用的手机就是mate9,已经两年多了,至今仍然流畅。当然在同样的时间段里面,我老婆已经换了2部手机了,所以靠中年男人刺激消费是不行的。
目前市面上仍然有搭载麒麟960的华为手机销售,例如Nova2S,目前6G+64G售价1600元。
也就是说,目前中芯国际的工艺水平即使今年顺利量产,也只能够支撑中低端手机的销售。
中芯国际尽管“下一代FinFET研发进度喜人”,但其没有透露这个下一代是10nm还是7nm,其到量产,赶上目前台积电的水平也需要几年的时间。
美国人必然会给台湾和台积电压力,这就非常考验台积电管理层的判断水平了。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台湾和台积电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目前的情况看,台积电在5月17日晚上率先表示“內部已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經初步評估後,應可符合出口管制規範,決定不改變對華為的出貨計畫,將繼續出貨華為;不過,後續仍將持續觀察與評估。”
至少表明其态度是积极的,由于台积电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也发行了ADR(存托凭证),因此美国人是否把在美股挂牌的公司也纳入美国企业的定义,这是风险点。
台积电最终会不会迫于美国压力,取决于其政治智慧。
中芯国际在2017年开始布局7nm研发,到现在才2年不到,其7nm研发成功并且量产,还有至少两三年时间,有梁孟松的加盟会加速,但是这几年的空白期,华为旗舰机是需要高度依赖台积电的,目前来看台积电是华为的最大变数和风险。
当然极端情况下,如果台积电在美国和台湾政府压力下,做出了追随美国的历史选择,华为的手机部门会遭受重大挫折,但是至少中低端手机还可以依赖中芯国际的14nm/12nm继续生产。
华为资金安全
由于全球的美元交易系统掌握在美国手里,而华为总部和全球各个子公司以及全球各个供应商都有跨国资金往来,因此汇路安全也是华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美元的全球交易都掌握在美国的手里,美国境外的美元交易主要通过美帝的跨境美元交易系统CHIPS进行,CHIPS的所有参与行都在美国境内,具体地说是在纽约,例如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是CHIPS的参与行,中行的其他分行是没有资格的。
由于美元跨境清算和支付都要通过这些美国境内的CHIPS成员银行进行,因此美国人很清楚的知道每一笔美元资金的流向,全球每一笔美元清算交易都要通过在纽约的参与行进行。
理论上美国人是可以要求冻结华为的美元交易的。
如果美国这么做,那么华为公司只能采用欧元或者人民币和境外进行交易,而如果更进一步,美国要求全球各大商业银行拒绝向华为提供金融服务,否则就进行民事和刑事处罚,那么这个挑战就很大了。
即使是中资大银行,例如四大行,恐怕也很难违反美国禁令,这可能是华为最大的风险点之一,需要国家力量进行援助。
我们参考昆仑银行的案例,该银行在中石油旗下,是中国专门成立来进口伊朗石油的银行,在伊朗遭受美国金融封锁的情况下,用于购买伊朗石油。
让伊朗的银行在昆仑银行开设账号,中国的公司进口石油后,往该银行账号汇人民币和欧元,反之中国公司向伊朗出口亦然。当然了昆仑银行自2012年开始就被美国制裁,美元结算通道被关闭,长期只能用欧元和人民币交易,是中国商家向伊朗出口货物的唯一结算银行。
换言之,中国的其他大银行为了规避被美帝制裁的风险,都没有参与为对伊朗贸易提供结算服务。
如果真的出现了极端情况,可以参考专门做伊朗业务的昆仑银行:专门成立一家小型银行,为华为提供全球金融服务。
另外除了使用欧元以外,我国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二期也已经在2018年5月上线,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撑,2018年前三季度,以中国银行为例,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4.26万亿元,同比增长60%。
中国目前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可以抛开美元和欧元进行交易。
华为的最终命运和极限推演
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就分析过,华为有以下几项收入可以不受影响:一个是存在不少不依赖于美国元器件的产品,可以顺利销售,最典型的就是光伏逆变器,华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厂家;
同样的还有海思的芯片,全球最大的安防系统厂家海康威视,其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就是海思,类似的还有智能电视芯片,海思也占了很大的份额。而这类芯片并不需要7nm那么高端的制程,从设计,制造到封装都可以在中国大陆完成。
如果海思来自华为自有系统的需求减少,可以大力推动对外销售,提高国产电子产品的芯片自主化率。
另外还有终端产品,例如路由器,华为手环,华为手表,华为电视等等,
中低端手机,其性能落后旗舰机的水平,华为采用非美系方案是可以做出中低端方案的。
去年4月的中兴事件爆发后,也极大的警醒了华为,到今年5月总共给华为留出了13个月的时间,同时加上库存的6-12个月,华为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中低端产品的非美国布局。
一个是华为的专利收入,即使华为任何产品都卖不了,也可以像高通一样收专利费,毕竟不管是4G还是5G,华为都拥有大量无法绕开的基础专利,并不比高通少,而高通每年专利收入可达百亿美元。
实际上我们假设极端情况下,华为所有手机完全不能销售,其退出的市场一定有部分被OV和小米占据,对于中国来说,整体的市场份额丧失并没有那么大,而华为目前并没有启动对国内手机厂家收取专利费,倒是和三星和苹果谈专利授权费用非常来劲,可以通过对国内厂家启动专利收费来弥补损失。
另外高通也在使用华为的专利,也是需要向华为付费的,只不过高通不生产手机,双方交叉授权后,华为还是需要向高通付费。
一个是华为在全球存在大量的存量网络和手机产品,这是可以持续实现收入的,一部手机对华为带来的收益,不只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有上面的系统收入。
最为典型的就是华为商场,你在上面下载了任何的软件和应用,给开发者带来的收益,华为都会拿到分成,一般在30%以上,尤其是游戏,这个是收入的巨大来源,你从华为下载的游戏应用,然后进行充值,华为都是会有分成收入的。其他还有华为pay等各种华为自有应用,也可以给华为带来收益。
全球存量华为手机至少几亿部,这是华为的盈利来源之一。
另外就是华为遍布全球的数百万个通信基站产品了,2G,3G,4G很多都是多年前的老产品,靠销售各种备件,也可以获得收入。
我觉得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华为的部分供应商,华为会受到较大损失,但是倒不了,但是其供应商如果丧失了华为的供货,一定会有的撑不住倒下,因为华为是很多供应商的第一大客户,这对产业链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另外就是华为的金融安全问题,这个是需要国家出面协助的,毕竟先进的芯片可以自研,但是华为不可能自己成立银行为自己服务。当然了,极限情况下,华为至少可以做中国本土以及少部分国家的生意。
虽然落后美国,但中国已经具备较强的半导体研发能力,所有的芯片都有布局,有了火种。
美帝是ICT产业的开创者,也是全球最强的领导国家,不依赖于美国元器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一定会有短期的痛苦。但是我们也要有信心,中国在IT产业虽然落后美国,但是也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积累,实际上就半导体而言,如果全球第一是美国,那么谁是全球第二?
下图是全球2018年芯片设计十强:
分别是博通,高通,英伟达,联发科,海思,AMD,Marvell,赛灵思,联咏,瑞昱,我们可以看到,6家美国公司,3家台湾公司,1家中国大陆公司。
实际上上面这个榜单只是纯芯片设计厂家,如果我们看所有的半导体厂家。
下图是2019年Q1的全球15强,分别是英特尔,三星,台积电,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TI,东芝半导体,英飞凌,英伟达,恩智浦,意法半导体,海思,索尼。
分别是美国6家,欧洲3家,日本2家,韩国2家,台湾和中国大陆各一家。
以上两份榜单,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美国遥遥领先毫无疑问,但是其他国家谁是第二,实际上很难分出来。
如果以半导体销售额来看,那么韩国人无疑是全球第二。其三星和海力士的存储器销售额惊人,导致两家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排进了前四位,总销售额超过了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
如果以纯芯片设计公司来看,中国是世界第二了。
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全球芯片50强,2017年份额为美国53%,台湾16%,中国大陆11%,欧洲公司仅为2%,日韩相加也只有2%左右。
实际上中国的11%是没有包括海思,中兴和大唐的内部销售的,按照IC insight的估计,如果这部分算上,那就是17%的份额。
而2018年,毫无疑问中国大陆设计产业产值进一步放大,继续超过台湾位居第二。
如果以芯片制造来看,那就是台湾最强了。
全球几大芯片工厂,台积电,联电,三星,英特尔,中芯国际,global’foundry,这方面欧洲反而很落后。
总的来说,我们也可以看得很明显,全球美国以外,只有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最猛,对美国的威胁最大。ICT产业本来就应该是华人的优势产业,
全球芯片设计十强的英伟达,黄仁勋就是联合创始人之一;同样的还有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youtube的联合创始人陈士骏;安华高和博通的CEO 陈福阳等等。
中国台湾以台积电和联发科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也做的非常出色。中国大陆起步晚,但是势头是最好的。
改变人类的认知需要标志性事件
要改变人类对一件事的认知,是需要标志性事件作为分水岭的。
比如抗美援朝,就是标志着“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ICT产业是美国人优势最大的产业,一旦在此次较量中,全世界发现,
过了几年华为依旧在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了,即使在其最强的ICT领域,美国人搞技术封锁和断供也没有什么用,无法阻碍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这将是心理上对人们产生重构,让世界刷新了对中国科技能力的认识,也能增强国人的自信。
美国人长期对中国和中国人,或者说黄种人,有一种若有若无的蔑视感。
杨振宁曾经在《邓稼先》一文中写过: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美国人始终不愿意相信,中国人能够自己搞得出核武器,一定是受到了外国人的帮助,这让杨振宁也感到沮丧,而当邓稼先向他确认,中国的核武器确实是完全中国人自己搞出来,这种反差以至于让杨感到感情震荡,热泪盈眶。
1999年的考克斯报告也是典型,这个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了中美关系焦点以及媒体报道热门的事件,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指责中国是因为偷窃了美国的W88核弹技术才完成了核弹小型化,还因此逮捕了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最终证明李文和是无辜的,不得不予以释放,2000年,李文和获释,还获得了美国政府和媒体的赔偿。
在这起事件中,从美国的媒体人,到美国政府,到美国议员,他们似乎都相信,中国人是不可能自己掌握那么先进的技术的,那么偷窃美国技术就成了唯一的解释,这是一种把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的优越感心理。
实际上到了2019年的今天,美国人的这种心理依然没有改变,他们今天花很大精力来指责中国偷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这背后的逻辑,似乎是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都是偷窃美国技术才有可能。
中国的各大科技集团,包括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车集团,华为,中兴,上汽,国家电网,京东方等等,除了偷窃美国技术之外就无法发展,中国人自己没有发展科技的能力。
2018年,美国就对中广核和中核集团进行了禁运,理由是偷窃了美国的核技术。实际上美国了进行了禁运,今天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发展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各项工程稳步推进。好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美国在核技术方面对中国搞封锁,也并没有什么用。
对华为公司的封锁和反封锁,也可以成为标志性事件,成为中国ICT产业科技自立的分水岭,不仅改变美国人“你如果不是偷我的技术,肯定就无法发展”的优越感心态,也可以改变中国人“美国一制裁,我们的ICT科技企业就无法发展”的恐惧心态。
中国和美国都有弱点
美国没有必胜的把握
对ICT产业而言,美国封锁华为其实是一场赌博,因为美国人没有必胜的把握。美国在ICT产业的弱点是什么?
全球ICT的制造产业链和品牌大部分集中在东亚地区,全球十大芯片买家,有五家在东亚地区(三星,华为,联想,步步高,小米)。苹果的全球200大供应商,有139家,也就是差不多70%来自东亚。
同时如果按照工厂计算,苹果200大供应商全球807家工厂,只有62家在美国,只占7.7%。605家在东亚(中日韩台),占了75%,其中中国占了47.76%,美国人在制造领域实际上是被边缘化的。
在东亚产业链之外,美国可以说是孤岛般的存在,因此必须保持开放,参与和融入到东亚产业链。
ICT产业涉及的大部分零部件以及整机制造,早就离美国远去了.这个产业链很难回到美国本土,美国现在失业率并不高,制造业只有提供更高的薪资才能从服务行业抢到就业人口,同时美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也很难支撑大规模制造业就业人口。
我看了不少央视拍的中国公司在美国开工厂的记录片,一个感受就是,为什么美国工人总体上年纪都这么大,而且看起来白人居多?
美国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半导体设计领域和部分半导体产品的制造。美国远离作为ICT制造中心的东亚,距离在一万公里以上,这是天然的劣势。
因为集聚在东亚的中下游的零部件公司和品牌公司,掌握着半导体类产品的采购权,换句话说,我是客户,只要我有选择,那我即可以买你的,也可以买他的。
美国公司目前是凭借其半导体技术优势,使得中下游的企业没得选择,不得不购买其产品,别无他家,从而参与产业分工获取利润,
而美国推动封锁华为,实际上是在推动中国加大在美国核心领域的投资,而一旦中国在这方面赶上来,发现完全可以实现ICT产业内部循环,而不需要向万里之外的美国公司购买,那么远离东亚产业链制造核心区域的美国半导体产业,只会被逐渐替代。
这样的故事已经发生了很多。例如深圳的汇顶科技,其实全球最大的指纹识别公司是在欧洲,瑞典的FPC公司,而当中国公司发现汇顶的国产指纹识别芯片也可以使用,OPPO,VIVO,华为等都纷纷向汇顶科技进行采购,很快远离东亚产业链的欧洲和美国的同类公司就没有机会了,逐步的从产业链退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国人也是在玩火。如果美国人坚持封锁华为一年、两年,那么对美国来说,那些技术优势领先程度比较弱的美国技术公司将首先受到影响,因为一年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被中国本土的供应商替代了,因为美国政府对中兴和华为的打击,让那些原本没有机会参与市场竞争的中国本土芯片公司得到了机会,得以发展壮大。
而一旦自己被替代,再想进入东亚产业链就非常困难了。这也是为什么对美国人来说,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让产业链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如此重要。
这是一场竞赛,中国人在半导体领域争分夺秒技术进步,而美国人在努力保持半导体技术优势,同时让产业链回归美国。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全球性品牌,同时中国产业链上游公司也掌握了大量的零部件制造,摄像头模组,CMOS传感器,手机处理器,OLED显示面板,手机镜头,玻璃盖板,金属加工,FPC,电路板等各种零部件技术都相继取得突破并且大规模出货。
如果产业链始终牢牢的掌握在中国手里,那么最终只剩下半导体这块硬骨头。一旦技术上突破,根本不需要领先美国公司,只要技术上达到同等水平,美国产品就会被很快替换掉,而一旦被替换,则几乎永远回不来了。
对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们来说,既然可以在东莞深圳买到,我为什么要从美国买呢?
2018年的中兴事件,从4月一直到7月,延续了差不多三个月。这件事把国内很多人的信心打击了,其实反过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即是美国的芯片份额,在中兴的采购体系里面永久性的降低了。
中兴加大了对自产,国产,以及其他非美系芯片的采购力度,这对美国半导体公司来说,是一个持续性的损失。
华为的体量是中兴的7倍,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千亿美元公司之一,2018年全球半导体采购金额达到211.31亿美元,增长45.2%。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被发布禁令后,美国半导体公司股票大跌,受到的影响比去年大得多。
这也让美国面临一个处境:如果坚持禁令,不只是美国的半导体供应商会受影响,毕竟丧失了一家大客户是很痛的;同时华为在全球的客户也会受到影响,包括在美国华为也有客户存在,华为网络的全球存量巨大,影响是全球性的。
而这个禁令即使在未来撤销,美国半导体公司在华为公司的份额必将永久性的损失和降低,实际上也会削弱美系半导体公司的优势。
换句话说,一旦做了这个决定,不管是否撤销禁令,美国一定都会遭受很大损失。
如果这个不好感受的话,我们就举个例子,如果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对三星或者苹果的禁令,中国国内的供应链都不能向苹果公司出货,我国的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必然也会遭受严重损失。而一旦被苹果或者三星踢出了供应链,再想进入就困难重重了。
美国特朗普政府愿意承受这个损失,说明他们下定决心要削弱中国的科技进步。
中国的国家力量是华为的强大支撑
做好持久战
尽管华为公司会面临各种困难,但是他不只是一家18万人的科技公司,也是14亿人的科技公司。
华为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组织能力强大,不客气的说,即使今天华为的技术能力和其他国内同行对调,华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很快赶上来。
也就是此次只要华为公司能够撑过去,只要这个组织还在,就能最终实现完全的去美国化生存,在受到挫折之后再次恢复,就跟我国各大军工企业一样。
那个时候美系半导体公司由于被华为逐渐移除出供应链,会面临华为份额越高自己越难生存的情况。因此,保住华为这个组织,不能只是华为公司自己,中国政府也在行动。
中国的各大军工企业,被美国断供已经多年,中国在当年能够确保国有军工企业的发展,当然也能保证华为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建国后,遭遇的此类事件不是第一次。
2018年的中兴,中广核,中核,中电科,晋华....
2019年的华为,都遭遇了美国的禁令和断供。
但其实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断供”事件,远远比今天严峻的多,那就是1958年开始的中苏决裂事件,随之而来是1960年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那影响的不是一家中国的顶尖科技公司。
当时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援建的304个项目,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项。其余201项正在建设中。苏联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90名,并带走了全部图纸、计划和资料,并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大量减少成套设备和各种设备中关键部件的供应,使我国250多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建设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事情最大的起因,是苏联提出要在中国领土上建设用于军事的长波电台,和在中国领海和中方组建联合舰队作为交换。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毛泽东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宁肯被断供,和超级大国决裂,也绝不出卖民族利益,60年前的中国是这样,60年后的中国也还是这样。
今天中国面临的条件,其实比当年要好得多了。
不管是华为以及其上游的供应链也好,还是整个国家的ICT产业科技进步也好,我们既要对面临的短期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同时也要对中长期的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心。
排版 | 吴恙 审校 | 叶开甫 主编 | 叶正新
正和岛是中国商界高端人脉深度社交平台,旨在链接有信用的企业家,让商业世界更值得信任。
在正和岛你可以:
1) 结交规模更大的企业家高端人群,帮助你跨区域、跨行业合作
2) 找到自己的同类,报团取暖,成为彼此终身陪伴的挚友
3) 和高手切磋,突破个人瓶颈,把学到的东西变成公司增长的新动能
4) 标杆企业参访+海外游学,开拓眼界
5) 对话政府官员、搭建新政商关系,帮助你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久拖不决的难题
如何加入正和岛?请扫描二维码☟☟☟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正和岛”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正和岛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