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家庭监测血压常见的5个问题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5-26

来源:心希望快讯  


家庭监测血压常见的5个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庭血压管理的意识逐渐提高,许多家庭不仅已拥有自动的电子血压计,而且已开始使用家庭血压进行测量。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就常见的一些问题,如血压计的选择、血压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以及家庭血压的正常值等进行了总结和解答,来帮助广大高血压患者更好的监测和控制血压。


1.血压计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血压计种类庞杂,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手指式血压计跟汞柱血压计。不同的血压计特点不同,对测量者的要求差别也很大。要选择经过标准化验证的血压计,并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1)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临床研究证据较多,测量方法简单,优先推荐用于家庭血压测量。



2)腕式血压计


特点是不需要暴露上臂,适合于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残疾人),因为不同血压计之间差别较大,不推荐家庭使用。



3)手指式血压计


测量结果与上臂血压之间差别很大,而且变异也较大,因此不推荐家庭使用。


4)汞柱式血压计


汞柱式血压计需要使用听诊器确定柯式印音的第一(即开始音,收缩压)和第五音(即消失音,舒张压),因此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此外,汞是一种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因此不建议使用任何形式的汞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2.家庭血压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



目前市面上的血压计种类庞杂,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手指式血压计跟汞柱血压计。不同的血压计特点不同,对测量者要求也差别很大。要选择经过标准化验证的血压计,并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家庭血压测量频率与时间的建议有着细微差别。我国的专家共识推荐: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初诊患者,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或不稳定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


通常,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早上测量应在起床后的数小时内进行,但应在早上服用降压药物之前。进食有时会显著影响血压,因此,应尽可能在早饭前测量血压。测压前应排空膀胱。与早上测压相比,晚上测压的条件更加难以控制,建议测量晚饭后、洗浴后、服药后的“就寝前血压”。


3.家庭血压的诊断标准


家庭血压正常值与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我国的专家共识推荐,家庭血压≥135/85 mm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130/80 mmHg时为正常血压。


4.警惕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


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130/80 mmHg时,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而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135/85 mmHg时,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在130-134/80-84 mmHg范围内时,则应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5.高血压的治疗


轻度高血压患者,经过非药物治疗(如:控制体重、适度运动、低钠低脂饮食、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稳定情绪、血管营养等),能够将血压降低到正常;而对于中、重度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坚持非药物治疗,既可以提高降血压的效果,又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降压药的使用剂量。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时,应注意联合用药的使用(如阿司匹林、他汀、麝香保心丸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4):43-47.


- END -


/ 相关阅读 /

·在家测血压不准?是你的方法不对!


/ 推荐阅读 

·



阅读38068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