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0年,200人,这本书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3-12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775 篇文章

Photo by Greg Nunes on Unsplash.

作者:清清,出版人,译者,喜欢游泳的 Yogi。今日二条:一诺推荐的《臣服实验》试读章节。本文末有惊喜。


一诺写在前面:

《臣服实验》,是 Michael Singer 用40年的生命探索写下的一本伟大的书。我几年前从教练那里得知,看了英文版,写到了文章里。文章被中文图书策划人看到,读者中有很多人志愿参与共同翻译,近 200 位素不相识的人参与互动,直到最近中文版面世。我想这本书的诞生,也是一场了不起的生命旅程。静下心来读,相信你也会受益。


这样一本书,经由一诺的阅读,给了她勇气,又由于她的推荐,被发现、被出版,再去影响和鼓舞很多其他的人,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这便是一本好书承载的终极意义吧。

 

— 出版人蔚蓝


发现好书,并将它们传递出去,给这个世界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正面作用 — 研究生毕业时的我,也是怀抱着这样的热情,选择了进入出版业,做一名图书编辑。


从业 5 年,这个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信息爆炸、传播好内容的途径又这么多的现在,有的是比书更便捷、高效或是影响力更大的流通渠道,为什么还要慢慢地做可能只卖得出几千册乃至卖不出去的书?我也曾疑惑。


感谢一诺,因为她在 2016 年 5 月《》中的推荐,我有幸参与了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 my journey into life's perfection(《臣服实验》)这本书简体中文版出版项目的全程。做这本书的过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的初心。


 《臣服实验》


不算引进版权的时间,这个跨度 18 个月的项目让我又一次深刻地体悟了发现、做出并传播一本好书的喜悦,看到一本书可以如何深刻地影响到读到它的人,如何让许多人交汇并发生美好的碰撞。


正是这种过程,让我对出版的喜爱一如既往,也回馈给我意想不到的成长。所以,本应隐身在幕后的我,这次也想站到台前,说说有关它的故事。


因一篇文章开启的奇妙之旅


2016 年 5 月,当时正在创办“一土学校”的一诺,在《》中写道,“看一本讲自我成长的书而看哭,对我来说是第一次。” 


她读的,正是书的作者 Michael Singer — 一个生于 1947 年,出生并正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充满了“斜杠”精神的故事:


他从隐居的嬉皮士学子成长为成功的建筑商人,后来创办并任 CEO 的医疗软件公司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上市,并拥有超过 10 亿美元的估值,他创办了大型的瑜伽/冥想营地,还写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图书,受邀登上脱口秀女皇奥普拉的节目。


  作者 Michael Singer


他不仅收获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和成功事业,亦得到了心灵的平静。并将自己的所得,归功于他年轻时在森林中冥想时做下的、要实行由生命本身来掌舵的“臣服实验”的决定,即放弃“我”的偏见和喜恶,“臣服”于生活本身。


这本书,便是他讲述这 40 年间“臣服实验”中发生的故事和心路历程。


一诺说,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启发人向内寻求力量:


这本书伴随在我‘向内走’的路上,令我受益匪浅。人生其实只有一条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


所以当我发现市面上大量充斥着‘向外看’的成功学焦虑引导,而很多人还被‘引诱’沉浸在里面时,我希望在‘向内看’的方向上做一些成体系的分享,于是开诺言社区,做课程,这本书也算是动力之一。


出版人蔚蓝恰好是“奴隶社会”的读者,她被一诺的分享和作者迈克的传奇故事打动,于是去询问并拿下了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版权。然后拉张静和我成立了《臣服实验》项目小组,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社群协作尝试:在“奴隶社会”的读者中征集译者,在社群中完成这本引进版图书从选题、翻译到出版的闭环。


于是,这本书的出版项目团队、译者、16 人审稿人团队,都是“奴隶社会”的读者。一诺的《》,结果成了这本书的代译序,译者征集文章《》,成为书中的“缘起及致谢”。


2018 年底,《臣服实验》简体中文版正式问世。因为和我们分享人生经历的 160 多位应征试译的朋友,因为陪伴我们走完全程的译者、审稿伙伴们,它出版不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趟奇妙的生命旅程。


  Photo by Livin4wheel on Unsplash.


一诺:放下小我,迎接“正确的事”到来


迈克 24 岁时和几个大学朋友自己建一座小木屋那段故事(书中第十章,让一诺第一次看哭。他们三个人没有一个人盖过房子,唯一比较“专业”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建筑硕士。


他们本来只想盖一座简陋的小木屋,但那位建筑硕士毕业生画出来的图纸让他们自己都吓一跳:楔形的两层楼,大落地窗,完全是一个建筑作品。不过经过短暂的犹豫以后,他们还是准备做了:


我们纵身一跃,全身投入,像年少轻狂的嬉皮士和疯子一样不要理智。


  Felix Baumgartner 从 508 米高的台北 101 大厦顶端一跃而下。


一诺说:这一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泪点,想到我们做一土学校这个项目,从一开始有个疯狂的想法,到(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的 2016 年 3 月 14 号)纵身一跃,全身投入。我们都远远超过了 24 岁的年龄,但都像“年少轻狂的嬉皮士和疯子一样不要理智”。


结果他们不仅建成了这座小屋,这段经历也为迈克后来成立建筑公司做了铺垫。


这座小木屋到今天还发展成为佛罗里达密林深处一处占地 600 英亩的瑜伽和冥想中心,很多冥想大师都在这里举办过活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自我发现之旅中来到这里感受内心的宁静。


迈克的故事让一诺感慨:


在“臣服”这一点上,东西方的智慧是一样的,东方的表述,就是“无我”。能做成一件事,并非因为“我”很重要,“我”能力很强,因为“我”这件事才能做成。做成一件事,首先因为这件事是一件对的事,所以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来做。


我们如果有机会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们恰巧在某个时间某个情境碰到了这个机会,来成为做成这件事的“工具”。那我们能做的,不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而是把自己这个“工具”不断“变得更好”,做成这件事。


华章的理解也充满智慧:


生活,无非是一连串的选择与被选择。我们把被选择叫做命运,把主动选择叫作改变命运。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往往是没有选择 A,就不可能有被选择 B 的机会;没有被选择 B,也就不可能出现选择 C。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被选择的次数远远大于选择的次数,接受被选择,静心等待那数量不多的选择,是臣服,也是智慧。


是啊,“臣服”一词,字面上让人感到懦弱和消极,可真正能做到的人,是极其勇敢的智者。普通人习惯于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运行,比如出门前希望天气晴好,如果遇到下雨这种自己无法左右的情况,就会忍不住抱怨。


而“臣服”意味着放下小我,在比个人意志更加强大的生命之流面前,听从生命本身的安排,努力摆脱内在那个“始终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呈现的软弱之人”,谦逊地直面生命带来的改变和自己内心的恐惧。


  Photo by Colton Duke on Unsplash.


对于迈克来说,臣服并不能让他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却能让他在未知面前足够勇敢,能跟随看不到的路径进入未知。这样的“臣服”,需要他付出所有的力量,也因此让他变得足够强大,有能量去做成一件又一件“正确的事”。


现在,看到一土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加入与认同,我由衷地感到开心。相信在一诺的主导下,这件“正确的事”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我:从臣服到奉献,从菜鸟到资深


2018 年的一天,朋友在初次见面的人面前,突然用“资深编辑”这个词来介绍我。那一刻心里有些惊诧,但又很开心。


也算是得到了认可吧!在书的第三部分“从独处到奉献”中,迈克分享了自己被生命之流裹挟着,从臣服到奉献的故事。其实只能称得上刚告别菜鸟阶段的我,对这一段特别有感触。


迈克是一位瑜伽仕,他花了很多笔墨描述自己年轻时想要远离人群、独自在森林中练习瑜伽与冥想时的心路历程。可随着他生命之河越来越壮阔的展开,他独处的时间变少,与他人的联系变多。


 Photo by zhang kaiyv on Unsplash


“独处”与“联系他人”之间矛盾的一次集中体现,是在迈克 27 岁时。那时他意识到在修行的路上不能独行,需要大师的帮助。恰好他得知一位印度上师要来美国的消息,内心一番斗争后,决定往印度寄信,邀请上师前来自己的营地访问。


结果这发展成为他举办的第一次瑜伽静心营。他变得忙碌起来,但此时的他还在幻想,打理完这次活动,就能回归以前的独处生活:


有好几年我都以为灵修生活就是要每天在沉默和独处中度过,如今我却在忙上忙下地做这所有的工作。……


我仍然坚持早晚的冥想,中间的时间就用来授课,以及忙碌让巴巴来盖恩斯维尔的事。……


我的大脑不停地告诉我说,当这一切结束后,我就会恢复清净的生活方式。和以往一样,我的想法是错的。


但在这种变化中,他也“感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与能量流联系得更加紧密”。


后来,通过一次次的静心营、他出版的书、课程以及冥想中心,他在喜欢瑜伽的人们和新时代运动中变得很有名气,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有共同追求的人加入他的团队,把各项事业发展壮大。


1973 年夏日,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我学会了把心打开,也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他人,这些并不是我能独自领悟出来的。


我曾全然以为只有瑜伽才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道路,幸运地是,生活总是懂得更多,她开始引导我以为他人服务的方式来破除我执。


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多不愿或不会与他人联系,宁愿一个人闷头闷脑地做事情,结果有时事倍功半。的确,联系别人,多麻烦啊!


但自己鼓起所有勇气才下定决心做的一件事,因为与他人的联系而逐渐吸引到有共同追求的伙伴,大家的能量合到一起,事半功倍地把事情做好做大 — 这种体验,很是美妙!


  Photo by Geetanjal Khanna on Unsplash.


或许自己的时间会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或许清净自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这种忙碌也能挖掘出自己的更大可能,逼着一个人学会更好地安排精力和人力物力,结果是为大家创造出更多价值。


就像本来就很忙碌的一诺,因“臣服”而有了“一土项目”,又因“奉献”而吸引了许多认同这个教育理想的人共同的智慧和努力,她从不是单枪匹马。从“臣服”到“奉献”,或许也是菜鸟到资深的重要一步。


我们容易盲目崇拜那些超然世外的“大师”,但那些在滚滚红尘中,通过“做有意义的事情”而将自己的强大能量奉献和传递给他人的人,又何尝不是“大师”呢?


我们:首批读者的成长故事


2018 年恰好也是我满 30 岁的年份。对于女性来说,30 岁算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二十五六时曾经想过,30 岁的我,会是什么样,会在干什么?但真到了 2018 年,反而无暇去想。我好像每天都在奔跑:


2018 年年初的春节假期中,白天集中校对《臣服实验》,傍晚与作者迈克一样练习瑜伽体式,在最基础的婴儿式中让自己臣服于重力,培养耐心和“undoing(释放)”的能力,一晃眼就跑到了 2018 年年末,书正式出版。


当 30 岁生日在这期间真实到来,也和平常日子没有太多不同地过去了。


我觉得自己的 30 岁并不像赵雷《三十岁的女人》中唱的“日落后最美的时光已溜走”,反而比 25 岁、20 岁时状态更好。好些事虽然无暇再去做,但我并不眷恋,因为我已经在对的时间行过那些事。


而包含瑜伽的体式练习在内,又有许多原本做不到的事,忽然某一天就做得到了,这更让我欣喜。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与《臣服实验》的相遇、相处给了我勇气,让我在各种变化面前积极选择接受和奉献,而这些拥抱改变的行动给我带来的,是人生路上更多美丽的风景。


  Photo by Simon Rae on Unsplash.


一诺说:


向内看,才能向前走。向内寻找心中的炬火,向前照亮世间的道路。认知,接纳,突破自我,我们都是同路。


这本书就是这样,陪我在 30 岁的头和尾向内看,让我学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到源源不断的勇气。


我在审稿人群组里分享了以上的小小感受后,大家也分享了自己在项目进行期间动人的成长故事。


商学院毕业的天之骄女 @GS说,《臣服实验》陪她走过工作不顺利的几个月,让她发现当不去在意自己得到了多少,而更多关注能够带给别人什么时,大部分痛苦自然消散;


中年移民、遭遇低谷时遇见《臣服实验》的 @婷婷说,迈克给他的最大启示就是“做正确的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助力”;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说,在经历了很多事之后,发现很多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些事往往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臣服实验》让她学会“随波逐流”,欣赏沿途的风景。


(更多审稿人的完整分享,放在了文章末尾,有兴趣的朋友请拖动查看。)


写在旅程告一段落之时


因为出版这项工作,我有幸遇到这本讲自我成长的书,首先被它的内容启迪。


又正是因为做书的过程很慢、很不洋气,需要很多人付出很多的精力、开动很多的脑筋,我才有机会与“奴隶社会”的读者有这样深刻的互动,看到了这本书对他们带来的种种正面影响,也意识到在打造它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极大的勇气和正向改变。


一诺和我们这些“奴隶社会”读者们与《臣服实验》的故事,亦能证明一本书能对人造成的影响之深远、悠长,是其他媒体产品很难比拟的。也许几十年以后,某个人无意中从书架里翻出这本书,他的生命可能就会因此产生一些变化。


与它一同走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我,深深地感谢与它的相遇 — 它让我觉得,自己比以往更有能力,为喜爱的事业做更多事情,为这样美好的相遇创造更多机会,人生价值得到更多实现。所以,祝福正在阅读的你,也能顺应生命之流,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光。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Bang!我们为看到这里的你,准备了互动礼物。


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有哪些书,让你觉得有所成长? 


我们将在放出的留言里选 5 位,各送出一本《臣服实验》。


今天的二条是书的部分试读,可以读到作者亲自分享“臣服实验”的理念和一个实例。购书请点文末“阅读原文”。

 

最后,祝大家都能梦想成真,让我们一起用最大的勇气去面对和拥抱生活。


审稿人们的分享:


向上滑动预览

@ 小爱

遇见《臣服实验》正处于工作不顺,与周围的人关系紧张的时候。那时候总期待做一些酷炫的事情寻求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跑马拉松、做线上直播、组织社群活动、做公众号……自以为获得了很多,回想起来其实很焦虑。


它在预想中也是一件酷炫的事情,但在参与翻译的过程中,渐渐从惊叹于迈克臣服的力量如此之强大,到自己听从内心做减法找到平衡。一年多以来我有了女儿,换了工作,可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混乱却并未像当初那样焦虑,我想或许这正是因为臣服的力量吧。


这样的臣服自然与迈克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想《臣服实验》恰好给了我契机来自省,让生活更加从容。


还记得审稿群里曾经讨论过,如果所有的事情来了都臣服、接受,那什么时候说“不”呢?当时的我对此颇不理解,我想现在我有了答案 — 当你做到内心臣服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


@ 静

最亲近的人患癌,经历了大半年的痛苦手术加化疗。最后一天,我陪他去拆除埋在身上的化疗注射器,那一刻,本以为的斗争结束时的轻松并没有如期到来,更深的焦虑和不安突然潮水般袭来。


每天早晨醒来,惶惑几秒钟,未知和忧虑就慢慢盘踞回来,无法驱逐。我对无法克服这种情绪的无力感非常愤怒,一次次告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去战胜这种有害情绪。可是,怎么做?


现在回想,那时候遇见“臣服实验”,就是生命之流冥冥的安排吧。细细地读 Michael Singer 的原著,切换成熟悉的文字,和审稿人小组讨论细节,本身就是一种治愈。慢慢学会不去纠结如何战斗,而是接受,让生命之流来自然掌控,心情反而自然平静下来。感恩遇见。


@ 婷婷

遇见“臣服实验”时,刚度过新移民的兴奋期, 工作上的不适应,人性的阴暗面,让我感觉中年移民就像是跳了一个大坑。从图书馆借了英文版,行云流水连读了三遍。


“做正确的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助力”, 大概是迈克给我最大的启示。我利用趴在泥坑的机会,反思了自己为啥不开心。我放弃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全职工作,转而做兼职,把时间投向了为新移民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公益机构。


一年半之后的今天,我即将加入警察队伍,继续服务于公众和弱势群体。生活中,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也将继续自己人生的臣服实验。


@ GS

27 岁,算得上我人生最自我膨胀的时候。商学院毕业,顺利留美并拿到心仪的工作,薪水比读书前高了快一个数量级,刚开始几个月满世界飞,我像是“鲤鱼跃龙门”,连看当时的男友都带着此人“土冒”的视角。恰恰在那时,认识了一位真正优秀的朋友。


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周游列国、出书、继续读书,最重要的是,她丝毫不被世俗成功所束缚,这一点,恰恰戳穿了我一直所追求的“成就”支撑起来的那层虚弱的皮。


那时的我,嫉妒、彷徨,不知所措到愤怒,却也隐隐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源于我对她的经历的向往,源于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被唤醒。


半年后,新工作的温情面纱揭开,上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殃及我,我对真实的现实毫无准备,于是紧紧抓住想象中“周游世界”这个酷炫标签当作救命稻草,在辞职 gap year 和继续日常的选择题中痛苦徘徊,最终换工作暂缓内心斗争。


可是我内心的“世俗成功”与“诗和远方”的冲突愈加剧烈,迷茫中的我试过创业、做志愿者、读书、旅游、运动等,却依然在 30 岁的门槛前焦灼到整夜无法入睡,陷入精神危机。

 

最痛苦的时候,我接受朋友推荐参加了 10 日冥想。真正心灵安静时所体会到的美妙境界让我震撼无语,在那一刻,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后来的两年多,是我学着珍惜现在以及放下自我的旅程。


从每天坚持冥想,到大量阅读哲学、历史及灵修书籍,以及在做战略咨询工作的专注服务,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学习放下、学习臣服(或者如一诺所说“别把自己当回事”)的过程。


这其中自然有不少起伏,读《臣服实验》(甚至自己翻译了一些)帮我度过了工作特别不顺利的几个月,年初孩子出生(多么美妙!)带来的责任感促使我重新审视教育,开始接受华德福教育的系统培训。


当我试着放下自己关于成功、关于人生意义等固有执念,不去在意自己得到了多少,而更多关注自己能够带给别人什么时,我的大部分痛苦、不愉快自然消散,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多么幸运,好像现实在自然而然越变越好。

 

可能我们对自我心灵探索的每个举动,都会浇灌那颗埋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种子。很多时候,不经意一看,才发现不知何时这颗种子已经长出幼苗。《臣服实验》可能就是那场及时雨。作者的灵性让我感叹,而他的经历,时时给我启迪。


人在逆境中心灵通常会更加开放,因而从挫折中走出来可以收获更多财富。希望有缘读者,若在逆境中,能唤醒心中不懈追求的火苗,若一切安好,则能更觉察到爱和感激。新的一年,不论遇到什么,做更好的自己。


@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一直关注奴隶社会,很欣赏这样一群人,既能仰望星空,又在脚踏实地。当初看到奴隶社会招募译者,非常欣喜激动,因为自己是北外英语专业出身,对翻译的初心和热爱一直不改。但是后来出国读书,随波逐流,慢慢地就走上了一条不太一样的道路。


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事,遇到也失去过最亲的人,渐渐地发现原来人在这个世间确实非常渺小,很多很多的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些事往往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的观念和做事的方式。


以前认为事在人为,现在更认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前崇尚个人努力和世俗的成功,现在接受了只要自己尽力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以前做事都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目标,而现在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所谓的“无用”之事上。


这些都让我发现生活可以过得这样有滋有味,甘之如饴。生命像一条河,就让它带着我去向更远的未知的远方,我要做的和所能做的就是“随波逐流”,不错过沿途的风景,我想这大概就是“臣服”于我的意义吧。


@ 泰来2019

虽然参与了《臣服实验》的翻译,但也无法说我对这本书有完全的理解。在书的前半部分,由于自己对瑜伽和冥想尚在婴儿学步阶段,没有过书中所描述的奇妙体验,阅读时并不“入戏”。


在中间部分,当作者描述任生命之流推动进展时,我甚至产生质疑:这不是听天由命吗?被人推动做不喜欢的事情,这不是懦弱吗?一个个从天而降推动公司更上一层楼的人才,这不就是运气好吗?换个别的人,任生命之流推动,不知落到什么田地呢。


但读到后期,渐渐的我“入戏”了。Surrender 并不是说躺平,而是指摒除个人好恶,但依然要坚持做“该做”的事情。基于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书有不同地方的共鸣。对我来说,感触较深的是 3 点:


1、下雨天,不要不开心啦~哈哈哈,作者的这一句,是本书第一句令我脑袋上突然亮起了灯泡,在南方的绵绵阴雨天点亮心情。


2、“Just do it”的“嬉皮士精神”:还记得第一次去纽约,看到时代广场大屏幕闪烁着“Dream it. Do it!”的广告语,心潮澎湃,后来还真去了纽约读书,也算是回应了当时的广告语。大多数人其实缺乏“Just do it”的勇气,因为我们喜欢“三思而后行”。


我曾经想跑步锻炼,研究了全方面的正确姿势、装备、最佳时间段……越研究越小心谨慎,生怕把自己膝盖跑坏了,于是问了个健身达人妹子,她表示:“跑就行了啊!”这句话把我深深击中了,有时候真的不要顾虑太多(不过还是建议了解些基础知识后再跑)


3、Just embrace whatever comes ahead. 人生多的是苦难,看我们的爱豆奴隶主一诺,也有丧丧的时候(:P)。再看看作者莫名被拽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所以……


@ 蓉

在认识“奴隶社会”之前,我已经“被迫”在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行走一段时间了。从小到大我都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本科到博士,我一路名校,拿着各种奖学金,轻松出国留学,过着一帆风顺令人羡慕的学霸生活。


除了学业的成功,我也比较善于感知别人的情绪,善于人际交往。博士毕业后的我自信满满,选择了去小公司创业,并计划将来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2007 年女儿出生,这一年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女儿出生后,我经历了长达 5 年的产后抑郁,以前那个聪明自信的我不见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产生了自我认知危机。


这期间我还经历了妈妈得乳腺癌的危机,事业失败的危机,和先生的亲密关系的危机,我一次次陷入低谷,不断在黑暗的隧道里爬行。


也正是这些疾病、危机和低谷让我开始了自外向内的探索和追寻,我开始阅读对我有帮助的书籍,包括《臣服实验》,开始了不定期的瑜伽和冥想的践行。这期间我认识了“奴隶社会”,喜欢上了她的“不端不装,有梦有趣”,并荣幸地加入了《臣服实验》中文翻译的审稿小组。


从一帆风顺到自我怀疑、自我嫌弃、自我迷失,再到逐渐学会认识、接纳和爱自己的全部,和臣服于生命给予我的全部。这一路走来,生命之流推着我向内行,向真实靠近,让我走得更深,走得更宽。


@ 丁丁

接触《臣服实验》,对我来说感觉更像是一种感召,似乎是我不断探问“生命到底是什么”的心念吸引它来的。那段时间,我处在人生最低谷,失去最亲的人,令我感受到世上最深的悲哀和绝望。一向信奉努力就会有回报的我,意识全面崩塌。


在宗教和灵修的世界里茫然无措地乱闯很久后,《臣服实验》指引给我一种可实操甚至可验证的方法,让我去探索生命,揭秘生命的目的。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


“很多证据表明,生命可以很好地自己运转。星球总在轨道上运行,种子会变成参天大树,几百万年以来气候模式使全球的森林都有足够的水分,胚胎能长成漂亮的婴孩。我们没有有意去做这些事,它们是因生命本身不可思议之完美而形成的。


所有这些神奇的事件以及其他更多数不清的奇迹,都是因几十亿年以来一直存在的生命之力而出现,我们每日却想以意志来与生命力对抗。既然生命之力的自然展开能创造并保护好整个宇宙,那么那种认为人的意志才能使一切更好的想法真的合理吗?” 


我也许真的错了,生命有它自己的安排,我应该听从它的安排,并完成好它带来的任务,它会指引我该走向何方。我想用自己的有限去控制生命的无限,难怪我会如此痛苦。


而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并写成了书。我想更多了解臣服于生命的细节,于是报名参与翻译这本《臣服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非常好的朋友,大家的感悟、体验,让我对生命的认知更深入。

 

@ 张琳

第一次知道《臣服实验》,是因为一诺的文章《如何做成一件事》。那时的我正经历工作的重大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生活的变化。面对着各种选择,彷徨、忧虑。遇到《臣服实验》就是生命的一次安排,此时的我也领悟到生命的安排无处不在。


当自己做好准备臣服于生命的时候,面对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今天临近 40 岁的我,正走在跨界的路上。虽一路艰辛、难题不断,但每次的臣服都会结出意想不到且让我欣然接受的果实。


作者在前文提到的社群,看这里:

  扫码即可加入诺言。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阅读38197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